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是北半球最炎熱的夏季,可汽車廠商們心裡有陣陣寒意,因為歐洲車市已然進入了凜冬。
歐洲市場是如此的不景氣。歐洲汽車製造協會(ACEA)的統計數據表明,歐洲市場(指歐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脫歐成功的英國)已經連續四個月出現了超過兩位數的銷量下跌,而剛過去的六月是歐洲近十年來銷量最糟糕的一個月份,甚至比不過2020年的六月。
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數據非常難看,事實也確實如此。2022上半年歐洲市場銷量直降13.7%,總銷量僅為559.8萬輛,相比去年減少了近90萬輛。要知道去年的銷量已經很差,這算得上是每況愈下了。
歐洲汽車市場的寒冬並非一國,德國(-11%)、英國(-11.9%)、法國(-16.3%)、意大利(-22.7%)、西班牙(-10.7%)和俄羅斯(-57.5%)這六個規模相對較大的市場均出現了兩位數的下跌。
寒冬也並非某一兩個車企。除了特斯拉和現代集團外,其餘車企都面對着銷量下滑的困境,只不過豐田和雷諾-日產在衰退過程中跑贏了其他車企,降幅控制在10%以內,而其餘車企對兩位數的下跌感到頭疼,尤其是大眾和Stellantis這兩個半年銷量在百萬級的歐洲巨頭,近20%的下跌讓他們分別損失了30和20多萬輛。
寒冬還並非某某幾個品牌,而是幾乎所有品牌都深陷泥淖。實現月均銷量過1萬的22個品牌中,僅現代、起亞、Dacia和特斯拉這四個品牌實現了正增長。
顯然,車市的慘象絕非“技術性調整”,而是直觀的體現了全球經濟的衰退。因為芯片短缺還沒嚴重到讓車市暴跌的程度,但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俄烏衝突導致的能源緊張以及新冠疫情對社會效率的影響不僅影響着消費者的錢包厚度,也嚴重的打擊了消費信心。
車市整體黯淡的同時,也在局部展現出了高光,比如新能源車和性價比高、實用性強的車型。
純電動車型旺盛生長
先說新能源車領域。新能源車整體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純電車型。
在英國,上半年純汽油車市場份額降至43.8%,純柴油車銷量腰斬後市場份額僅剩5.7%。PHEV插混車型市場份額保持不變,為6.4%。HEV和純電車型則凱歌高奏,HEV車型增長了26.3%,市場份額由8%上升到11.4%,而純電車型銷量陡增56%後達到11.5萬輛,市場份額從8.1%來到搶眼的14.4%,這意味着每銷售七台車型,就有一台是純電車型,這還是在沒有針對純電車型推出特殊稅收優惠的情況下。
法國市場的情況與英國類似,汽油車和柴油車的市場份額雙雙下降,總市場份額僅剩54.3%。PHEV市場份額穩定略有微增,為8.1%。而HEV車型市場份額由16.6%增長至21.2%,純電動車市場份額由7.9%增至12.1%。
新能源領域最大的贏家是特斯拉無疑。Model Y產量上升後,特斯拉在歐洲銷量暴增28.8%後達到了8.5萬輛,超過了路虎和MINI品牌。其餘品牌中,新能源戰略堅定的、起步早的也都或多或少有收穫。
以德國市場為例,奔馳、奧迪、極星、現代、起亞等都在純電車型上斬獲頗豐。
奧迪e-tron、Q4 e-tron和e-tron GT都大幅增長,銷量分別達到了5590、4149和1179輛,這三款車為奧迪貢獻了一萬多的銷量,超過奧迪銷量的10%。
奔馳EQ系列已經從A鋪到了S,五款電動車為奔馳貢獻了8千多的銷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EQS,這款昂貴的電動車上半年銷量達到了1357輛,要知道S級上半年銷量也不過2413輛,由此可以看到EQS的勢頭還是不錯的。
極星2在德國表現不錯,銷量增加一倍多後達到了2258輛,現代Ioniq 5和起亞EV6分別突破了5千輛和2千輛。銷量翻了八倍的Dacia Spring(國內東風EV新能源EX1的姊妹車型)為Dacia為貢獻了3千輛的增量。
當然也並非隨便一台新能源車都順風順水。大眾在純電車型上似乎遇到了瓶頸,ID.4/5增長了近20%至7千輛水平,但ID.3銷量腰斬至6千輛水平,因此大眾在老家德國純電車型的蛋糕並未做大。ID.3的貼牌車型Cupra Born銷量也僅為2410輛。
本田e這款可愛的小車也銷量不佳,雖然增長了近三成,但是銷量仍只有428輛,歸根到底還是續航和實用性不佳而非本田品牌在歐洲邊緣的原因,不信看上汽的MG ZS,銷量幾近本田e的三倍。
新能源車榜單上還有一個特殊的選手——豐田Mirai,這台氫能源車銷量只有137輛,雖少但也是豐田的堅持。只不過儘管豐田時不時給大家科普氫能源的未來,媒體也熱衷於拿來與純電路線進行比較甚至聲討,大絕大多數廠商和消費者已經越來越不愛參與辯論了,因為廠商們都忙着在純電領域跑馬圈地,消費者們津津樂道於新能源車的新體驗。
消費降級,多功能廂型車和性價比小車受追捧
再說那些表現不錯的燃油車領域品牌/車型。燃油車領域中表現好的是性價比高的品牌和車型,比如起亞和現代分別增長了16.8%和8.2%,均已突破25萬輛的水平,尤其起亞已經猛地出現在雷諾品牌身後。Dacia猛增18.2%後銷量達到了22.6萬輛,超越了菲亞特和雪鐵龍。
起亞、現代、Dacia這三個品牌的逆勢上揚充分說明了消費降級現象的存在,具體的車型方面更是如此。
還是以德國市場為例,大眾T7、奔馳V級、大眾開迪、雪鐵龍Jumper、福特全順、全順Connect、豐田Proace、雷諾Kangoo、大眾夏朗、大眾Crafter、奔馳Citan、雷諾Tarfic、福特Galaxy等以實用為主的多功能廂型車銷量普遍不錯,都實現了正增長或微微降。
菲亞特500、豐田Yaris Cross、起亞Ceed、斯柯達Fabia、Dacia Sandero、Dacia Duster、斯柯達Enyaq、Dacia Spring以及福特Ecosport等小體積車型銷量也上漲明顯,三菱憑藉Space Star和奕歌這兩款車總銷量超過了日產和馬自達。
各品牌競爭格局
討論完我們再來看下各品牌的競爭格局。
大眾雖然燃油車暴跌、新能源車型尚未突破瓶頸,但歐洲銷量一哥的地位並未被撼動,也是上半年唯一超過50萬輛的品牌,比第二名的豐田多出了近20萬輛。豐田由於Yaris Cross等車型的熱銷,總銷量只微降1.8%,因此超過了銷量暴跌21.2%的標緻,成為上半年歐洲銷量第二高的品牌。
雷諾同樣凄慘,銷量暴跌20.3%後已經排在BBA三個豪華品牌之後,險些被客場作戰的起亞超越。同樣的,現代和斯柯達也呈現此消彼長,暴跌24.9%的斯柯達已經落後於現代。現代集團正在歐洲站穩腳跟,實力不可小覷。
保時捷有兩位數增長的表現,是大眾集團里表現突出的品牌,憑藉4.2萬輛的銷量逐步接近銷量暴跌31.8%後的路虎,後者只賣出了4.8萬輛。
上汽MG表現不錯,ZS純電、HS插電混動、Marvel R和MG5(國內的榮威Ei5)總計賣出了4.5萬輛,隨着MG 4(國內的MG Mulan)下半年的引入,MG今年在歐洲很可能突破10萬輛,值得期待。
駕仕總結:
經濟下行讓車市不景氣,車市不景氣讓廠商們內部更焦慮,互相之間內卷更嚴重,尤其是在新能源轉型的歷史關口上,各家都緊張得如同走鋼絲。大眾是個很好的例子,油車大幅下滑、純電路線遭遇瓶頸的窘境別家肯定也會先後遇到,大眾也成為轉型的探路者,具體破局的舉措或是教訓也將為其他車企提供一個參考。
日系車企同樣有自己的近憂,新能源路線進展明顯比歐美和中國對手慢,傳統油車又被韓系追趕。車型方面,傳統的轎車品類和分級、定位都面臨挑戰,經濟下行時代如何提供實用又有吸引力的車型對所有車企來說都是個考驗。
下篇文章我們具體討論下德、法、英、俄四個市場各品牌的表現和亮點車型。
文|mon-mon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