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壹刀:今天這出並非鬧劇,值得警惕

來源:補壹刀

執筆/刀劍笑&叨叨姐

美方觀察到的UFO事件連年激增,它們是外星飛碟嗎?

當地時間17日,美國國會舉行50多年來的首場UFO公開聽證。這場聽證會沒能為“頻繁出現”在美國軍事管控區域的“不明空中現象”提供多少解釋,卻再次成功地把其與“敵對國家”聯繫起來。

這些UFO是中國的無人機或俄羅斯的某種先進飛行器嗎?

儘管目前為止仍未發現任何證據,但美國國防情報部門還是將這種“假設”納入了考量。一些政客也不斷催促,加大對這些“不明空中現象”的調查力度,識別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這套伎倆,我們其實之前早已見過。

1

美東時間17日晚,國會大廈。美國防部情報和安全事務副部長穆特里、海軍部情報局副局長斯科特·佈雷,出現在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一場聽證會上,就“神秘的UFO事件”接受議員們提問。

這是美國國會50多年來首次就UFO舉行公開聽證。

布雷介紹,美方觀察到的“不明空中現象”數量猛增。

他說,本世紀初以來,美國軍方管制區和其他指定空域出現的未經授權或不明飛行物數量,“有增無減”。美國政府去年6月份報告說,2004年以來共觀察到144起“不明空中現象”。但現在,這個數字已增加到400件。

數量增長為什麼這麼快?布雷解釋,一是因為美軍致力於消弭因報告這類事件而遭遇的嘲笑或“羞辱”,二是科技進步。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去年11月,美國防部新成立了一個與此相關的專門任務小組。

這個“空中目標識別和管理同步小組”,隸屬國防部情報和安全副部長辦公室,專門負責協調各相關部門工作,以探測、識別和認定出現在美國特殊用途空域的目標。

這些UFO或“不明空中現象”與外星人有什麼關係?

對於這個美國議員們也都好奇的問題,兩名國防情報官員用詞較為謹慎。

布雷在聽證會現場播放了兩起“不明空中現象”的視頻和圖像。儘管很多類似現象目前仍然無從解釋,但他表示,目前既沒從中發現什麼物質,也沒探測到輻射,“能夠證明它們源自地球之外”。

不過,這位美國海軍情報高官並沒把話說死,強調國防和情報專家並未排除這種可能。美國防部副部長穆特里也稱,美方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外星生命,以“了解可能存在的事物”。

2

當然,美國國會議員們時隔半個多世紀再次大張旗鼓地公開討論UFO事件,他們最關心的,還是所謂“國家安全”問題。

事實上,美國防部去年11月成立專門任務小組,目的就是將“不明空中現象”調查系統化,以評估並降低類似事件“對美飛行員飛行安全、甚至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

17日聽證會上,在場議員也都表達了類似關切。

召開聽證會小組的主席、民主黨眾議員安德烈·卡爾森一開始就警告:不明空中現象是潛在國家安全威脅。阿肯色州共和黨眾議員里克·克勞福則稱,無法識別這種潛在威脅,“可等同於一種情報失敗”。

這“不是關於尋找外星飛船的事”,他補充道。

那這種所謂的“潛在安全威脅”是指啥呢?

包括克勞福德在內的一些美國政客和媒體,早已經把目光投向“美國某個對手國家”,並且一直敦促美國國防部和情報界針對這個方向“加大工作”。

這次,美國海軍部情報局副局長布雷在聽證會上再次“澄清”,說目前並未發現任何對手國家具備了這些“不明空中現象”中呈現出來的先進飛行技術。

但這樣的解釋顯然無法讓那些議員滿意。

緊接着大約一個半小時的公開聽證,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又就相同議題舉行閉門的機密簡報會,更聚焦於其中涉及的“國家安全問題”。

安德烈·卡爾森稱,這場閉門會非常必要,因為“我們的敵人將會密切跟聽和了解軍方介紹的內容。而我們不想讓它們獲取超過美國的優勢。”

3

細細捋捋,就可發現一個很微妙的現象,那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UFO出現在美國官方的頻率日漸增多。

最早是2020年4月27日,五角大樓公布了三段UFO視頻。

這些視頻由美國海軍人員通過紅外攝像機拍攝於2004年到2015年之間,後來曾被一民間UFO研究組織曝光。

那時,特朗普剛剛因為“注射消毒劑”的戲言被國內“雪崩似的負面報道”包圍。

1個月後,美國海軍安全中心公開了8份關於美國海軍飛機與“不明飛行物”(UFO)遭遇的“危險報告”。

在詳細介紹美國海軍飛行員在東海岸以外區域與不明飛行物發生的奇異遭遇之後,這8份報告推測,其中不少“不明飛行物”可能是無人機。

其實,這時候美國軍方對這類現象的描述還算相對謹慎。從美海軍相關的公開報告來看,還沒有扯上“國家安全”的大帽子。

到了2020年8月,情況開始起變化。

五角大樓8月14日宣布,將成立一個專門研究不明飛行物的特別工作組(UAPTF)。

明面上的目的是“增強對不明空中現象的性質及起源的了解和洞察”;實際上,一些美國輿論認為,軍方的這次出手,是基於對中國利用無人機或者其他空中手段進行間諜活動的擔心。

這種毫無理由就攀扯“國家安全”的做法,在2021年6月25日美國軍方公布的一份UFO相關報告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這份報告由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與成立剛1年的海軍特遣部隊聯合編寫。

報告很短,只有9頁,但它評估了從2004年11月到2021年3月的144起“不明空中現象”。這些現象全部來自政府多個部門的觀測報告,其中以軍方為主。

這些“不明空中現象”中,只有一起被證實是一個正在漏氣的巨大氣球,其他143起的潛在原因被歸結為五大類:空中(飛行中)雜物、大氣自然現象、類鳥或氣象氣球、工業開發項目、外國對手的系統等。

雖然有匿名官員坦承,沒有證據證明“不明空中現象”屬於外國情報收集項目的一部分,或者是美國潛在對手的重大科技進步;但是,這並不妨礙報告將來自“外國對手”的威脅算作一大“猜想”。

後來,美方乾脆把這種猜測擺上檯面。

去年11月,“空中目標識別和管理同步小組”成立,最終目的也不遮不掩,就是為了在軍事和情報領域保持優勢。保持對誰的優勢,不言而喻,是它眼中的潛在對手。

4

“奇怪的是,每當美國有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出現時,UFO就備受關注。上一次UFO目擊事件的高峰是在冷戰期間,現在UFO又回來了。”

網友的這句話道破了美國官方炒作UFO事件的“真相”。

美國科學史學家凱特·多爾西的分析也印證了這一點。她去年在《外交政策》刊文指出,UFO本質上是冷戰時期雙方相互猜疑環境下的產物。這正好可以解釋為什麼冷戰前10年出現了近4000條關於UFO的不同報道,而蘇聯解體後,媒體關於UFO的報道大大減少。

多爾西通過對比發現,2021年美方關於UFO的敘述和1947年都很是巧合地指向了“國家安全”。

1947年6月,UFO現象第一次被記載。一名美國機師自稱看到了9 架不明飛行物在喀斯喀特山附近徘徊。

那一年,疊加了三大標誌性事件。

1947年春天,美蘇正式鬧掰。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在3月發布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內容,概述了對付蘇聯和共產主義的基本外交政策。

同年夏天,美國空軍成立。

一個很老套卻很管用的邏輯就是,脫胎於陸軍航空隊的空軍,作為一支新成立的獨立軍種,需要大量研究預算,以確保自身在空中進攻與防禦能力方面的全球領先地位。UFO的噱頭,正好拿來用用。

最後是受到二戰軍事技術發展的刺激。

看到德軍發明的彈道導彈V2能夠襲擊倫敦、美軍研發的原子彈可以夷平廣島長崎,不少人不免合理懷疑,那些不明來歷的UFO,可能是“對手”研製的新型轟炸機

於是,此後 20 年間,空軍展開一系列圍繞UFO的調查計劃,以確定是否有潛在軍事威脅。

後來隨着冷戰的結束,關於UFO的官方熱度有了明顯降低。如今的死灰復燃,不過又是華盛頓遇到點問題就甩鍋的老套伎倆。

抗疫失利、經濟困難,它急需點什麼新話題轉移民眾視線。軍方也樂意藉此獲得更多軍事投入。一拍即合之下,就有了現在借UFO攀扯中國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