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我國的一大寶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古時的台灣被稱為“琉球”,在史書上多有記載,在這個島上,有一條隱秘的地道,貫穿於中央山脈之中,而且這條地道的建造花了十年,耗費了將近幾十億的巨額,這地道其實是台灣的一處空軍基地,那這個基地為何要隱藏於山脈之中?它又有什麼獨特的用處?
新來的朋友們可以點點關注,既方便瀏覽往期視頻,又能及時接收最新信息。
台灣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北鄰東海,東接太平洋,省會是台北市,在歷史上台灣曾多次更名,漢朝和三國時被稱為夷洲,後又為流求,到明朝時為小琉球,直到清朝才正式更名為台灣,隸屬於福建省。
隱秘於中央山脈中的空軍基地有兩個,一個是位於花蓮的佳山基地,還有一個是台東縣的志航基地,台灣之所以會用十年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建造這兩個基地,和當時的國際形勢有關,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時,尼克松訪華,宣布與中國建交,但在這之前,美國曾與台灣建交,可台灣只是一個地區,如果美國真的一直和台灣有聯繫,便是在明面上挑釁中國,於是美國在那時與台灣斷交。
沒有美國的庇護,中國想收回台灣這個我國的固有領土簡直易如反掌,於是台灣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把中央山脈的東部掏空,將大量先進飛機藏進去,以此保存火力,因為台灣的西部都是平原,很顯然不好防守,且台灣面積狹小,沒有足夠的戰略地方,再加上我國擁有導彈打擊能力,最終台灣決定在中央山脈以東的花蓮縣建造一個空軍基地。
花蓮縣位於台灣東部,南臨台東,是台灣的面積第一大縣,其西面就是中央山脈,中央山脈縱橫台灣南北,東部地勢陡峭險峻,因為有山地的庇護,且花蓮縣的東部就是太平洋,可謂是易守難攻之地,上世紀八十年代,台灣決定在此實施鑽地計劃。
另一個空軍基地也在這個計劃之中,台東縣位於台灣省的東南部,面積為3515平方千米,是面積第三大縣,僅次於花蓮縣和高投縣,西南部便是中央山脈,東部是海岸山脈,有兩座山脈的庇護,在此建造空軍基地隱蔽而易守。
這個鑽地計劃名為“建安三號”,從八十年代開始建造,直到九十年代才正式完工,總共花費了四百多億新台幣,換算成人民幣約九十二億,雖然佳山基地的設想是將中央山脈掏空,但畢竟是山脈,岩石堅硬工程浩大,最終究竟有沒有掏空我們從外部無法得知。
志航基地就是在實施佳山基地計劃中又投資建設的一處空軍基地,它位於佳山基地南部,兩處相隔並不遠,不過志航基地要比佳山基地小一些,內部只有三個大機庫,但佳山基地卻有大大小小十幾個山洞,可以容納的戰機達到250架,是極有優勢的戰略基地,可惜放在台灣手裡只能用來儲藏戰機。
花蓮基地為了讓戰機方便起飛,還修建了一條長2500米的飛機跑道,和花蓮機場相接,因為這個基地的重要性,台灣還在附近建造了防空導彈基地,實際上這兩個基地的主要作用就是防守,攻擊是其次的。
台空軍的主要機場都部署在台灣省的西部沿線,當戰爭來臨時,戰機會從原本的機場出發,如果西部機場遭遇攻擊,它們就會飛到花蓮基地和志航基地降落,攻擊方面,佳山基地在北,和花蓮港海軍呼應,志航基地在南,和屏東軍港呼應,因此這兩個基地是進可攻退可守,不過更大的作用是防禦。
從地圖上很明顯可以看出台灣的意圖,海軍軍港、空軍機場和佳山基地連成一線,互相依靠攻守,而且佳山和志航兩基地都正好位於台灣東部的中段,不論是向南還是向北支援都很便利,花蓮還正好是台灣環島鐵路的一站。
雖然這兩個基地易守難攻,但是佳山基地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一旦它外面2500米的飛機跑道被炸毀,所有的戰機就全都無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台灣又把魔爪伸向了高速公路,它想建造一條從北宜高速蘇澳段出發,再穿過中央山脈,途經佳山基地東側的高速公路,儘管島內的環保團體一再反對,台灣省也堅持如此,最終是否能建成,還要再看工程的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