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晚睡
01
昨天早晨刷新聞,看到賭王何鴻燊病危進入ICU,到了下午,賭王去世的消息被坐實。
2020年5月26日下午1點05分,一代傳奇人物何鴻燊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8歲。
98歲算是難得的高壽了,但他之前給自己訂的目標是活到120歲,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個一輩子爭強好勝的男人,終於不得不對命運低一次頭,即使用巨額的金錢續命,強大的意志終究還是強不過這軟弱的肉身。
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2018年11月,與二房一家慶祝生日。之後身體每況愈下,中風、帕金森,行走困難,言語不清,整天都要洗腎,洗腎又影響心臟,顧此失彼,屢次傳出急救的消息。
相信無論是家人還是他自己,對這個最終的結果都有心理準備。所以這兩年三房四房費勁心機,暗中角力,頻頻給我們上演豪門擴招大戲。
此時先放一張賭王家族關係圖,方便大家更好理解後面的故事。
先是三房的何猷啟搶先生下女兒。
然後是何超蓮火速公開與竇驍的戀情。
接着是四房的“最強大腦”何猷君和奚夢瑤生下“第五代男丁”,並獲何鴻燊賜名。
另有帶着14億嫁妝生女的何超盈。
但說老實話,所有這些戲碼加一起,都沒有當年何超瓊嫁給許晉亨那一場婚禮更奪人眼球,那可是賭王親自做主並操辦的,在上世紀80年代就砸下了10億嫁妝,一件婚紗的價格便高達60萬元。
婚禮背後的故事更加如偶像劇一般,謀殺多少娛樂周刊的頭版。
這場婚禮到底有多壕?簡單來說,辦喜事花了2000萬,嫁妝陪了10個億,宴請賓客總共三天三夜,政商文藝界名人都過來捧場。新娘何超瓊的禮服,三天沒重樣。兩套婚紗由Dior設計,總價超過120萬;這套中式金絲刺繡的褂皇,耗時八個月才縫製完成。
進入新世紀,賭王家的婚戀故事已經是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家常了,不復當年的風光。
賭王的訃告上,四房的兒子女兒、孫子外孫等加起來一共28人,家族人丁興旺,事業後續有人,只是豪門不同百姓之家,人數越多,糾紛越多。
更何況賭王留下的不僅是巨額的遺產、龐大的產業,還有執掌澳門幾十年的博彩業,是塊肥肉,也是塊燙手的山藥。
賭王生前盡己所能做了最大的平衡。
他治家很有一套,不僅幾房太太和睦相處,子女之間也很有傳出不和或者鬧矛盾的消息,他們都規規矩矩、眾星捧月一般生活在他周圍,努力取悅他,能博得龍顏大喜的人不僅能獲得財產權,還能贏得家族中眾人的艷羨。
2017年他從香港信德集團退任主席,二房長女何超瓊接替了他的位置。
2018年他卸任澳博控股公司主席職位,二房次女何超鳳接任主席兼執行董事。同時四太梁安琪是聯席主席兼執行董事,三太陳婉珍也是執行董事,形成互相制衡之勢。
他去世後,何家舉辦了記者招待會,出面代表何家發表申明的是何超瓊,作為香港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董事的她,已經成為何家新的掌門人。
雖然新的掌門人已經選出,但誰都清楚,隨着賭王的逝去,這個由他掌控了幾十年的龐大航船終於落下桅杆,一個帝國時代結束了。
何鴻燊的傳奇故事,無法由他的後代續寫,他的一生伴隨着時代的風雲際會,是無法複製的精彩大戲。
02
何鴻燊出生於1921年,曾祖是遠渡重洋來香港經商的荷蘭猶太人何仕文,娶了當地的華人女子,生下何東、何福等混血子女,其中何福便是何鴻燊的祖父。
猶太人會賺錢、善經商是全世界都聞名的,這個特點在何仕文的兒子身上得到了傳承,當然也遺傳給了何鴻燊。
何東、何福成年後成為了怡和洋行的買辦——所謂買辦,是指受聘于洋行,代為負責一切對華事務,包括管理華人員工、與中國政府接觸交往,甚至搜集商業情報、交收貨款及銀元匯兌等等的人士。
怡和洋行大樓。
在當時開埠不久的香港,買辦的位置非常重要。他們是華洋貿易中最舉足輕重的人,盡知一切貿易內情,自己先撈得缽滿盆滿。
何東兄弟發家後,還把自己家族的很多人安排到不同的崗位或不同洋行中擔任買辦,比如何鴻燊的外祖父羅長肇及姑丈張沛階是怡和洋行助理買辦、父親何世光及叔叔何世傑為新沙遜洋行買辦、伯父何世榮與何世儉為滙豐銀行買辦,叔叔何世耀及何世華為有利銀行買辦,姨丈公黃金福出任香港九龍貨倉買辦、表舅公謝詩屏任大西洋銀行買辦、表舅父謝家寶則出任日本郵船公司買辦。
整個家族形成了一個宛如《紅樓夢》中“賈王史薛”一般互相依靠一榮俱榮的人脈網絡,緊緊地控制了香港商業與經濟的命脈。
同時何家兄弟又經營不同生意,成立多家公司,從事貿易、鴉片 (當時是合法生意)、食糖、航運、銀行及物業地產等生意,家族財富不斷膨脹,何東更是成為了香港首富,後被封為爵士。
何鴻燊的祖父何福在1913至1924年間被港英當局委任為定例局 (類似今天的立法會)議員,這是當時極少數能參與政治的華人,地位極為顯赫,他的當選促使家族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
前排從左至右:何福(何鴻燊爺爺)、何東、何甘棠。
這一切的輝煌終結於1932年,何鴻燊11歲,彼時祖父何福已經去世6年。
何鴻燊的叔伯們中了“天仙局”,傾盡家產買進了怡和洋行的股票,怡和洋行隨即狂拋股票,股價大跌,何氏兄弟投機失敗,一敗塗地。
這場失敗的後果非常慘烈,何世亮在家中吞槍自殺,何世耀精神崩潰入院治療,出院後吃下安眠藥含恨而終,何世光帶着何鴻燊的兩個哥哥逃到越南,只有何世榮過繼給了何東爵士,由何東出面救下。
何鴻燊曾感慨:“好慘啊!我從很富裕的家庭變到那麼窮,連親戚見我們都繞路。一向當我是寶的,忽然都當我是鹼水草。”
父親和哥哥逃走後,母親和剩餘的孩子被留在香港,何鴻燊在家中排行第九,可見維持這麼多人口的家庭難度有多大。
母親每天以淚洗面,日日進當鋪,靠典當珠寶過活,哥哥被迫出來在太平洋行做打字員,家道中落的巨變讓何鴻燊看到了世態炎涼。
他靠着獎學金讀完中學,1939年考入香港大學理學院。讀到二年級時日本人攻打香港,何鴻燊被迫輟學,擔任了防空警保室的電話生。
香港淪陷後,澳門是中立區,他懷揣10塊錢去澳門謀生。這個選擇,開啟了他未來事業的大門,也成為他中興家族的轉折點。
03
當時作為中國南部的唯一國際避難所,澳門的居民一度竟然高達五十萬人,貿易需求空前高漲,何鴻燊加入了中葡日三家合營的聯昌公司,主要從事米糧、棉紗和桐油等貿易。
何鴻燊非常勤奮,白天上班,晚上苦讀葡萄牙文和日文,六個月後,已經可以和三國人同時交流,談成了好幾筆大生意,深得公司器重。
這段經歷說起來是一筆帶過,實際上波譎詭異,兇險異常。在押運貨船時,曾被劫匪持槍搶劫,還將他全身衣服剝得精光,險些成為槍下冤魂,全仗他精明冷靜逃過一劫。
何鴻燊日後令人驚嘆的定力和眼光在那時已經開始展現。
1943年,他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拿到100萬葡幣的分紅,這一年,他才22歲。
能有這樣的成就還要感謝他的第一任太太黎婉華,也是唯一一個冠上他姓氏的原配妻子。
黎婉華原名Clementina,是一名葡萄牙女子,比何鴻燊小3歲,是葡萄牙大律師C.M. Leitao博士的掌上明珠。
何鴻燊家族的遺傳基因好,個個儀錶堂堂,何鴻燊更是眉目英挺,身材高大,器宇不凡。
年輕時的何鴻燊
而黎婉華則生得明艷照人,眉目如畫,家住在何鴻燊學習葡萄牙文夜校的對面,俊男美女一見鍾情,很快開始拍拖。
1943年二人結婚,婚後何鴻燊由聯昌公司秘書提升為合伙人,那筆100萬元的紅利正是因為身份的轉變才會拿到,否則一個“打工仔”不可能有這麼高的工資。
靠着黎婉華的人脈關係,何鴻燊打進了上層土著葡萄牙人的圈子,大大拓展了他的人脈網絡,並登記成為澳門居民。
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後,何鴻燊開始自立門戶,組建“大美洋行”,開展進出口貿易,還成立了一家船務公司,購入一艘載客量達300人的現代化輪船,經營香港與澳門之間的客運。
何鴻燊與老牌賭王傅老榕合作,開煤油提煉廠,做得風生水起,卻很快招來黑勢力妒忌。拿錢擺平過一段時間後黑勢力依然揚言要置他於死地,無奈只好結束澳門的生意回到香港。
何鴻燊是個天生的商人,善於借雞生蛋,利用銀行的資金在香港投資地產,身家又翻了幾分。但他講信譽,還錢快,從不拖欠,有很好的商業口碑,這為他日後進軍澳門博彩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37歲那年,他已經有一千萬身家,在1958年,那是一筆龐大的天文數字。
新的機會再次來到,上世紀50年代末,由泰興公司持有的澳門博彩業專營權已近25年,到1961年12月專營權屆滿須重新競投。
何鴻燊看中了這個古老而龐大的市場,殺回澳門,拉上自己在皇仁書院的同學霍英東一起參與競投,並成功奪取了澳門博彩業的專營權。
何鴻燊以財團代表的身份於1962年3月30日與新任澳門總督羅必信正式簽訂博彩專營權的合約。屬於賭王的時代正式開啟。
博彩生意十分賺錢,但三教九流、龍蛇混雜,加上何鴻燊動了別人的蛋糕,開業前阻力重重,當地有人放出話來,要取何鴻燊性命,還要令所有酒店都停業,讓香港賭客流落街頭。
這些何鴻燊都扛過來了,不僅賭場事業蒸蒸日上,而且在內部還清理門戶,在1975年葉漢退位後,正式登上賭王寶座。
在何鴻燊的多年苦心經驗下,“澳娛”出現了全新的發展格局。除香港和澳門外,何鴻燊在在多個國家投資,包括越南、朝鮮、菲律賓、葡萄牙等。
除博彩業之外,他的產業還涉及房地產、建築、船務、投資等多個領域,旗下企業包括: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新濠國際集團、香港信德集團有限公司、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王牌國際、澳門誠興銀行等。
到2011年,他控制的資產達5000億港元,個人財富有700億港元,位列福布斯排行榜第13位。
04
這麼多年以來,我們似乎只顧着八卦賭王家的四房太太,以及盤點他那些子女之間的宮斗戲與桃色新聞,卻忽略了賭王自身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商人和企業家。
他一生所走過的道路見證着香港澳門的發展史,在他身上濃縮了幾個時代的烙印。
他的祖上是來東方探險的西方投機者,無意間在這裡留下自己的血脈,生下了飽受歧視的“無根一代”,這些子女卻落地生根,在中西文化的夾縫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在家族由盛及衰的動蕩中長大,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化悲傷為力量,勤勉工作,從不懈怠,最終中興家族,接續了祖先的事業。
1981年,黃霑在報紙上開闢《數風雲人物》專欄,採訪的第一個人就是何鴻燊,黃霑說他是全香港風雲人物當中最有人味的人。
“他平易近人,風趣幽默”,能對身家小販說一句,“叫我史丹利吧。”
在採訪中他對黃霑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
1、一定要勤力;
2、要有personal touch(個人風格),樣樣事都要跟到足,跟到貼,follow到very close;
3、一定要有好班底;
4、做商人要成功,數一定要好;
5、要honest(誠實),千萬不要覺得別人笨,要有來有往,不能拖累別人。
縱觀他的一生,的確十足十的做到了以上這五點,他精明但勤奮,愛錢也重情,懂得借力打力也會給他人留有餘地。
他性格豁達,做人通透,自己開賭場,卻從不賭錢,公開說無論輸家贏家,都是在給賭場賺抽水。
作為著名的愛國商人,他多次出資購買流失海外文物,上交國家,還熱心公益事業,推廣澳門文化。
他是典型的晚清男人,“忠君愛國、重利好義、樂於助人、家有外室”,他的家族是現存的舊封建制度下畸形婚姻關係的活樣本,令今人嘖嘖稱奇之餘,也應該考慮到他生長的特殊時代背景。
黃霑評價他之所以能夠成為博彩王國的領導人物,過人之處,委實甚多,“膽色過人、定力過人,富而不驕、豐而不盈”,縱觀當下,能當得起這十六字的還有多少人?
人是社會的產物,也是時代的產物,一個時代過去,捲走一些人,也讓另外一些人換一處地點聚集,演繹另外一些故事。
賭王的故事徹底告一段落,由他掌控的何家也將四分五裂,也許今後各自有各自的故事,但像這麼精彩的只怕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