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若說有最好的工作,那就是學者。
工作就是學習,學習就是工作。而只要堅持學習,就一定會不斷成長,譬如滾雪球,越滾越大。學者最容易享受知識的複利,只要發了文章,出了作品,就可以用一輩子。正如余華謙虛地開玩笑,自己靠《活着》活着。不像搞行政、做企業的,成功了99次,失敗了1次,很可能就是滑鐵盧。
學者,尤其是文科學者,很容易開展工作,一個人有紙、筆、書、網足矣。當然也要必要的實踐考察,總體上沒多大的問題,不了解的人還認為是到處旅遊。現代的自然學科需要大量的實驗設備和團隊協作,否則很難開展研究。而且自然科學知識迭代太快,人文知識則慢得多。數千年前的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學者的理論還在用,數百年前的李白、杜甫、蘇東坡的詩詞還在廣為流傳,《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名著可能依然是中國銷量最好的書籍之一。
學者也大都在體制內,工作穩定,收入和社會地位不差,關鍵是像南瓜,越老越紅。搞行政的像絲瓜,越老越空。
所有這一切,只需一個前提——對學習的熱愛。
熱愛讓人主動地投入,那自然能專註而快樂,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因此也成為一種相對輕易的必然,能做到這一點,成功也就是遲早的事兒了。學者只要活得足夠長,那他總會有點成就,而學者們恰恰大多長壽,同樣是他的工作性質使然。
學習是甜的,不學習不思考,便要吃生活的苦頭。教育,就是要讓人愛上學習,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