我在浙里挺好的丨​一部手機,三地連線,一家人在屏幕里團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麗珍 通訊員 宗琳玲 楊葉 賈寅晴

這是繆中賢在義烏消防工作的第12年,也是第12次沒有回家過中秋。

這個在#我在浙里挺好的#活動中徵集到的故事,聽起來很令人詫異,但在消防隊伍中,這也許並不少見。用繆中賢的話說:“你們過節,我們過關。”

從8月30日開始,繆中賢被調派到義烏市海洋酒店指導消防安全工作,24小時駐勤,保障來自全省各地參加浙江省第十七屆運動會的運動員、裁判員等人員的消防安全。

今年的中秋節,他依舊會在崗位上堅守。

“媽媽,我給你卡上打了2000塊錢,中秋節買點雞鴨魚肉,別這麼節省。”

“老婆,中秋節快樂,對不起,今年我又失約了。”

“寶貝,來,叫一聲爸爸……”

一部手機,三地連線,這是屬於繆中賢一家的團圓方式。繆中賢的老家在雲南,父母幫着帶他11個月大的兒子,妻子在貴州教書,而他是義烏市消防救援支隊廿三里消防救援站的一名消防員。

繆中賢的“爽約”如約而至,家人早已習慣。父母只在視頻那頭囑咐:“知道了,孩子我們會帶好,你安心在那邊工作。”

不用數,繆中賢就知道,自己已經12年沒有回家過中秋。這個數字,剛好是他當消防員的年份,也就是說,自他進入消防救援隊伍以來,他一次也沒回家過中秋。

今年,繆中賢已經30歲。從18歲到30歲,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他熱愛的消防事業。

遺憾自然是有的,尤其剛來義烏時,18歲的他多少有些不適應。逢年過節會特別想家,“現在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過年過節,事情會多一點,像義烏這邊工廠多,一放假,廠里沒人,容易有安全隱患,所以我們要在崗位上待命。”

繆中賢一直覺得消防的職業很神聖,同樣,就要擔負應有的社會責任。

“其實跟隊友們一起過節也挺有意思,執勤訓練有餘力時,大家會開展一些有意思的文體活動,過節的伙食也很豐盛。”這次繆中賢被抽調,每天都會分早中晚三個時間段開展“掃樓式”防火巡查,確保酒店18層樓所有的消防設施器材完整好用,並對酒店微型消防站進行一日一拉動,手把手指導個人防護裝備穿戴,糾正錯誤的抱槍姿勢,講解初期火災的正確撲救方法。有時,他還會給酒店安全管理人員“開小灶”,幫助他們解決在實際工作中的消防“疑難雜症”。

單身時,這樣全心全意獻給工作,一切都還好說,但如今成家了,去年兒子出生,繆中賢的肩上,又多了一份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從早晨睜開雙眼,繆中賢就忙碌開了,只能在休息時間,抽空與家人“線上相見”,這也成了他難得的放鬆時刻。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我工作的最大動力。妻子說,我是消防員,她是人民教師,都有各自的職責和使命。”繆中賢家挺特殊,妻子遠在貴州畢節的一所農村小學教書,這個中秋節,也和他一樣要堅守在崗位上,制定下階段任課教學計劃,收集班級留守兒童情況,製作幫扶家訪工作表格,為了更多山區的孩子能“好上學”、“上好學”。

一家三口,分隔三地,每當想到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夫妻二人心裡總覺得虧欠得太多。

“信息再方便,關懷再及時,也比不了一個真實有力的擁抱。”讓繆中賢內疚的是,之前兒子長牙發高燒,家裡老人急得團團轉,而他卻遠在義烏,根本幫不上忙,“這種時刻挺無助的。”

不過繆中賢說,只要在崗位上一天,他就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用心守護這座城市的平安。

消防員就是這樣一群人。無論是剛入隊的新隊員,還是入隊多年的老隊員,都在這輪滿月下,守護着這座城市,遙寄相思。

●孫雪江是蘭溪市消防救援大隊擁軍路消防救援站的裝備技師,他的家鄉在安徽黃山,今年是他在消防隊過的第7個中秋。

結婚3年,孫雪江回家的時間屈指可數。今年他依然只能通過手機,與妻子、兒子道一句中秋快樂。

●在嘉興,很多消防員也回不了家過節。嘉興市南湖區穆河社區來自山東、河南、安徽等地的社區阿姨來到南湖消防救援站,給留嘉過節的消防員製作地道的家鄉菜,讓“媽媽的味道”陪伴消防員過節。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