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值!強業務!海大這個英語教學團隊榮獲全國亞軍!


21年年底

2021年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全國總決賽

圓滿落幕

學校兩個教師團隊

從全國939組參賽教師隊伍中脫穎而出



其中

羅茜老師團隊

(羅茜、陳璟璟、李怡慧、蔣婉、王薇)

榮獲全國總決賽亞軍

為我校在外語教學比賽中創下了歷史最佳成績


毛佳玳老師團隊

(毛佳玳、原偉亮、王金)

榮獲全國總決賽一等獎



今天

小編邀請了羅茜老師團隊

做客海大演播室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亞軍戰隊背後的故事


默契團隊 風格各異 發揮所長


在2021年3月大賽通知發布之初,外國語學院便開始動員教職工及學生積極組隊參賽,正是這個契機將羅茜團隊的五位成員聚在了一起。羅茜表示:“可以說,沒有學院的支持和鼓勵,我們根本不可能走到國賽這麼遠。”除此之外,共同參賽的毛佳玳團隊(毛佳玳、原偉亮、王金)也斬獲了全國總決賽一等獎,“這是第一次有來自同一所高校的兩支教學團隊進入全國決賽。作為海大人,我們由衷地感到自豪。”

如果說外國語學院的支持和鼓勵是保障羅茜團隊一路順利到達國賽的基石,那麼團隊協作就是一路備賽參賽的核心。她們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更是一群談得來的朋友,相互熟悉,還共同熱愛演講教學。

一路上,她們過五關斬六將,除了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更離不開她們的默契配合。備賽期間,她們一起喝了很多咖啡,熬了很多夜,感情也在一次次的“夜咖”中越來越好“我們是個非常有愛的團隊,總戲稱自己是‘五條人戰隊’。”

風格各異的團隊成員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英語標籤。羅茜,大家給她的關鍵詞是 Resourceful,因為她總是有很多好點子,是創意擔當,更是團隊的靈魂人物。陳璟璟的關鍵詞則是 Likable,因為所有的同事、朋友、包括學生們都很愛春風化雨的璟璟老師。作為同事,大家也覺得she’s easy and enjoyable to work with。而大家給李怡慧的關鍵詞是 Reliable,那是因為萬能的李老師是團隊裡面少不了的穩定器和技術擔當,遇到問題不慌張,也從不抱怨,她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蔣婉的關鍵詞是Decisive,獅子座的蔣老師在討論陷入僵局時,總能一針見血,打破僵局,團隊非常需要這樣具有決斷力的聲音。作為研究測試學的學霸,王薇的關鍵詞是 Rational。王薇老師是團隊的理性擔當,有了她的push, 團隊才能確定最終的設計。

就是這樣一群看似性格迥異的人,在一次次磨合中挖掘個性,了解彼此,然後給予認可,相互鼓勵。在吵吵嚷嚷中成長,在熱熱鬧鬧中收穫。備賽期間,她們共有的兩個特質,procrastinator and perfectionist(拖延症和完美主義)也成為了創作過程中最大的絆腳石。陳璟璟回憶:“這讓我們備賽的過程不斷地打破與重建,尤其是接近決賽的那兩周,熬了很多夜,也吵了不少架,但大家都就事論事,不傷感情,越吵越親了,最後證明結果還是不錯的,架沒有白吵。”



保持熱愛 綜合考慮 確定選題


“在大學英語的演講課程中有一個章節是有關如何確定演講選題的。”羅茜團隊一致認為,確定選題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四個問題:一是觀眾對什麼內容感興趣,二是你對什麼內容感興趣,三是你擅長的領域有哪些,四是限制條件的多少。

“可以說也正是對這幾個問題的回答幫我們一步步確定了選題。”基於此,羅茜團隊首先考慮了學生的興趣和團隊成員的專長後,從容不迫地選擇了《演講與藝術》這本教材。“我們團隊已經從事演講教學和培訓十餘年,並共同打造了《英語演講》線上課程,可以說與課程之間已經磨合得非常成熟了。所以,這不僅是我們擅長的也是我們熱愛的領域。”羅茜解釋道,她們還考慮其他各種限制條件,比如有限的時間和學生對數據使用的難點。要在有限的10分鐘內做內容表達,不僅要精簡還要把意思講透徹。學生演講時會使用例證,但是用數據支撐論點時會存在一些困難,不知道應如何選擇可靠信息源,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數據以增加共鳴。

考慮到本次大賽的主題為語言與育人的融合,羅茜團隊在比賽中加入了一個“亮點環節”來幫助同學們明白,數據也是會被利用來誤導大眾的。陳璟璟說:“我們希望同學們學習到,公眾演講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是能在當今的大數據時代做到不盲從、不煽動或是被煽動,成為一個能做出獨立判斷的critical thinker(批判性思維者),一個具有品格為自己言論負責的ethical speaker.(有道德的演說者)。”基於以上兩大點考慮,羅茜團隊最終確定了比賽選題為“如何有效使用數據支撐論點”。事實證明,羅茜團隊的選題是成功的。大賽主評委文秋芳教授在賽後點評中也多次肯定了她們的選題。



身體力行 以賽促教 以賽促改


羅茜團隊在2021年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全國總決賽中一路過關斬將、奪得全國決賽亞軍,源於她們心中作為高校教師最執着的信念,她們甘於奉獻、勤於學習、善於創造、勇於擔當,在日復一日的奉獻、學習、創造和擔當的教學工作中身體力行,將“教書育人”和“教書育己”有機結合。

陳璟璟分享了一則教學事例,她說:“我們團隊從2008年就已經在開始選拔、培訓和帶隊參加“外研社杯”及“21世紀杯”這兩個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了。”她自豪地表示道,“每年我們團隊帶領的學子均有斬獲榮譽,包括省級一、二、三等獎。” 她認為這是同學們通過學習演講與藝術這一門課程而收穫的學習成果。

2021年的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中,外國語學院的陳世瀚同學結合我校“山海計劃”志願者項目做的“Red stars over China”定題演講,便是使用了羅茜團隊在“教學之星”大賽中所運用到的數據使用策略之一compacting。陳璟璟說,“演講稿中陳世瀚同學提到了,中國的志願者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億兩千萬,(According to China Volunteer Service, there are 120 million registered volunteers in this country)但是我們為了讓觀眾更加切身體會到志願者的數量之龐大,組織基礎之多,經團隊討論確定,最終採用了“分解法”—— That is to say, in every ten people you meet, there’s a volunteer. 這樣更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在本次大賽中,羅茜團隊科學組隊,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促進了我校的在線教學資源建設,推進了外語課程創新改革,進一步增強了我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也進一步加強了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為我校外語教育在線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貢獻。



與時俱進 終身學習 開啟征程


羅茜團隊的制勝“法寶”,一在她們紮實的基本功,二在她們過硬的心理素質,三在她們敏捷的思辨能力,四在她們踏實的學習態度。她們希望能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她們會學習賽前、賽中所有看到過的、接觸過的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不斷吸收內化,轉變成她們自己的經驗。青春無畏的心態與沉着謹慎的作風在她們身上有機結合,這是她們的團隊特點,也是她們的教學特色。

進入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門檻大為降低,作為老師的她們也感受到教學生態已然發生了巨大改變,未來社會對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要求將會不斷提高。所以,羅茜團隊的老師們都非常認同“過去的橋可能成為未來的牆。今天的教育要為未來而教,今天的學習也要為未來而學。”她們坦言,“面對這種現實,我們認為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終身學習。”同時,作為英語教師,她們還希望能培養有中國根基,國際視野的學生。因為在未來的舞台上,每個人都是外交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好英語與演講,也是為了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好的教師要以德立身,言傳身教,作為一線教師,羅茜認為老師們不僅有紮實的理論引領,廣博的知識積澱,還與時俱進,終身學習,更新專業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積極創新。正如團隊中的另一位蔣婉老師所說“只有我的眼中讀到信任與期望,才能帶給他們眼裡的光。”在她們心中,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有大愛,愛是教育的靈魂,枯燥無味的灌輸,是不可能培養出有大格局,能擔大任的學生。她們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用真情真心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

為未來而教,向未來而學。在2022年開啟新的征程,羅茜團隊一直在路上!而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機遇與挑戰仍舊並存,預祝每一位海大人都不停止前進的步伐,在新的一年裡成就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