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青年科研人員都成為閃亮的星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推進青年人才培養戰略
文|孟照旭 察興辰
來源|《國企》雜誌2022年7月號
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青年突擊隊。
青年興則石油興,青年強則石油強。石油工業的發展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石油青年自強不息的奮鬥史、波瀾壯闊的創業史。成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是新中國石油長子——新疆油田的地質參謀部。作為一個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企業,院黨委深知,油氣行業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科技創新,掌握高科技的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青年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更是推進新疆油田現代化大油氣建設的主力軍。
為永葆新疆油田油氣事業發展活力,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從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將人才培養戰略列為研究院四大戰略之一。院黨委堅持把為黨育人、為企育才擺在首位,加強頂層設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青年工作形式,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培養使用機制,搭台助力青年建功立業,推動人才結構由科研生產基本支撐向前沿技術研發與集成創新型轉變,為新疆油田建設現代化大油氣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和人才儲備。
2022年1月,在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舉辦的青年科技骨幹評選活動中,12名基層青年科研骨幹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平均年齡僅有33歲。截至2022年3月份,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員工970人中,擁有教授級高工20人,高工379人,中級以上職稱414人,博士24人,碩士371人,大學435人,大學以上學歷佔86%,平均年齡43歲,科研主體人員平均年齡40歲。這標誌着勘探開發研究院探索年輕技術領軍人才培養機制和專家孵化機製取得了新成果和新進展,重點打造的以院士為目標的三級人才梯隊日趨成型。
強化頂層設計 建構青年人才發展“大格局”
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進步的貢獻越來越大。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沉澱,資源掌控、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長遠思維,成為引領和促進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不斷發展的“四大戰略”,其中,全力以赴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和人才培養戰略一直是研究院的重中之重。
為此,勘探開發研究院始終堅持“以用為本”的人才理念,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先後發布了《加速青年成長成才的指導意見》《深化青年成長成才工作的決定》等綱領性文件,以三套體系建設為基礎,出台了許多有力舉措,有效推進了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了一支構架合理、重點突出、梯次有序的科研隊伍,形成了能夠推動新疆油田公司提升核心競爭力、有效支撐新疆油田戰略目標實現的人才優勢。
在科技創新戰略和人才培養戰略引領下,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所屬勘探所、地物所、評價所、開發所、中亞所、規劃所等各科研單位結合基層研究機構人才培養及科研需求,研究制定了更加有針對性、更加接地氣、更加高效的青年人才培養舉措和計劃,從推動新疆油田建設現代化大油氣田的戰略高度,為青年搭建成長成才、創新創效的平台。
其中,勘探所為拓展青年成長成才通道,制定了青年成長成才發展規劃,建立了青年成長成才培育機制。在推行過程中,該所黨、團組織在研究青年成長成才規律的基礎上,為青年骨幹人員建立了職業生涯檔案,還制定了《“師帶徒”人才培養工作實施細則》,建立了青年骨幹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並漸漸摸索出邊干邊學、邊學邊乾的“六種”模式的隊伍建設:
一是“導師帶徒”模式,即通過師傅向徒弟傳授經驗、傳做法、傳想法、傳艱苦奮鬥的精神形式,手把手培養業務能手。
二是“新老搭配”模式,即老師傅做事沉穩,工作經驗豐富;年輕人思維活躍,新軟件新技術等接受快。“新老搭配”讓組織更有活力,讓工作更高效。
三是“請進專家”模式,即藉助石油院校、外協等專家力量,培養青年科研人員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四是“量身定做”模式,即採取多種形式搭建員工成長平台,加大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培養。
五是“培訓講堂”模式,即國內外同步設立”培訓講堂“,定期開展業務、技術、軟件、語言等培訓,提高專項和綜合素質。
六是“賦予責任”模式,即通過壓擔子、壓任務,賦予使命和責任,提供多種平台,定期考核員工進步情況,促進年輕人加速成長。
優秀的青年人才培養機制,推動研究院湧現出了一批熠熠生輝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4次獲得集團公司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金胡楊勘探團隊獲“中央企業先進集體”殊榮,瑪湖一體化項目組榮獲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稱號,郭旭光獲評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4人榮獲集團公司和自治區勞模稱號,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5人獲評克拉瑪依市領軍人才、拔尖人才榮譽稱號,2人獲評克拉瑪依市十大傑出青年,1人獲克拉瑪依創新創業傑出人才稱號……
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團隊。
注重因地制宜 搭建青年人才成長“大平台”
近年來,新疆油田公司以青年人才培養戰略為引領,始終堅持“以用為本”的人才理念,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先後發布了《加速青年成長成才的指導意見》等綱領性文件,推進青年人才隊伍建設。
院黨委結合人才培養及科研需求,從推動新疆油田建設現代化大油氣田的戰略高度制訂培養計劃為青年骨幹建立職業生涯檔案,並建立青年骨幹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全方位多途徑為青年搭建成長成才平台,激發青年創新活力,助力青年建功立業,為新疆油田現代化大油氣田建設提供人才智力和人才儲備。
首先,在嚴格落實《新疆油田公司專業技術崗位序列技術專家管理暫行辦法(試行)》《新疆油田公司專業技術崗位序列改革工作方案》等激發科研人才動力活力的措施下,研究院持續出台了科技成果轉化、科研人員激勵等政策,強化精準獎勵、有效激勵,加大激勵力度,促使優秀創新科研人才實現“名利雙收”,激勵廣大職工投身科研,爭當專家,打造尊重知識尊重科學的良好氛圍,構建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格局。
其次,以科研項目為抓手,將40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作為公司級科研計劃項目經理和項目骨幹的主體,採取項目投標制或項目承包制等手段,鼓勵青年科研人才積極投身基礎科研項目研究之中;發揮好技術專家的技術、經驗優勢,帶領指導青年技術骨幹主持或參與研發省部級以上項目和技術含量高的前沿核心技術,為青年人才追趕國際國內技術前沿提供培養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創新容錯糾錯機制,鼓勵青年人才大膽創新,進一步完善青年科技基金項目運行機制,為青年人才開展原創性、基礎性研究和前沿技術探索提供項目資金保障。
再次,健全明確各級“雙序列”專家職責,充分發揮專家人才在科技立項、項目設計、成果評定等方面把關、諮詢、建議的作用;充分賦予專家科研技術路線決定權、項目團隊組建權、項目團隊內部績效考核權、資金分配決定權以及成果報獎、推先選優、參加學術技術活動、培訓研修等人選推薦權;以項目考核結果為主要依據,建立符合項目類型和專家能力特點的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按照技術專家承擔科研項目實際情況,每年動態調整技術專家工作任務書和業績合同。部分工作任務以承擔重大科技項目為主的技術專家,他們的工作任務書和業績合同依據科技項目確定,考核內容緊密與科技項目進展結合。通過合理的責權劃分,確保專家願意從事基礎研究,從而穩定基礎研究隊伍,保障科研創新工作不斷攀新高。
最後,推行專家工作室建設,優先支持工作室負責人承擔國家、集團重大項目,賦予工作室負責人財物選擇權、支配權和對工作室成員的評價權,統籌國家和集團公司重大專項、油田公司科技計劃等相關經費的安排,保障工作室科研經費充足。依託青年科技基金項目、鼓勵青年科研人員開展基礎性研究和新技術開發,為青年人搭建平台。創新科技人才培養、評價和使用機制,堅決打破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等陳舊觀念,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放手使用優秀青年人才,切實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通過領軍人才帶領,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逐步形成了攻關創新能力強、具有世界眼光、堅持國際標準的攻關創新團隊,實現了培育專家領銜、核心骨幹穩定、後備力量充足的科技創新團隊的構建。培養領軍人才的同時,提升了科研攻關的創新性和積極性。
在上述基礎上,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堅定不移實施機制保障工程,着力打造青年人才成長成才的最佳創新環境。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原則,下大力氣簡化去除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儘可能合併各類材料多級審查過程,減少科研人員“陪會”,加大主管領導全過程把關,減少重複工作,避免反覆修改,全力推行科研人員減負工程,讓科研人員將更多的時間投入思考、更多精力投入研究,為青年科研人員營造輕鬆優質的幹事創業創新的環境。
同時,充分發揮機關科室職能,圍繞新疆油田公司“關愛員工”戰略,增強服務意識,密切關注科研人員所思、所憂、所盼,幫助他們解決好工作、生活中的操心事、煩心事,為科研人員營造寬鬆、舒適的研究環境,讓他們能夠安心潛心靜心搞研究。
堅持以人為核 鑄造青年人才培養“大熔爐”
“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對培養造就大批優秀科技人才提出的明確要求。
基於此,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堅守以人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理念,走出了一條“繼承+發展+創新”的新疆油氣科研青年人才培養發展之路,構建了一套完整完善的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將研究院鑄造成為油氣領域青年人才成長成才的“大熔爐”,推動了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長。
人才培養要從新入職員工抓起。研究院利用和發揮重點人才工程、專家隊伍育才優勢,打造了強大的導師隊伍,一級工程師和所領導雙向帶徒制度,結合新入職員工的專業和特長,科學分配工作崗位的同時,為每一位新員工配備涵蓋一級工程師和所領導的導師,對新員工進行一對一指導,並為其制定“一人一策”培養計劃和職業規劃,培養重點專業和興趣愛好,提升其承擔科研項目的能力,通過全覆蓋式實施導師帶徒計劃等方式,按計劃,分階段加快培養後備科研骨幹;還配備了與制度相適應的優化完善畢業生實習期管理辦法,建立了優秀實習生和導師激勵制度。
同時,狠抓青年員工中長期培養規劃,為每位青年員工建立成長檔案,以員工個人成長為主線,3~5年為時間節點。根據青年科研人員需求,編製培訓教材,建立培訓資料共享數據庫,通過不斷積累,形成逐漸完善的資料儲備體系,助力人才成長。
建立企業首席技術專家為首的專家傳幫帶制度,定期選拔出拔尖人才充實到專業技術骨幹隊伍,建立技術專家與青年技術骨幹人才常態聯繫溝通機制,加大培養帶動力度。
此外,實施“點餐式”的精準培訓和滿足各專業領域不同人才的分類分層培訓,使培訓更具針對性和專業性。夯實基礎能力培訓體系,建立適應各專業領域不同人才層次的培訓大綱,組織各級技術專家、高校師資力量,分專業編寫固定培訓教材,科學設置培訓流程,強化崗前培訓;按照重大領域科研開發需求,分層分類制定針對短板、面向需求的培訓計劃,按照專家和骨幹兩個層次分級實施,加大技術短板和技術空白領域針對培訓;選派優秀技術骨幹和重點培養對象,到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脫產學習,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及時領悟和掌握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內涵和發展方向;加強複合型人才培養力度,着眼拓寬專業覆蓋面,提升綜合能力。通過開辦多樣化複合型人才培訓項目,推動多學科間的融合,培養梯隊合理、具有競爭力的高端人才。把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成推動油氣行業發展、維護國家油氣安全發展、端牢能源飯碗的中堅力量。
新時代,新任務,新擔當,新作為,新起點。如今,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這家典型的知識密集、青年密集型科研單位,猶如一棵鬱鬱蔥蔥的梧桐樹,吸引着金鳳凰攀飛而來,在這片廣闊的舞台上施展才華。一批又一批的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在建設現代化大油氣田的征途和宏偉藍圖上,繼續揮灑奉獻着火熱的青春和永恆的榮光。
(作者單位:新疆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編輯丨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