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導演新作,歡樂搞怪再次拿下高分

印度寶萊塢曾經的任務是炮製歌舞片供應國內市場,其數量之多,使其早早登頂世界各國電影產量之最。也使印度電影和咖喱味濃郁的歌舞片畫上等號。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純粹的歌舞片慢慢被時代淘汰,批判現實的佳作頻現。不光走紅印度本地,而且出圈風靡全球。

小巴就給大家講一部由《摔跤吧,爸爸》涅提·蒂瓦里新拍的一部高分勵志片,電影一經推出口碑就相當炸裂。這部電影叫--《最初的夢想》。

本文有劇透。

1

高中生拉格海姆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印度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社會精英,住在高級公寓里,家裡還有專門的傭人。

他剛剛參加完人生最重要的考試——高考,這一年來每天學習18個小時、推掉了一切社交活動和娛樂,然而事與願違卻還是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拉格海姆傷心欲絕地直接從陽台上跳了下去。

萬幸的是,拉格海姆並沒有死而是受了重傷住進了ICU,為了鼓勵意志消沉的寶貝兒子重新振作起來,父親安里努德帶來了大學時期的相冊,並聯繫了當年的一群死黨,想用大學時期精彩的故事向兒子證明:失敗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能夠成長。

二十多年前,安里努德作為一名大學新生,滿懷憧憬地來到了有着“印度最好的理工大學”之稱的孟買國家理工學院。可是進了好大學並不意味着從此一帆風順,陰差陽錯他被分配到了傳說中的“失敗者宿舍樓”——H4,這裡不僅有最破舊的寢室和最難吃的食堂,學生們也是最碌碌無為,畢業後大多數找不到高薪工作。

在這所男女比例40:1的理工學院里,找女朋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還有比找女朋友難度更大的事情,就是在理工學院最重要的賽事——冠軍賽中獲勝,聽說只要贏了這個比賽,就能在整個學校揚眉吐氣,從此撕掉“失敗者”的標籤。

在H4,男主安里努德結識了一群同樣被打上“失敗者”標籤的好友:有喜歡看《花花公子》這種情色雜誌、滿腦子只有一種顏色的穀米特(外號“性傻”)。

凡事只會喊媽媽、每天不和媽媽打電話就難受的媽寶男孫德(外號“媽咪”)。

脾氣火爆、一個不爽就開罵的“酸酸”。

桀驁不馴、不願意被H4的死對頭、學校里最好的宿舍樓H3收買的煙槍學長德里克。

還有打開酒瓶蓋的頻率遠高於打開書本頻率的學長“酒鬼”。

雖然被貼着“loser”的標籤,但眾人同心協力的付出,使用各種明招暗計竟也一路過關斬將,讓以往總是成績墊底的H4宿舍樓終於能有機會跟實力強大的H3宿舍樓爭奪冠軍寶座。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由此拉開了序幕……

2

漫漫人生路充滿了挑戰,而成功從來都沒有捷徑可言。為了成功,必須要做出犧牲!二十多年前,在冠軍賽比賽前夕,失敗者小分隊一咬牙一跺腳,狠心放棄了各自心愛的東西:煙槍德里克決定戒煙、酒鬼收起了所有的酒、“媽咪”忍住了想給媽媽打電話的衝動、“酸酸”開始練習說話不帶臟、“性傻”藏起了所有情色雜誌……而男主安里努德則強忍着思念不和心愛的姑娘瑪雅說話,可憐的姑娘就這樣一次又一次被冷落着。

想要贏得比賽,還必須得有策略。於是失敗者小分隊苦思冥想,制定了幾條妙(sun)計(zhao)。第一計——從氣勢上打壓對手!於是印度最尬啦啦隊出現了:

第二計——干擾敵方的黃金睡眠,為此還不惜動用了“美人計”,也是很拼了:

第三計——豪華陣容,請來了一個專職“教練”,一開始就嚇到了對手:

別說這幾招還真有效果,幾個項目下來H4都戰勝了對手。不過冠軍可不是靠這種雕蟲小技就可以到手的,有策略的同時也必須擁有實力。H4雖然聚集的不是大神,不過也算卧虎藏龍:比如酒鬼是學校的西洋棋冠軍、德里克強項是接力跑、“酸酸”擅長足球、“媽咪”在克朗棋(有點類似檯球的棋類遊戲)上有很大優勢、安里努德則是邦級籃球運動員。

而拼搏的道路上更少不了隊友的並肩作戰:二十多年前男主安里努德與死黨們情同手足不願意被H3收買過去,二十多年後當年的死黨們為了鼓勵男主的兒子也從世界各地趕來。

他們溫柔地告訴男主的兒子拉格海姆:不管有沒有拿到冠軍,我們都很開心。因為從決定奮鬥的那天開始,我們就不再是失敗者了。

3

人們經常會設想自己成功後的情形,被獎勵,去慶祝。我們的心態也就自然地變得對成功有很高期待。然而正如男主安里努德所說:每年有一百萬孩子參加考試,只能錄取一萬人,那剩下的九十九萬孩子該怎麼辦呢?沒有人為他們提供戰勝失意的武裝。

就像兒子拉格海姆擔心自己可能考不好時,父親只是說他會跟自己一樣優秀,反而讓他心中排除了失敗的選項,導致最後受到了比考砸更嚴重的傷害。其實父親的那瓶紅酒只是用來慶祝兒子終於脫離每天奮戰準備考試的苦海,重溫兩人往日的美好時光。

《最初的夢想》以成敗為主題,家人朋友之間的溫情表現的極具故事張力,尤其是電影后半段的親情描寫更是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

大家聚集在小小的病房裡,像接力賽一樣訴說著自己往昔的光輝歲月,將溫暖的力量傳達給處在迷茫期的拉格海姆:成功總是需要不斷的累積,暫時的失敗只不過是成長道路上的必然過程而已,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在失敗過後重新站起來,繼續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

近幾年寶萊塢出品的印度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有極高的水準,而且這些電影似乎都有個共同點,表面看似歡樂搞笑,但背後都蘊藏着勵志感人的故事核心,並且都能深刻反映印度目前社會問題。

這次《最初的夢想》題材和呈現僵化教育體制的《起跑線》相似,以印度人口眾多、競爭激烈,導致學生必須承受巨大升學壓力的教育問題出發,告訴我們在無法改變現今大環境的情況下,對待失敗的結果應該保持正確的心態。

為了使略顯俗套的故事有所新意,導演使用了對比二十年前後的雙線敘事手法,緊湊不雜亂,長達143分鐘的劇情有笑有淚、高潮迭起,很好地展現了親情、友情、愛情。描寫大學男生的青春生活一點不含糊:照顧生病的室友、觀看死黨的喜劇演出、在宿舍里開演唱會自嗨等等,顯然編劇是真正有過青春的人呢。

電影中的時間跨度長達二十年,只使用同一批演員,化妝和演技也都值得稱讚。飾演父親的男主蘇尚特·辛格·拉吉普特曾出演過高分電影《我的個神啊!》,顏值和演技雙在線。

電影的結尾是一段好聽好看的印度歌舞。而整部電影在充滿搞怪歡樂之餘, 教人懂得:失敗並不可怕,只要真正努力過就好。我們全神貫注地關注着勝敗輸贏,卻都忘記了怎麼過好人生。

其實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生活本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