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飛漲,韓國年輕人開始幻想“一夜暴富”


在《請回答1988》里有個時不時就勾起觀眾好奇心的問題,正峰歐巴的彩票到底中了多少錢?能讓一個四口之家在一夜之間完成階級跨越,數目自然不在少數。如今,在韓國想要複製“金正鋒傳奇”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1月14日,韓國企劃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韓國共銷售彩票5.9755萬億韓元,摺合人民幣高達319億元,同比增長10.3%,刷新歷史高點。這不是韓國的彩票市場第一次引發熱議,去年,韓聯社報道過,2020年樂透彩票日均銷售額和銷量分別為130億韓元和1297.8093萬張。


去年,一項針對韓國19歲以上成年人的調查顯示,71.8%的受訪男性和54.%受訪女性有過購買彩票的經歷。韓國年輕人之間所流行的“投機文化”很可能已經到了大部分人都趨同且接受的程度,正如前段時間熱播的《魷魚遊戲》,男主因為欠下大量賭債,而走投無路。


2021年以來,韓國的經濟局面不免有些尷尬,再加上時不時就飛漲的物價,泡菜、牛肉、雞蛋……步步緊逼生活中的錢袋子,年輕人不得不開始夢想着通過投機取巧來實現一夜暴富。


“投機文化”正在刻入國民基因


住在首爾北部的吳正錫是一名公務員,他每周會定期花費2萬韓元來買彩票,“如果中了大獎,那它將是為我開闢人生新篇章的神奇卡片。”吳正錫曾經這麼樣興沖沖地告訴韓聯社的記者。


妻子戲稱他為“幸運獵人”,而對於吳正錫來說,這張神奇卡片背後代表的夢想很多,比如為全家人買一棟房屋,這是吳先生的夢想。購買彩票的渠道很簡單,就在首爾一家小小的便利店裡,這家並不位於鬧市區的小店每天門口都排着長隊。


這裡很多人都與吳正錫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們在時刻等待幸運女神的眷顧。


韓國的彩票消費由來已久,2002年12月,韓國為了政府福利與體育發展引進了樂透彩票。在早些年間,韓國經濟還算景氣的時候,彩票市場發展得並不盡如人意,根據韓國最大的彩票運營商Nanum Lotto統計數字顯示,2003年至2007年間,彩票銷售額每年下跌10%。


大約在2010年後,彩票銷量才突然上升。數據顯示,2010年,NanumLotto彩票銷售額為2.43萬億韓元,比前一年的2.35萬億韓元增加3.1%,2008年彩票銷售額為2.26萬億韓元。同時,彩民們每周在彩票上的花銷也水漲船高,2010年,一個彩民每周要花8.2美元來買彩票。


每天清晨,從首爾各大公寓里流向地鐵站、公交站的年輕人不計其數,每當廣播里開始公布中獎號碼,無數雙惺忪的睡眼就會立刻閃出銳利的光芒。即便獲獎率幾乎小於800萬比1,也阻擋不住他們落足於現實,依舊心向奇蹟的卑微憧憬。


正是由於彩票大軍的熱絡,韓國彩票市場的生長速度令人難以想象。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短短兩年之內,韓國的彩票商店由6015個增加到了6834個。2015年,韓國彩票銷售總額高達3.56萬億韓元,比2014年增長了8.3%。



有意思的是,韓國購買彩票的主要人群並不是通常意識里的低收入人群,相反的是,根據蓋普洛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購買彩票的人群中,月薪超過300萬韓元的人佔比將近70%,月收入不到200萬韓元的佔比只有9.5%。


根據韓國官方數據顯示,韓國的彩票玩家每年平均購買14.2張彩票,相當於每四周約購買一次。2015年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56.5%)韓國居民至少購買過一張彩票。換句話說,韓國的投機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更關鍵的是,各種被媒體渲染的幸運兒與一串串令人們嘆為觀止的數字也在時不時地撩撥着這些彩民興奮的神經末梢。據悉,2020年全年有525個人中了一等獎,總獎金有1.129萬億韓元,這無疑讓年輕人嗅到了一絲機會,哪怕這個機會只有百萬分之一。


從2011年以後,支持彩票的人數就在60%以上,35.4%的人認為“彩票能帶來希望”,從整體上來看,認為買彩票有賭博性質的只有8.2%,遠低於股票的20.2%以及體育賭博網的19.2% 。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現象,尤其彩票消費在韓國越來越常見,成癮與否也不是隻字片語就能澄清的。


為了預防彩票成癮,韓國官方想了不少辦法,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在2018年引入5%的在線彩票銷售上限,並限制每個玩家在線購買金額,還會對購買者身份進行識別,以確定是否成年。


在全球很多個地方,彩票的形象都多多少少有點負面,但博彩性在韓國彩民當中似乎並未體現,因為在他們眼裡,彩票與運道息息相關。


失業、房價、養老……韓國“繁榮”背後眾生相


韓國央行1月25日發布報告稱,由於製造業和服務業出現大幅擴張,2021年韓國經濟增長4%,創11年新高。2021年韓國實際國內總收入(GDI)增長率為3%,低於實際GDP增速。有數據顯示,21年前三季度,韓國GDP達到1.34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十,可以說,人口只有5000多萬的韓國是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之一。


廣義上來講,韓劇將韓國的生活環境描述得過於浪漫,即便是最簡單的泡菜拉麵,也能在全智賢等人的襯托下,變得超凡脫俗。但實際上,韓國的年輕人真的能把日子過成偶像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韓國先驅報》報道,首爾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1016名韓國人的調查,72.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感到壓力,比2020年10月的調查增加了15.7%。在同一調查中,20多歲的受訪者中,46.5%的人表示感到沮喪。


壓在韓國年輕人頭頂上的大山有很多重,失業、房價、養老……比比皆是。


據悉,每4名韓國青年中就有1個人沒有穩定的工作,根據韓國官方總計,韓國15~29歲的年輕人失業率為9.8%,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並不包括臨時工,也就是說,韓國真實的就業形勢可能比這還要嚴峻。


韓國統計局提供的補充數據,如果將每周工作不足36小時的人以及季度性上班的人計算在內,則韓國年輕人的失業率會高達23.8%,對應失業人數超過100萬。這不是危言聳聽,OECD發布的數據同樣顯示,2018年韓國失業人口中25~29歲的人群佔比高達21.6%,在36個國家中連續7年排名第一。


2020年韓國20-24歲和25-29歲年齡段的失業率高達10.7%和8.1%,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多,在如此誇張的失業率下,吃不起泡菜也不足為奇。韓國的物價高得令人咋舌,不止泡菜,國際經濟學人智庫報告顯示,首爾一度高居全球十大物價最高城市的第6位,比紐約還高。


重重壓力下,韓國大部分年輕人舉步維艱,啃老一族多到見怪不怪。在韓國20-29歲人群中,工資只能夠覆蓋其半數的生活開支,另有38.9%需要依靠父母的資助,甚至很多人與父母蝸居在一起,被外界戲稱為“袋鼠族”。


韓國國家統計局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未婚成年人里,有42%處於失業狀態,超過50%的30至40歲的人以及44%的40至44歲的人仍與他們的父母住在一起。選擇成為一隻啃老的“袋鼠”,原因很簡單。世界各個角落裡的年輕人都在為房價發愁,韓國更不例外,這兩年,韓國的房價一路飆升,首都圈和全國公寓的平均價格分別高達7.7億韓元和5.4億韓元。



但父母的日子也未必過得很好,國民養老金調研機構出具的數據顯示,50歲以上的中老年韓國人維持“最低標準生活方式”平均每人每月需要145萬韓元,如今涵蓋韓國老年國民最為廣泛的基礎年金的發放金額卻僅為平均每人每月10-20萬韓元不等。


韓國的養老制度跟就業問題一樣千瘡百孔,據悉,一名韓國人想要完全離開工作崗位的平均年齡是71歲,由於養老保障的缺失,多數韓國老人過着退而不休的晚年生活,韓國的公共年金覆蓋的人群不到2200萬人, 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給付人群不過253萬人,有超過420萬的老人在外工作謀生。


總而言之,韓劇里的美好並沒有過渡到現實生活中來。


財閥陰影下,韓國“打工”有多難?


值得注意的是,在彩票的獎金用途上,社畜們的回答也分外有趣。調查顯示,有26.9%的人選擇了“儲蓄,購買股票或投資物業”;有26.5%的人選擇了“還貸或者償還債務”;有16%的人選擇了“創業資金”。


當被問及“中了彩票大獎後現在的工作怎麼辦”,有69.4%的人給出了“當場辭職”的答案。在韓國打工究竟有多難?除了打工人糾結的就業問題,韓國本身的創業環境就岌岌可危,這幾年,全球獨角獸公司都層出不窮,唯獨韓國像是被創業者遺忘的一角。


2019年年中,美國市場調查機構CB Insight發布全球獨角獸報告,全球獨角獸企業的地理分布為,美國(173家)、中國(89家)、英國(17家)、印度(16家)、韓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有8家。


韓國經濟市場上空總有一道揮之不去的財閥陰影,三星、現代、SK以及LG四大集團的總市值在整個韓國企業市值總和中的佔比高達77%,但包括財閥在內的韓國大型企業只貢獻了本國12%的就業,剩下超過80%的就業機會是由中小企業貢獻的。



這就讓韓國職場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界:一方面,年輕人需要更多中小企業來緩解財閥在就業上的絕對掌控權,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在巨頭的陰霾籠罩下,生存空間逐漸逼仄。


從回答2021年的疫情對經營影響上來說,韓國有62.7%企業家認為影響很大,經營狀況很差,對比中國只有39%,日本也達到89.6%,同時,中國53%企業家認為情況可以迅速恢復,韓國只有11.3%。


企業家的信心指數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韓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韓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0.3%,低於第二季度的0.8%,僅為經濟學家預測的0.6%的一半。


另外,韓國中小企業對自己的經營前景怨聲載道,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的評價也趨於負面,有26.4%左右的企業家對官方作為持否定態度。中小企業偃旗息鼓,對韓國年輕人就業是一種“致命”打擊。


根據韓國中小企業中央會的一項調查,有5.8%的中小企業表示會減少招收新員工,25.2%的企業表示將裁員。事實上,韓國早在2019年就累計減少了約17萬個就業崗位;2020年,更是直接減少了近40萬個就業崗位。


本來就不富裕的就業環境更加雪上加霜。韓國年輕人痴迷買彩票,一心想要利用投機來實現人生輸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不難理解,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按部就班地努力與買彩票中獎,其背後的希望幾率同樣渺茫。


韓國國家統計廳公布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只有21.8%的人覺得一生當中,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自己在同一代群體中的社會、經濟地位;而有62.2%的人稱“可能性很小”,剩下16%的人則回答“不知道”。


於是,韓國的年輕人只能在彩票堆里,一邊憧憬,一邊失望,但這何嘗不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有效手段?儘管結果無疾而終。


道總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