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俄羅斯動用50000兵力參加中俄軍演,打仗呢還這麼鋪張?

《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9月7日,由俄羅斯主持,俄、中等十多個國家、五萬多名軍人蔘演的“東方-2022”聯合軍事演習,在俄羅斯烏蘇里斯克(雙城子)的謝爾蓋耶夫斯基訓練場勝利閉幕。



在閉幕式上,“東方-2022”演習總導演、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葉夫庫羅夫上將致辭說,“東方-2022”演習,讓參演各國加強了合作、增進了友誼、鞏固了團結;中方聯合戰役指揮部指揮員則在致辭中表示,“東方-2022”聯合軍事演習,與參演各方增進了戰鬥友誼、深化了互信合作。隨後,有40餘名中國軍人在此次演習中因為表現突出,而受到了聯合表彰。


中國軍隊此次共派出了2000餘人參加演習


對於持續8天的“東方-2022”聯合軍事演習,大伊萬認為,無論從戰術層面,還是戰役層面,亦或是戰略層面,都有大量值得分析的細節。


“東方-2022”的戰術層面意義


先說戰術層面好了,戰術層面上,且不說俄羅斯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參演部隊值得一提的細節有兩點:



一是據稱進行了嚴格的電磁頻譜管理、電磁信號管制,根據新聞中放出的拍攝畫面和報道內容顯示,參演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戰術群在野戰宿營地域,展開了大量無線電通訊和測向設備。同時參演部隊官兵全部配發了保密手機,且據報道,這些手機可以和國內實現直接通訊。



在電磁頻譜管理、電磁信號管制、戰場電子對抗方面的用心,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參演部隊的戰場意識、對抗意識、保密意識在不斷提高。更是和俄羅斯軍隊目前在烏克蘭衝突的戰場上,各種民用手機屢禁不絕、俄烏兩軍的電子戰部隊都在靠對對手的民用通訊信號進行攔截測向、反向標定對方的屯兵點、然後實施炮火打擊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某種意義上來說,咱們這是在給俄羅斯軍隊“示範”電磁頻譜管理的正確姿勢。



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此次演習中,破天荒地直接從中國境內的機場部署戰機。直接飛往俄羅斯境內的演習場,發射反輻射導彈實施防空壓製作戰,爾後再返回中國境內。


強-5甲搭載“狂飆一號”,讓當時的中國空軍具備了戰術核打擊能力


從中國境內的空軍基地飛到烏蘇里斯克,距離雖然不遠,但一方面卻需要穿越俄羅斯領空,需要俄羅斯為我們的戰機進行地面指揮和引導,想當年蘇聯和俄羅斯怎麼可能幫我們實施此類引導?畢竟,冷戰時期蘇聯最擔心的就是中國空軍的強擊航空兵攜帶“狂飆一號”戰術核武器去炸蘇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鐵路編組站……現在俄羅斯肯開了這麼一個口子,個中緣由值得玩味。


YJ-91型反輻射導彈


另一方面,根據公開消息顯示,此次中國空軍出動的防空壓制機型是殲-10B型戰鬥機,這倒是跟殲-10B多次在珠海航展上展示、都是以攜帶着YJ-91型反輻射導彈和測向吊艙構型出現“呼應上了”。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空軍目前似乎正在將殲-10B型戰機作為專用的SEAD機型(摧毀敵方地面防空火力網)使用,類似於美軍的F-16CJ野鼬鼠戰機,這需要進一步的報道確證。


“東方-2022”的戰役層面意義


隨後說的則是戰役層面上的內容,在戰役層面上,大伊萬認為最值得一提、也是最讓人看不懂的,是俄軍部隊的參演規模。



根據俄羅斯方面公布的信息,此次俄羅斯軍隊參演部隊以俄東部軍區為主力編成,動用的兵力總數高達5萬餘人,動用各型號武器裝備5000多件。其它十幾個國家的參演兵力中,除了中方參演兵力規模最大、共動用了2000多人、各型號車輛(裝備)300餘台、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21架、戰艦3艘,其餘國家參演兵力幾乎可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以俄羅斯軍隊目前的情況,居然還能調動出五萬餘人,跑到遙遠的烏蘇里斯克來搞“東方-2022”聯合戰役演習。考慮到俄羅斯陸軍的機動兵力一共也就二十多萬人,在其它地方也不可能一點兵力也不留,有必要預留個幾萬人防禦北約波羅的海三國方向的軍事調動、作為戰略預備隊、應對高加索地區和中亞的應急情況等。



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的同時在烏蘇里斯克搞“東方-2022”,還要兼顧上萬公里漫長國境線和多個熱點地區可能的突發情況,這意味着俄軍的“餘力”還是有不少的。實際上俄羅斯自己也是這麼說的,不少俄羅斯國內的軍事評論員都認為,俄軍能夠在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的同時,在遠東地區展開“東方-2022”,意味着俄軍已經具備了在兩個戰略方向上同時展開戰略級軍事行動的能力。



但是,以大伊萬的觀點來說,俄軍現在搞的這麼蜜汁自信,當心打臉來的太快。別的不說就目前烏克蘭戰場上那七萬多正規軍,兩萬多國民近衛軍,六七萬民兵和預備役部隊,能維持一條比較完整的戰線嗎,怕是很困難。以烏克蘭軍隊最近的反攻勢頭來說,烏軍在赫爾松被打了回去,但機93旅和特戰部隊卻在巴拉克列亞實施了一次出其不意的進攻,兩晝夜往俄軍縱深突擊了三十多公里。



與之相對的是,俄軍在巴拉克列亞居然只有少量盧甘斯克人民軍預備役部隊和巴什基爾的SOBR,正規軍部隊不知道哪去了……這是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兵力不夠、只能在一個戰役方向上展開攻防、其它戰役方向上湊合著打打醬油的證明。我看要是讓烏克蘭軍隊繼續縱深進攻,打到舍甫琴科沃、甚至逼近庫普揚斯克,俄軍西部軍區咋回來解釋這件事,有這麼多機動兵力的話,投入到烏克蘭戰場上不香嗎。


“東方-2022”的戰略層面意義


最後是戰略層面上的,戰略層面上大伊萬最滿意的,無疑是中俄兩軍在俄烏軍事衝突的大背景下,並沒有耽誤兩國在戰略、戰役、戰術層面上的務實合作。



我國並沒有因為國內一些鼓噪、認為應當“拋棄俄羅斯”、和西方站在一起、甚至“聯歐制美”這種奇談怪論,就真的停止和俄羅斯的合作,停止和俄軍的聯合軍演。



畢竟,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分析:目前的遠東地區局勢,基本上是美國試圖通過持續武裝日本、拉攏韓國的形式,試圖將台灣海峽作為一個“引爆點”,攪動整個東亞大陸、遠東形勢。因此,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形勢上,我們和俄羅斯是有現實的、直接的共同利益的,有共同利益必然帶來戰略合作,這沒什麼好說的。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目前的主要大國對抗形式,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典型的海陸二元化對抗模式。主要體現在位於新大陸的美國,試圖通過英國、武裝日本,削弱位於舊大陸的國家,從而確保“美國主導下的世界秩序”能夠在既定軌道上持續運作下去。這體現出來的是位於新大陸、和位於舊大陸外緣海的海權國家,試圖通過由海向陸投送影響力的方式,對位於舊大陸的諸陸權國家展開圍困和鎖死,最終試圖將舊大陸碎片化以做到“分而治之”的行動。



因此,越是這樣,位於舊大陸的陸權國家越是應該確保自身的完整性,並盡量“背靠背”站在一起,從而對抗海權國家對舊大陸展開的地緣戰略。這一過程中歐洲顯然是不頂用的,歐洲本身就已經相當破碎,且俄烏軍事衝突不僅未能促進歐洲一體化進程,反而加速了歐洲的分裂。



故位於舊大陸的兩個主要的陸權強國中國和俄羅斯,更應該做到背靠背站在一起,最好還可以拉上伊朗這第三個主要的陸權國家,形成舊大陸的陸權“鐵三角”。這樣才能在已經展開的、和海權國家的地緣政治戰略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歐洲今年的冬天,恐怕不會好過……


最後,目前的局勢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Winter is coming”(凜冬將至),在俄烏軍事衝突中,俄羅斯憑藉自己在能源和糧食領域的優勢地位,在戰略上佔據了巨大的戰略主動。相反的是,我們在能源和糧食領域,始終存在着對外依賴性強的問題。



在凌冬將至的大背景下,相信沒人願意把一個有充沛的能源儲備、有充足的小麥和肉類產能的國家往外推。尤其是在海上航路目前不再安全,北美洲的糧食進口隨時可能斷頓的情況下,我們跟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對於我們自己的能源供應,糧食安全,這意義顯然就非同尋常了。


未來幾天會不會再次上演6月份的中俄“環日大賽”,也是值得期待的


因此大伊萬的觀點,我們跟俄羅斯的“東方-2022”軍事演習,目前已經很好,但是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比如在演習結束之後加一個餘興節目,中俄兩國海軍像去年一樣聯合環繞日本展開戰略巡航,這都是可以期待的嘛,我們可以看看未來幾天海上自衛隊是不是有發現中俄艦隊的報道。總之,中俄兩國在軍事、政治、經濟等多個層次上的合作,依然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時過境遷,東方-2022演習期間中俄軍艦參演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