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學龍四春團隊:高溫下的“舞”者

湖南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龍四春團隊。

工作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劉俊 長沙報道

一頂“小紅帽”,一件“黃馬褂”,高溫酷暑,烈日炎炎,豆大的汗珠滴落在這片他們夜以繼日耕耘的土地上,長株潭城際軌道在他們的監測下蜿蜒延伸,像是畫家把線條匯成一幅幅畫卷,“小紅帽”則把城際軌道建設成一條條巨龍在大地上飛舞、前進。

這群“小紅帽”便是湖南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龍四春帶領的“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工程總承包第一標段施工監測預測預警”項目團隊。

長沙地鐵3號線延長線作為長株潭一體化的重要交通紐帶,它的建成將給長株潭居民帶來更方便出行體驗。同時,該工程也是湘潭第一個地鐵規劃項目,肩負着湘潭鄉村振興與繁榮發展的重任。

“監測是一項繁雜和對精度要求非常高的工作,無論嚴寒酷暑,天氣如何惡劣,都必須完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監控量測做不好,將直接影響工程進度進展。”龍四春介紹。龍四春團隊負責項目的水位、應力、應變、地下測斜和水文位移監測,為項目建設提供準確及時的監測數據,決定着施工的進度與安全。

在長沙地鐵3號線延長線的站點中,湘潭北站終點站離湘江比較近,地下水源較其它站點更為豐富。在開工建設時,該站點監測的頻率更為頻繁,除了應常規工程測量以外,龍四春需要帶着團隊爬數百階樓梯進入地下施工現場,進行應力應變測試和水位監測,以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

正是有了一個個“小紅帽”的辛勤付出,地鐵3號線延長線由原計劃2023年年底通車提前到2022年年底試運行,為湘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滿滿的綠色能量。

龍四春團隊通過該項目的實踐和研究,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變形監測檢測與反演、模擬預測理論方法,研製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監測與預警管控平台,建立了建構築物不均勻形變的安全綜合評價體系等關鍵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到全國多個省份地鐵等形變監測,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