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擇木而棲,留下一群禿鷹在政壇搶肉吃。”對於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選擇到大陸工作,有台灣網友如此評論。
聲明: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GT東學西讀”(微信ID:GTthinker),原文略有刪節,在此致謝!
一場“欲罷不能”的招聘會
不久前,台北一場招聘會引發了兩岸關注。
主辦的上海市台協原本擔心台灣年輕人對到上海工作沒興趣,結果短時間內就收到3000多個報名,招聘會當天現場更湧進上萬人。
為什麼這麼火?
去年畢業、在台灣大眾銀行擔任業務襄理四個多月的陳奕任說——
台灣年輕人選擇到大陸就業,就是抱定離開舒適圈,會更加努力。
念基督書院英語系今年即將畢業的李書庭說——
畢竟外派台乾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寧願務實的一步步築夢。
台灣媒體人李艷秋評論——
“出路”和“生存”,勝過意識形態的捆綁。台灣年輕人願意把自己丟進上海這個高壓鍋里,給青春一個焠煉的可能;他們不是草莓,他們要的是機會。
從鄙視到艷羨,一切變得似乎有些突然
以前,台灣人眼中的大陸是醬紫的:
現在,根據民調顯示,在20至29歲的台灣年輕人中,有59.5%的受訪者表示想去大陸工作、求學或投資。
於是慢慢出現了一些畫風改變。
本月初,網名為“弱肌店長Jeremy”的台灣青年發布視頻大讚上海“方便到害死人”,希望台灣年輕人別再當井底之蛙。
他說:
“如果你現在問25歲的我,想要在台灣生活還是大陸生活?我會跟你說,我選擇上海。”
“上海光是網絡速度就吊打台灣,生活只需要一台手機就夠了,不管買菜、吃飯還是加油,任何付款都可以用手機搞定,幾乎用不到錢包,在家就能付房租、水電費,不像台灣要走到超商才能繳款;APP叫出租車很快,到達目的地也不用掏現金;想吃飯就通過手機叫外賣,不只便當,連火鍋也能送到家裡。”
台灣女孩“弱肌店長Jeremy”對發達的電子支付方式非常感慨:
然而!!!更重要的是來大陸確實比在台灣賺的多!
“弱肌店長Jeremy”說:“每天早上5點起床上班,到晚上九十點下班,那麼辛苦一個月才領一點點薪水,而且還沒什麼未來”。
但大陸年輕人就不一樣,像他的寧波女友就很有拼勁,做事情認真、有計劃,而這點是現在台灣年輕人缺乏的。
來吧,時代機遇在這裡
“台灣青年沉溺於舒適圈的小確幸心態,來大陸看看吧!”
這是不少台商對島內年輕人的肺腑之言。
上海市自2006年起,已是台灣以外,最多台灣人聚集的城市。不少台灣年輕人開始追逐“上海夢”
上海一位餐飲公司老總說,上海白領起薪跟台灣差不多,但上海的商業氛圍濃厚,升遷速度非常快,兩三年後薪水就能超越台灣。
另一位食品集團的資深經理說,很多台商都想幫台青找機會、甚至也不反對台青把自己當跳板,就是真心希望台灣年輕人出來開開眼界,看看大陸。
如今,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都活躍着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北京的咖啡廳里開始聽到有台灣口音在討論設計文案,銀行大堂里開始出現台灣正妹為客戶服務,新一代的台灣年輕人正以一種全新姿態融入大陸。
湖南衛視在台灣招實習生,台灣學生爭相報名。
“兩岸人才,用腳投票”。兩岸除了和平發展外,似乎正開始進行一場和平競賽,雙方以各自的優勢條件博取新世代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