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放狠話!力推4.5折股權激勵,四年收入目標6200億

股價再刷新高,總市值一度超過工商銀行(601398.SH)!昨日晚間,鋰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股價高位宣布推出股權激勵計劃。

從今年的激勵計劃來看,寧德時代在股價高位期間推出4.5折的股權激勵,涉及近4500名員工,並給出了2021~2024年的累計營業收入值不低於6200億元的業績考核目標。

事實上,上市以來的每一年寧德時代都推出激勵計劃。隨着近兩年股價不斷走高,公司首批獲得激勵的人才收益不菲。

不過,遭到美洲鋰業“截胡”世界級鋰礦資源後,寧德時代如何進一步保證其上游原材料的供應,以實現規劃擴產後的終端產品交付能力,將會是公司營收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

“寧王”推4.5折大手筆股權激勵

根據公告,寧德時代的董事會認為公司2021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規定的首次授予條件已經成就,本次激勵計劃的首次授予對象包括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及核心骨幹員工。

根據公司2021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的授權,同意確定以2021年11月19日為首次授權日、首次授予日,向279名首次授予部分激勵對象授予189.8250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612.08元/份;向4208名首次授予部分激勵對象授予185.0240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306.04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當日寧德時代的股價創出了歷史新高,市值達到了1.59萬億,市值超越“宇宙行”工商銀行,成為A股市值第二大上市公司,僅次於貴州茅台(600519.SH)。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收盤,2021年以來,寧德時代股價累計上漲91.48%。按照推出股權激勵當日收盤價計算681元計算,部分激勵對象股票授予價為收盤價的4.5折,期權行權價為收盤價的9折。

自2018年6月登陸創業板上市以來,寧德時代每年都推出股權激勵計劃。根據財報,2018年-2020年,寧德時代分別向1628 名、3105 名、4573 名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算上本次股權激勵,寧德時代上市以來的股權激勵人員共計涉及1.38萬人次,均是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及核心骨幹員工。截至2020年度,寧德時代的員工總數為3.31萬名。

2019年11月以來,寧德時代已經持續了整整兩年的上漲行情。得益於股價高增,寧德時代過往幾輪激勵計劃惠及的員工收益不菲。以2018年的首份激勵計劃為例,彼時,寧德時代以2018年8月30日為授予日,向1628名激勵對象合計授予2258.04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35.15元,約為當時股價5.4折。

2018年-2021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的營業收入合計近2000億元,遠超2018股權激勵中對中層管理人員制定的第五個解除限售期的業績考核目標,即2018-2022年五年的累計營業收入值不低於1300億元。

上市4年來,隨着鋰電池產能擴張與技術迭代,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 眾多資金湧入鋰電池產業。截至11月23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報672元,較發行價格25.14元累計上漲超25倍。照此計算,獲得首批激勵的寧德時代中層管理人員浮盈超千萬。

鋰礦遭“截胡”,6200億元營收目標有否挑戰?

具體到本次激勵計劃的業績目標,根據股票激勵計劃顯示,寧德時代的業績考核指標是2021-2024年四年的累計營業收入值不低於6200億元。除此之外,2021年營收不低於1050億元,2022年至2024年的營收將分別不低於1350億元、1700億元和2100億元。

照此計算,2022年-2024年,寧德時代的年營業收入增速需分別高於28.57%、26.93%、23.53%才能完成業績考核。

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營業收入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130%,分別達733.61億元、77.51億元。第四季度,寧德時代至少需要實現營收317億元才能達成本次激勵計劃的目標。

作為新能源車產業鏈中下游核心企業,寧德時代對上游原材料資源的掌控程度是能否6200億的遠期營收目標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以來,全球新能源車產業的火熱表現不僅體現在整車需求端,鋰行業上游市場已經成為產業各環節龍頭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就在上周,令全球鋰行業高度關注且持續4個月有餘的千禧鋰業(Millennial Lithium)收購事項畫上句號,從未碰壁產業鏈資源收購的寧德時代遭“截胡”。

11月18日,面對美洲鋰業報出的更高競價,寧德時代最終沒有選擇在協議有效期內進一步加價,千禧鋰業與美洲鋰業簽署了最終協議,後者承諾承擔向賠付2000萬美元合作終止費給寧德時代。

要看到的是,最初計劃收購千禧鋰業的是A股另一家鋰電巨頭贛鋒鋰業(002460.SZ),但在寧德時代加價後,贛鋒鋰業也未給出更高的價格,該舉令市場一度認為寧德時代將摘得千禧鋰業。

儘管收購未果,但兩家A股鋰電巨頭對上遊資源控制權的渴望反映出了原材料對公司未來產能上量的重要性。根據相關研報顯示,截至2020年,鋰儲備量約8600萬噸,其中94%鋰礦資源位於我國境外。

高價環境與資源焦慮正在倒逼電池廠和終端車企走向台前直接面對上遊資源商。另一邊,寧德時代的產能擴張步伐並未放緩。寧德時代半年報顯示,公司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的產能為 65.45GWh,在建產能為 92.50GWh。記者梳理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寧德時代有7大主要基地,包括寧德章灣區(東橋/湖東/湖西)、寧德車裡灣、寧德福鼎、溧陽基地、四川和青海基地、德國工廠,新增宜春基地,合計規劃產能超過 500gwh。加上寧德時代本次定增規劃的產能項目,從目前公開信息來看,到2025年,公司產能將突破600gwh,對比上半年的產能規模,擴張速度與幅度可見一斑。

“動力電池的長期發展過程中,鋰具備長期需求剛性。對電池企業而言,保障上游原材料採購才能保障最終產品的交付能力。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電池廠商都在今年內公布了產能擴張計劃,作為電池產業中下游的企業主要是將原材料採購後生產成為下遊客戶所需的產品,需承受上游材料漲價的壓力,”一位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說。

“我們看到,中下游企業控制原材料成本的方式一般是通過合理的採購供應管理、上游鎖價鎖量等。儘管寧德時代前三季度的原材料管控得較為出色,但相比前述方法,入股甚至收購更能保障產品交付能力,也對營運成本管控更有效,”上述分析師補充說,“對於去年11月以來鋰價格的上漲,我們認為中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帶動需求高速增長加劇供給缺口,鋰價上漲趨勢不改。長期看,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較為確定,鋰礦受資源限制或持續出現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