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入“外賣元年”,平台競爭激烈,但業績普遍飆升!最勤快外賣員,月入10萬元新台幣

外賣在大陸流行數年之後,台灣今年也正式跨入“外賣元年”。

來自美國的外賣巨頭Uber Eats(優食),前兩年稱霸台灣市場;但今年以來,有德資背景foodpanda(空腹熊貓)發展迅猛,上半年的訂單數較同期激增15倍。此外,島內本土外賣品牌也開始嶄露頭角,欲跟外資巨頭爭奪市場。

外賣風潮日漸興起,外賣員正成為島內一個新興的職業。數據顯示,跑得最為勤快的外賣員月薪可達10萬元(新台幣,下同)。

體驗 校門口集結“外賣軍團”記者點餐50分鐘送到

上周某一天接近中午時分,導報駐台記者採訪路過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簡稱“北一女中”),被校門口馱着粉紅色保溫包的外賣員吸引。數一數,一分鐘來了五六個,他們正等着學生放學出來取餐。這些外賣員隸屬於foodpanda,一家入台7年的德資外賣巨頭,近兩年發展尤為迅猛,台北街頭時常能看到該公司外賣員騎着摩托車穿梭的身影,民眾都稱他們“粉紅熊貓”。

等下課鈴一響,學生們紛紛走出學校,湧向這些“粉紅熊貓”,找各自點的餐。家住台北大安區的劉同學,過去中午或由父母送餐,或到學校周邊餐館吃飯。“現在下載了叫餐App,不僅方便,還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餐點。”她在接受導報駐台記者採訪時表示,food-panda的運費每單為30元,每次叫餐時,經常跟幾位同學一起拼單,平均每個人可能只要幾塊錢,真的很划算。

不僅是“北一女中”,相距不遠的台北市建國中學、成功高中、台師大附中等學校門口,也經常能看到相似的場面。對於這一幕,島內社會還普遍感到新奇,並在網上引發熱議。一派網友語帶諷刺地說,“父母拚命賺錢,子女拚命享福”、“多廢才會連覓食都懶得出門”;但另一派網友則認為“這就是時代潮流”,“時代在進步,那些守舊的人不知道想什麼?”

導報駐台記者也下載了foodpanda App,體驗一回手機叫餐。當天上午11點叫了一份豬排便當,大約50分鐘後餐送到,因為遇上平台限時免運費優惠,只需付120元的便當費用,大概比去店內用餐貴了20元。

數據 外賣潮流引多品牌競爭業績激增 學生成消費主力

時代真的在改變,記得在一年多前,導報駐台記者在台北街頭見不到幾輛外賣車輛,大陸已流行多時的“外賣熱”,在台灣幾乎沒什麼痕迹。如今,在馬路上、電梯里經常能看到外賣小哥的身影,像是foodpanda的戶外廣告也於近期亮相全台最繁華的台北市信義商圈。十多面廣告牌分兩排鋪開,頗為引人注目。

除了foodpanda,島內知名的外資外賣品牌還包括Uber Eats、honestbee(誠實蜜蜂)、Deliveroo(戶戶送)等,本土的品牌則有yo-woo(有無快送)、foodomo等。這些平台的範圍涵蓋台北、新北台中高雄等人口較密集的都會區,或是產業集中的工業、科學園區。

根據台當局經濟主管部門統計,全台一年的餐飲營業額為5400億元,外賣佔了其中的5%,約270億元。因為外賣潮流的興起,外資平台今年以來業績翻紅,foodpan-da台灣區執行董事總經理方俊強表示,去年底和剛進台灣相比,使用foodpanda人數成長了35倍;今年上半年訂單和去年同期相較,也成長15倍。Uber Eats台灣區總經理李佳穎則透露,今年第一季,Uber Eats合作餐廳已超過6000家,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平台活躍用戶和外送趟次,也增長三倍。本土品牌foodomo為了拓展市場,除了外賣之外,還提供代買、預約外帶等差異化服務,力求消費者認同。

“與大陸不同,台灣移動支付遠未普及。”台灣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告訴導報駐台記者,這種情況下,foodpan-da因為支持現金等多元支付,近年來發展迅猛,特別深受學生一族青睞;另外,台灣部分公司不允許員工將飯帶到公司食用,而學校並無此限制,因此大中學生漸成為外賣的重要市場。

店家 加入外賣平台利推廣最高抽成38%被吐槽

外賣的興起,也改變了台灣的商業形態。位於台北八德商圈的李家麵館,剛加入外賣平台不久,現在平均每天多了五六十單生意。老闆李先生告訴導報駐台記者,平台提供的大數據,可以知道消費者最愛吃哪種東西,並以此來優化菜單設計。

對於外賣帶來的影響,他認為,以往顧客可能大部分住在八德商圈及周邊,如今通過外賣,更遠地方的消費者都能吃到我們提供的面點;又因為有平台幫忙推廣,以後若開新門店,也不需找租金昂貴的精華地段,在相對偏僻的巷弄內開店,同樣能接到生意。

台北松山路上的“大豬腳”便當店,去年加入外賣平台。老闆胡女士透露,目前內用和外賣約各佔一半的比例,她認為,隨着人們用餐習慣的改變,未來外賣的比例會進一步增長。胡女士告訴導報駐台記者,目前平台的抽成比例是30%,一方面為了保證自身盈利,一方面又不能讓外送價格過高,經營壓力還是有的,因此希望平台能調降平台費。

在網上也有很多商家吐槽平台抽走得太多,據悉目前新加入的抽成比例達到38%。一些網友表示,低價吸客、搶佔市場、掌控定價權就是他們的招數;也有網友表示,如果抽成真達到38%,自己寧願去店裡吃,讓店家賺!

外賣小哥 最勤快者月入10萬無單可送有60元時薪

外賣熱也催生了新興的職業——外賣員,日前在台灣各大網站就瘋傳了一份foodpanda外賣小哥的工資單,一個月工作28天,跑了1163單,加上雨天補貼,一個月賺了109922元,網友們頗為震驚。

對此,何啟聖告訴導報駐台記者,月入10萬元的外賣員,自己平時也有接觸過,要最勤快的人才能拿得到,一般外賣員沒那麼多。他說,外賣員生意最好的時候,一般是雨天或是天氣很熱的時候,他們騎着摩托車風裡來雨里去,都是賺一些辛苦錢。

據了解,foodpan-da的外賣員是正式員工,享有勞健保、摩托車保險等,無單送時還可拿到60元時薪。不過,何啟聖見到的外賣員更多屬於兼職,一般會兼兩家平台,他們沒有任何保險和底薪,風險要自己承擔,“他們每天騎着摩托車,若發生交通事故,所有損失都是自己的”。

何啟聖坦言,與大陸相比,外賣在台灣只能算剛起步,制度規範、盈利模式還在摸索,民眾對外賣這種用餐方式也在慢慢接受中,但這種“懶人經濟”的確有很大潛力可挖。

海峽導報駐台記者 薛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