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賞析十首著名的《念奴嬌》

念奴嬌》是著名的詞牌名之一,來源於唐代一位歌女的名字:念奴。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念奴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她姿色秀麗,善於唱歌,她的歌喉婉轉悠揚,人們非常喜歡。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念奴唱完之後,唐玄宗龍顏大悅,帝謂妃子曰:“此女妖麗,眼色媚人。每囀聲歌喉,則聲出於朝體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於是,唐玄宗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

唐朝著名詩人元稹連昌宮詞》記錄了這事:“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然燭。春嬌滿眼淚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

《念奴嬌》這一詞牌的聲韻,適合表達豪放悲壯的思想情感。影響力最大的作品就是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有教員的《念奴嬌·崑崙》,筆者精心選取了十首著名的《念奴嬌》,一起來欣賞《念奴嬌》里的情懷吧:

一、《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已兩年多了,他早已經適應了貶謫的生活。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風景優美,是蘇軾經常去遊玩的地方。在這裡,蘇軾寫下著名的兩篇赤壁賦和這首詞。

詞的上闋寫景,描繪了赤壁磯附近的萬里長江及其壯美的自然景象。下闋借景懷古,追憶了周瑜意氣風發地建立豐功偉業的英俊形象,抒發了蘇軾熱愛祖國山河、仰慕古代英雄豪傑、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

全詞懷古抒情,雄渾蒼涼,感慨深沉,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盪魄的藝術力量,被譽為“古今絕唱”。是蘇詞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詞還流傳着一個故事:蘇軾和一個愛好詩詞的朋友閑聊,蘇軾問朋友:“我的詞和柳永的詞比怎麼樣啊?”這位朋友很中肯地回答道:“柳永的詞,適合十七、八歲的妙齡少女,拿着紅牙拍板,婉轉淺唱着“楊柳外、殘風曉月”,而學士您的詞,則需要關西大漢,持鐵棹板,彈銅琵琶,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蘇軾聽後,認為朋友的這個評論非常恰當,簡直絕了。

二、《念奴嬌·斷虹霽雨

宋:黃庭堅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

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

共倒金荷家萬里,歡得尊前相屬。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

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八月十七日,被貶戎州(今四川宜賓)安置的黃庭堅與一幫年輕人一起賞月、飲酒,其中有個叫孫彥立的年輕人,很善長吹笛。此夜月光如水,微風徐徐,宴酣之時,孫彥立吹笛助興,笛聲婉轉悠揚。黃庭堅心情舒暢地提筆寫下了這首詞。

詞的上片描繪了眾人賞月的情景,下片抒寫月下遊園、歡飲和聽曲之樂。全詞意氣縱橫,情懷激蕩,於壯闊的形象中勃發出一種傲岸不羈之氣,充分顯示了黃庭堅不懼人生坎坷、世事艱險的曠達胸懷,反映出他寵辱不驚、坐看風雲的人生態度。整首詞筆墨酣暢淋漓,洋溢着他豪邁樂觀的積極情緒。

黃庭堅對自己的這首詞非常滿意,他自詡此篇“或可繼東坡赤壁之歌”,確實如此啊。

三、《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

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張孝祥是唐朝著名詩人張籍的七世孫,他自由聰明穎悟,讀書過目不忘,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二十三歲的張孝祥狀元及第,進入仕途。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張孝祥因受政敵讒害而第二次在政治生涯上遭到打擊和排斥。他從桂林北歸,臨近中秋節時,正好途經洞庭湖,張孝祥泛舟游湖,即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即景抒懷之作,張孝祥開篇先點出了地點與時間,然後描寫湖面、小舟、月亮、銀河。他想起在嶺南這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無所作為而有所愧疚。進一步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過由於自己堅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張孝祥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了自己的高潔忠貞和豪邁氣概,同時隱隱透露出他被貶謫的悲涼。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張孝祥要用北斗做酒勺,舀盡長江水做酒漿痛飲。這一名句充滿了自信豪邁的浪漫主義精神。

四、《念奴嬌·梅》

宋:辛棄疾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

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

雪裡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絕。

嘗記寶篽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

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

萬里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憶。

梅花與蘭花竹子、菊花以其傲、幽、堅、淡的品質,深受人們的喜愛,被人稱為“四君子”。

梅花一般臘月凌雪開花、以堅貞耐寒著稱,這首詠物詞上片寫梅之風韻,詞的下片寫梅之遭遇,映帶作者的身世。“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憶”這二句借花言人,表達出辛棄疾的歸隱情思。

五、《念奴嬌·我來牛渚

宋:吳淵

我來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懷如豁。

誰著危亭當此處,占斷古今愁絕。

江勢鯨奔,山形虎踞,天險非人設。

向來舟艦,曾掃百萬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兒當似此,英碓豪傑。

歲月匆匆留不住,鬢已星星堪鑷。

雲暗江天,煙昏淮地,是斷魂時節。

欄干捶碎,酒狂忠憤俱發。

牛渚在今安徽馬鞍山市的長江東岸,下臨長江,突出江中之處為采石磯,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這裡發生宋金之間的“采石之戰”,宋軍大敗金軍。吳淵登臨牛渚山,想到這次勝利對人們的鼓舞,心胸大為舒暢。但轉念想到自己年紀已老,又缺少像溫嶠那樣的英雄人物來扭轉憂患重重的政局,致使目前的形勢依然險惡,他不禁悲憤交集,遂作此詞。

上闕寫登眺牛渚危亭,覽景動情,因景抒懷,撫念昔日抗金的英雄業績,壯懷激烈。下闕換頭仍從登眺着筆,由“照水然犀”觸景生情,激發英雄豪志,繼而嘆惜流年,英雄失志,抒發了吳淵的一腔愛國豪情,詞中流露出豪邁悲壯的鮮明風格極具感染力。

六、《念奴嬌·登多景樓》

宋 :陳亮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

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

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小兒破賊,勢成寧問疆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春天,陳亮前往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考察形勢,準備向朝廷陳述北伐的策略。期間,陳亮登上鎮江的多景樓,眺望長江對岸,慨嘆此處形勢正宜出兵北伐、一舉收復失地,可惜朝廷卻無人能識,於是,陳亮寫下了這首借古論今的詞作。

全詞以議論形勢、陳述政見為主,上闕借批判東晉統治者偏安江左,來譴責南宋統治者不圖恢復中原。下闕抨擊空論清談,陳亮認為,真正的愛國者應當像東晉的祖逖那樣,中流擊楫,義無反顧。

全詞議論精闢,筆力挺拔,痛快淋漓,大有雄視一世的英雄氣概,充分顯示陳亮詞人兼政論家的性格。

七、《念奴嬌·鬧紅一舸

宋: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

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

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

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詞人、音樂家,自號“白石道人”,他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通,是難得一見的藝術全才。

詞一開頭就把讀者帶向那美好的境界:荷花盛開的時候,姜夔正在荷花叢中蕩舟,一路上一對對的鴛鴦伴着船兒戲水。真是到了荷花世界了,這裡人跡罕到,只見那望不見邊的荷塘,綠波蕩漾,荷葉翻飛。

詞對荷塘景色的描繪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光景奇絕、清幽空靈的世界。這首托物比興的詠物詞,姜夔借寫荷花寄託身世,寄託了他對自己的超凡脫俗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八、念奴嬌·驛中別友人

宋:文天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

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1278年,文天祥在潮州戰敗被俘,被押解送往元都燕京,到南京時,同行的難友鄧郯病了,不能繼續上路,文天祥在驛站寫了這首詞與他作別。

詞的上闕表達了國破家亡的悲憤,恨自己未能殺敵立功;下闕寫要學習古代英雄,堅持鬥爭到底,與友人共勉。表達了他對戰事失敗的悲憤,也抒發了文天祥以身許國、寧死不屈的頑強意志。

1283年一月九日,在最後的時刻,元朝官員問文天祥:“你還有什麼願望?”文天祥正氣凜然地回答道:“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臨刑時,文天祥從容不迫地向南跪拜後,對獄卒說道:“我的事完了。”然後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幾天之後,他的妻子歐陽氏前來收拾他的屍體,文天祥的面部依然栩栩如生。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這一名句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為祖國、為人們拋頭顱、灑熱血!

九、《念奴嬌·蕭條庭院》

宋:李清照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

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

被冷香銷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1116年的陽春三月,趙明誠外出遊覽,三十三歲的清照獨自在家。深閨寂寞,她在思念丈夫的時候,寫下了這首《念奴嬌》。

這是春閨獨處懷人之作,上片由春閑引發對遠去丈夫的思念,下片通過抒寫春寒之日的凄清,反映李清照百無聊賴的心情。這首詞敘事條理清晰,層次井然,全篇融情入景,渾然天成,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閨怨詞。

十、《念奴嬌·崑崙》

毛澤東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1935年,中央紅軍終於走完了長征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教員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崑崙山脈有感而作。

上半闋寫昆崙山之壯麗從冬天一直寫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災,功過是非,誰曾評說。下半闋,教員挺身而出,直面崑崙,在未來的和平世界裡,全人類將共享一個冷暖適應的氣候,潛在之意是教員堅信他所捍衛及奉行的理想屬大道中正,必將普行於全人類。

全詞詞語雄渾,氣勢磅礴。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藝術手法而寫成。教員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懷,藉助昆崙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達了改造舊世界,埋葬帝國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社會遠大理想。

以上就是筆者精心選取的十首著名的《念奴嬌》,抒發了詩人們各自的情懷。您喜歡哪一首呢?歡迎好友們一起分享、討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