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美國索賠1億美元!長榮海運稱擱淺事故沒有漏油不存在污染風險

在“長程(Ever Forward)”輪脫困一天後,針對該擱淺事件,美國馬里蘭州要求長榮海運設立價值1億美元的責任基金,以支付相關費用。

在寫給長榮海運子公司Evergreen Shipping Agency (America) Corporation的信件中,馬里蘭州審計長Peter Franchot表示:“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目前為止事故對環境造成的全面影響,但一艘重達131420噸的船舶載有數噸貨物和燃料被困在我們的水域,這無疑已經破壞了海灣脆弱的生態系統。”

因此,Franchot要求該公司設立一項1億美元的基金,以支付環境相關成本和經濟成本,尤其是海產品行業的成本。他指出:“這一事件已經造成的損害,以及可能繼續造成的損害,將需要財政資源來彌補。”

談及幫助船舶脫困的疏浚工作,Franchot稱:“雖然這可能是一項必要的行動,但其潛在後果包括牡蠣養殖場以及幾個物種的產卵季節遭到破壞。由於勞動力短缺,我們的海鮮行業已經在經濟上舉步維艱,但未來幾個月海產品行業將迎來收穫的季節。”

Franchot認為,如果海產品行業的工人收到影響,來自長榮海運基金的資金可能會提供補償,並支付聯邦、州和地方機構參與救助船舶的員工的勞動成本。

此前,長榮海運超大型集裝箱船“長程”輪於3月13日晚間在切薩皮克灣附近擱淺,當時船上載有近5000個集裝箱。事故發生後,救援團隊多次嘗試脫淺,但均以失敗告終。在用盡所有救援方案後,4月9日救援團隊開始移除船上集裝箱來減輕船舶重量,同時疏浚船底淤泥。

4月14日,在擱淺整整35天後,“長程”輪終於在2艘駁船和5艘拖船的幫助下,趁漲潮時重新浮起,船上約有500個集裝箱為了脫困而卸載。該船在擱淺期間沒有明顯受損,在完成相應檢查後已經按照原定航程前往下一個港口諾福克裝卸貨物。

長榮海運表示,感謝救援團隊、美國海岸警衛隊、馬里蘭州政府及各界的協助與關心,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之後,終於排除萬難,讓長程輪成功脫困,將在附近的錨地進行水下檢查,確認安全無虞後,先返回巴爾的摩港裝載先前卸下的貨櫃,再依原定航程前往下一個港口(諾福克)裝卸貨物。

雖然長榮海運強調,“長程”輪沒有出現漏油,不存在污染風險,但事故依然引發了環保人士的擔憂。馬里蘭州高級科學家邁爾斯指出:“這些淺沙洲和牡蠣繁殖地,是對包含蛤蜊和蠕蟲在內的生物,非常重要的棲息地,但現在為解救‘長程’輪必須進行的疏浚,都會將大量較淺的水變成較深的水。”

據了解,“長程”輪2020年剛剛投入運營,這是長榮海運在韓國三星重工訂造的系列8艘12100TEU集裝箱船中的第四艘。該船全長334米、寬48米,可裝載11850個20英尺集裝箱,總噸位11萬噸級。該船隸屬長榮海運子公司長榮香港有限公司,目前配置於遠東-美國東岸航線。

此前,長榮海運已經在3月31日宣布共同海損,並指派共同海損理算人 Richards Hogg Lindley 處理共同海損相關事宜。船上貨物的貨主及使用艙位的聯營夥伴需要依照共同海損理算規則,儘快提供必要的擔保及文件,以便在船舶脫困、貨物到港之後能順利辦理提貨等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