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發作的支氣管炎症
哮喘
哮喘,又叫支氣管哮喘,以氣道出現慢性炎症為主要特徵,表現為反覆喘息、氣急、胸悶、咳嗽等,寒冷刺激時,呼吸道氣道反應性增高,會引起支氣管黏膜痙攣、充血等,進而誘發哮喘。
關節炎
關節炎是各種類型關節炎性疾病總稱,泛指發生於人體一個或多個關節的,以腫脹和壓痛為主要表現的,關節腔內炎性侵襲、軟骨或骨性退化的關節疾病。
天氣變冷關節部位受到寒冷刺激,影響血流供應,容易導致氣血瘀滯在關節,從而導致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等,誘發關節炎發生。
凍瘡
凍瘡是指由於寒冷引起的局限性淤血性皮膚炎症損害,可導致手腳發癢、紅斑、膿腫和水皰等。
寒冷刺激後,皮膚血管收縮,溫度上升後會導致皮膚下的小血管比周圍血管擴張得更快,這種反覆的收縮與擴張刺激,引起皮膚的異常反應,導致皮膚凍瘡的發生。
感冒
感冒,又叫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
天氣變冷後,呼吸道感染病毒增多而且變得比較活躍,當人們吸入引起感冒的各種病毒後,導致上呼吸感染,而且感冒患者也會把病毒傳染給與其接觸的人群。
感冒打噴嚏、流鼻涕
腎臟系統疾病
天氣變冷後,溫度降低,導致腎小動脈痙攣,加重腎臟的缺血,容易使腎功能異常或加重,誘發腎臟疾病,嚴重者還可以導致腎臟衰竭發生。
上述這些疾病是秋冬季的多發病、高發病,到了氣溫降低,天氣變冷後,容易發病。要提前做好防範,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熬夜,注意飲食調節,規範使用藥物,加強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等,防範疾病的發生。
心血管疾病
天氣變冷後,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容易加重,或者誘發心血管疾病。氣溫降低可以導致血管收縮痙攣,導致血管里血流阻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也可以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導致冠心病、心梗發作。
腦血管疾病
天氣變冷後,氣溫下降,會影響到人體血壓的情況,導致血壓的上升,進而會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
腦梗塞的頭顱CT
皮膚過敏
氣溫下降後,皮膚受到寒冷刺激,一些人會出現皮膚過敏,導致皮膚出現瘙癢、刺痛、丘疹等皮膚過敏反應,這是氣候因素引起的過敏,與寒冷刺激密切相關。
消化系統疾病
天氣變冷,人體的消化功能減弱,再加上一些食物容易變涼,進入人體胃腸道後,產生不良刺激,導致胃腸蠕動減弱,影響消化,容易造成胃痛、腹瀉,出現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