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一大早被這個熱搜笑拉了。
【公司主管在衛生間門外蹲守,給員工上廁所計時】
10點10分進撤碩兒,11點05分出來,該員工總計使用了55分鐘的衛生間。
其實,在職場論壇,這種吐槽領導、老闆和公司的帖子下面,絕大多數都是站員工的。
沒辦法,這個世界上只有打工人之間可以感同身受,一般情況下我們是不會心疼老闆的。
但這個帖子不同,下面大多數評論畫風是這樣的:
可以看出很多人並不贊同這名員工的做法。
人有三急,身體功能正常的人每天都要上幾次衛生間,這是人之常情。
而現代職場的工作壓力,又催生了打工人的“摸魚”心態。
前段時間有個熱搜:
【廁所是當代打工人最後的防線】
一小時之內,這個話題的瀏覽熱度就破了億,可見大家對這句話有多認同!
為什麼我把摸魚和廁所放在一起說呢,是因為,對於大多數職場人來說:
每當工作不順利的時候,被老闆批評的時候,受委屈的時候,想哭的時候,想罵人的時候……
廁所都是職場人最好的、也是最後的防線。
所以,公司的衛生間,並不只是解決排泄問題的地方。
雖然味兒是沖了點,但並不妨礙,衛生間同時更是當代職場人的精神休憩的場所。
我們不僅在這裡釋放生理垃圾,同時也釋放精神垃圾。
我不止一次在商場或者寫字樓的衛生間,聽到隔壁的隔間里傳來短視頻的罐頭笑聲。
但是往往這個聲音不會很長久。
沒過多長時間,這短暫的休憩就會被一句充滿疲憊的“喂?知道了,我馬上去過去”所打斷。
現代職場的高壓,讓打工人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在鎂光燈下被監控的螞蟻,無處可逃。
而衛生間——作為一個唯一能夠理直氣壯保護隱私的場所,順理成章地成為當代職場人的精神聖地。
我們在這裡排泄,在這裡休息;在這裡痛哭,在這裡摸魚。
最妙的是,做以上事情的時候,我們不用被任何公司領導Judge,這是最重要的。
一次上廁所超過55分鐘,或者是工作里過度的摸魚,我們自然是不提倡的。
這並非站在公司的立場為資o本家唱台。
主要是,成年人的世界,凡事都有個度。
一旦超過了那條看不見的界限,不論是工作本身也好,自身的職業前途也好都會變得堪憂。
但是話說回來:
現代職場里,學會“適度摸魚”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其重要程度並不亞於專業能力的提升。
實際上,大多數“摸魚”行為,其實是公司和員工之間的默契,看破不說破。
隨機採訪幾個打工人,估計沒有人會說自己“從來不摸魚”。
職場上的摸魚已經成為一種顯學,早已經不是什麼偷偷摸摸的地下活動。
所以公司老闆怎麼可能不知道、不明白呢,況且,
相當多創業公司的老闆,自己曾經也是打工人的一員,他們太清楚員工為何摸魚,以及如何摸魚了。
隨着九五後、零零後這些成長環境變好的新生代職場人的入場,
他們不會像以前的職場人那樣任勞任怨,而是對除了薪資之外的工作環境有了更多的期待。
“工作中能否享受一定的閑暇和自由”——這一點成為越來越多年輕職場人評判公司的標準之一。
所以,與其說像舊時代的黑心地主一樣不允許員工有任何的閑暇,
倒不如把“合理摸魚”這部分作為正常的人力資源支出,是現在很多公司經營者的想法。
特別是在互聯網行業,僱主和員工對摸魚這件事,都有一定的心理預期。
互聯網行業是腦力勞動最集中的領域,研究表明:
一般情況下,人類大腦最多能夠連續集中40分鐘左右的專註力,然後就必須短暫的休息。
如果從一天24小時的維度來考慮,人腦最多能維持4個小時的高強度集中,除此之外的時間,工作效率會大大下降。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作家、畫家、音樂家甚至是運動員,每天工作和訓練的有效時間,最多也就是四小時。
不是他們不想繼續工作,而是身體所限。
所以,以腦力勞動為主的現代職場,動輒14個小時左右的工作時長,摸魚是不可避免的。
結語
我承認人性里存在“永不知足”的成分。
比如:
在一些環境寬鬆的公司,員工從適度摸魚,察覺到無人在意,
會漸漸發展成很過分的重度摸魚,甚至產生了“應該不勞而獲”的想法;
又比如:
有些公司的老闆,堪稱當代周扒皮。
對員工的辛苦工作毫無體諒,恨不得讓人一天25小時高強度連軸轉。
然後還要洗腦員工,公司提供了工作應該感恩。
這種時候,勞資雙方打一場嘴仗,互相指責對方的邪惡和醜陋,
除了出口氣之外,並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
更好的做法,是明確工作規範,理清行為的界限。
考慮工作強度和效率指標,既能滿足企業的運行,同時也給員工一些能自由支配的緩衝時間。
討論
員工上一次衛生間55分鐘,你覺得這種行為是可以容忍的嗎?
你工作的時候會摸魚嗎?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