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科技網】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我上初中的時候,正值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我們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和葉劍英元帥的‘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都讓當時身為中學生的我很受鼓舞。我們應該年輕時樹立遠大的志向,這讓我們更有學習動力,要趁着年輕去學習鑽研、去選硬骨頭挑戰,這對大家未來發展自我學習、獨立思考、行動實踐的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高松的話,引來學生的陣陣掌聲。
中山大學供圖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為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第一中學的學生講授了一堂生動的化學課。高松以“分子科學——學科交叉融合中的化學”為主題,介紹了分子科學的歷史、本質、疆域、前沿、與生活的關係,以及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磁體”。
“為什麼居里夫人能分別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為什麼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給將發明應用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物理學博士?為什麼著名的神經生物學者,可以到化學院兼職教授?……”
高松談到,化學被稱作是“中心科學”,未來征服疾病、解決能源問題、改善環境問題、服務國家安全、發展新材料等等,都需要化學的參與。化學作為一門科學,仍然處在年幼的時期,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有突破,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美好的改變。
聽了講座後,該校高二年級學生楊學鋒說,從分子科學角度認識自然、認識自己,太有趣了,這種獨特的視角之前從來沒有了解過的。今後會更加註重學科間的融會貫通。
高二年級化學老師楊慧說:“我將用更加宏觀的視角去激勵學生熱愛科學,培育更多未來投身基礎學科、為國家發展做貢獻的人才。”
雲南鳳慶縣是茶馬古道的重要源頭之一,是“世界滇紅之鄉”。2013年,中大開始定點扶貧鳳慶縣,為這裡的教育、醫療、產業等進行輸血造血。通過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師生支教、發展特殊教育、設立獎學獎教金項目等,為鳳慶縣全面提高基礎教育水平貢獻重大力量。2019年4月,鳳慶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中大又攜手鳳慶,進入鄉村振興新階段。
截至目前,一共有8批28名志願者在鳳慶縣魯史中學支教。講座後,中山大學還現場宣布,2022年8月,中大將增設鳳慶一中支教點,到鳳慶支教的學生將增加到8名。
本文來自【中國科技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