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俄羅斯軍隊通過“冰雹”多管火箭炮系統,向亞速鋼鐵廠內發射了鋁熱劑燃燒彈,炸彈在鋼鐵廠空中炸開,彷彿綻開的煙花,“煙花雨”燃燒着紛紛落下,視覺衝擊力非常大,不過,這可不是俄軍“放煙花”,撲籟而下的“煙花雨”是一枚枚彈頭,炸到人非死即傷。更可怕的是鋁熱劑燃燒產生2500度的高溫,僅僅這種高溫就能摧毀殺傷半徑內的所有生物。這種鋁熱劑燃燒彈被稱作“死亡煙花。”
5月25日,頓巴斯激烈戰鬥中,“死亡煙花”再次在北頓涅茨克上演。俄軍使用了一款TOS-1A噴火坦克向烏軍陣地發射了鋁熱劑燃燒彈,同時還發射了溫壓彈。畫面中烏軍陣地火光四起,爆炸的火光此起彼伏,猶如人間煉獄。
5月27日,俄羅斯發射伊斯坎德爾導彈擊中了第聶伯羅的烏國民近衛軍訓練場和北約最新援助彈藥庫,造成大量烏軍傷亡和彈藥庫爆炸,剛到的武器裝備也被炸毀。導彈來自千里之外的俄羅斯羅斯托夫州。實際上,俄軍已多次發射伊斯坎德爾和口徑巡航導彈,發射地點分別在黑海、裏海、俄烏邊境,分別擊中了千里之外的利沃夫機場、哈爾科夫烏地區司令部大樓等目標。
俄烏衝突3個多月來,俄軍使用了一些“高精尖”武器,除了上文描述的鋁熱劑燃燒彈、溫壓彈、伊斯坎德爾導彈,俄軍還使用了口徑巡航導彈、匕首超高音速導彈,在馬里烏波爾亞速鋼鐵廠攻城戰中,俄軍還使用了240㎜大口徑重型迫擊炮,其一發炮彈重量達228公斤,一發炮彈就拆一棟7層樓房,這款大炮雖然沒有什麼高科技含量,但在攻城戰中特別實用。俄軍還使用了新型掃雷裝甲車,車輛進入雷區,只見一枚枚地雷被引爆,裝甲車卻絲毫未損。
隨着戰爭持續,越來越多的俄軍“尖板眼”武器亮相,俄軍究竟還有多少“尖板眼”武器呢?
目前,全球軍事實力,美國第一,俄羅斯第二,是公認的實事,俄羅斯的武器是世界上一流的,有的甚至超過了美國,俄羅斯只是苦於經濟和人口因素,兵源相對不足,才一直被美國及北約擠壓欺負。
俄烏衝突之初,作者曾發過幾篇短文預言戰爭的結局:俄羅斯vs烏克蘭,俄羅斯勝;俄羅斯vs烏克蘭+西方僱傭兵,俄羅斯勝;俄羅斯vs烏克蘭+歐盟,俄羅斯勝;俄羅斯vs烏克蘭+北約有限介入,還是俄羅斯勝,或平,或兩敗具傷。
在我的預測中,俄羅斯都是勝利的,我不是押單雙式的胡亂猜測,作為一個軍事迷,特別是多年來對蘇聯、俄羅斯歷史、政治、軍事,以及地緣政治、軍事實力的研究或關注,猶其對俄羅斯民族性格的了解,綜合作出的判斷。我也不是軍事家、學者之類,純粹是業餘愛好,發文也是個人觀點,娛樂一下而已,當然,如果隻言片語對讀者有啟發,那將善莫大焉。
俄烏戰爭進行到現在,烏克蘭已丟了幾個州,隨着亞速鋼鐵廠烏軍投降,頓巴斯戰場上烏軍節節敗退,當下除了澤連司機外幾乎沒有人相信烏克蘭能贏。
北約雖然在俄烏局勢中不斷拱火,一面制裁俄羅斯,一面大力援助烏克蘭,向烏提供大量的武器,但開戰之初,美國及北約就聲言不會向烏派兵參戰,主要還是擔心戰火擴大,燒到自已。北約有的國家支持派僱傭兵到烏參戰,但都不敢派正規軍介入,西方對俄羅斯還是很忌憚的,對烏軍援也只援助一些坦克、戰車、大炮,不敢向烏提供威力更大的“大殺器”。美方表示不會向烏克蘭提供可以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火箭系統。美國官員解釋,美方考慮援助多管火箭炮,但不包括遠程彈。原因是俄有言在先,對西方援助的武器是俄軍重點打擊目標,並警告,如果西方向烏提供重型武器,將會導致戰爭升級。言下之意,俄有更多手段沒用,比如對基輔狂轟濫炸,比如掏出壓箱底的“大殺器”。
美國及北約,希望以“溫水煮青蛙”的模式拱火,他們不敢直接參戰,也不敢把火燒得太旺。如果真把俄羅斯打痛了,打慘了,承受不了了,俄勢必掏出壓箱底的大殺器,俄羅斯最厲害的“大殺器”當然是6800枚核武器,如果俄羅斯要亡國了,還留着這些核彈做什麼?正如普京所說的,如果俄羅斯沒有了,還要世界做什麼?
核彈無疑是俄羅斯壓箱底的“大殺器”,俄核彈不僅數量多,達6800枚,而且當量大,僅一枚核彈就可以抹平英國,俄羅斯的薩爾馬特洲際導彈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導彈,幾乎不可能被攔截,俄軍此前推演,薩爾馬特導彈打到柏林106秒,打到巴黎200秒,打到倫敦202秒,3分鐘內能抵達北約任何一個國家。不僅如此,俄羅斯有三位一體的核彈投射方式,有陸基、海基、空天多種投射方式,僅陸基又分導彈井發射、發射車發射、列車發射多種方式,海基有水面艦艇和核潛艇發射等形式,俄羅斯核武器因此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從理論上講,即使俄羅斯遭到敵對國家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俄羅斯也有足夠的核力量讓敵人也消失。這就是讓俄羅斯的敵人膽寒的地方。
關於俄羅斯核彈就不細說了,核武器不屬常規武器範疇,本文着重說一說俄羅斯“尖板眼”常規武器。
一、俄羅斯火箭炮
蘇聯、俄羅斯是最早研製、使用火箭炮、火箭彈的國家,火箭炮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二戰時,蘇聯有一款非常出名的火箭炮叫“喀秋莎”,“喀秋莎”一齊射,對方陣地就一片火海,威力巨大。
而今俄羅斯火箭炮發展到第三、四代了,第二代主力火箭炮BM21,也叫“冰雹”火箭炮,“冰雹”是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這種火箭炮主要用來轟擊據點,封鎖道路,是俄軍火力突擊的重要力量。
在持續3個多月的俄烏衝突中,我們可以看見俄羅斯軍隊使用BM30龍捲風火箭炮和BM21冰雹火箭炮,還使用了噴火坦克。
BM30龍捲風火箭炮是俄羅斯第三代火箭炮,是世界上綜合水平最強的火箭炮,從行軍狀態轉變為戰鬥狀態只需要3分鐘時間,“豎起來就射”,一次能夠發射12枚250公斤的300毫米炮彈,射程在20公里到90公里之間,殺傷面積超過60公頃。BM30龍捲風火箭炮厲害之處還在於能發射雲爆彈,子母彈,常規彈,針對不同的目標和作戰環境進行選擇。
俄羅斯社TOS-1“博羅季諾”重型坦克基礎上設計了TOS-1A發射系統,俗稱“噴火坦克”。“噴火坦克”裝彈24枚,口徑為220毫米,目前可發射包括燃燒彈和溫壓彈在內的兩種彈藥,其升級版TOS2重型火箭炮,目前全世界威力最強大的火箭炮,射程遠,火力大,精度高。
BM-30龍捲風式火箭炮系統和TOS-1A噴火坦克不僅能發射鋁熱劑火箭彈,還能發射溫壓彈。
1、鋁熱劑燃燒彈
俄軍曾向亞速鋼鐵廠發射了9M225S鋁熱劑燃燒彈,場面震撼。讓很多人第一次認識到鋁熱彈這次名詞。鋁單質在高溫條件下,可以與一些金屬氧化物進行強烈的氧化還原反應,進行劇烈燃燒,這種現象被稱為鋁熱反應,而鋁熱彈就是利用鋁熱反應,進行劇烈燃燒,釋放大量熱量來摧毀目標的一種武器。據悉,該種火箭彈每枚都可裝載180枚鎂合金外殼以填充鋁、鎂燃燒劑的彈頭,在燃燒時最高可達2500℃且撲滅難度極大,視頻中看似“美麗”的火雨實際是殺傷力極強的彈頭。
俄軍在亞速鋼鐵廠投放鋁熱劑燃燒彈,並沒有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烏軍當時都躲在地下工事里,但心理威懾是巨大的,告訴烏軍及烏高層在這種武器面前,人生還的可能性很小。
事實上,俄軍投射鋁熱劑燃燒彈4天後,2500多名烏守軍走出地下工事,向俄軍投降。
在頓巴斯戰役北頓巴茨克攻堅戰中,俄軍再次向烏軍陣地發射鋁熱劑燃燒彈,據說還發射了溫壓彈。
2、溫壓彈
烏克蘭無人機在偵察過程中紀錄下了俄軍TOS-1A噴火坦克發射火箭彈襲擊烏克蘭軍隊陣地的場景,在紅利曼陣地上的烏軍國民警衛隊士兵,在戰壕里拍攝到了這震撼的場面,大批9M22S鋁熱劑燃燒彈高密度攻擊烏軍陣地。據說俄軍發射了帶有溫壓彈頭的火箭彈,畫面中烏軍陣地火光四起,烏軍防線迅速被撕裂。
溫壓彈也被稱為真空或燃料空氣爆炸武器,採用溫壓炸藥(富含鋁、硼、硅、鈦、鎂、鋯等物質的高爆炸藥),利用空氣炸藥的溫度和壓力效應提高爆轟威力。它第一次爆炸散布成易燃的霧氣或粉末,然後這些霧氣或粉末被點燃並在空氣中燃燒,形成威力更強大的爆炸,稱作“雲爆”,形成了凝結雲,或稱威爾遜雲,在爆炸地帶形成部分真空和高溫。特點是∶殺傷隱蔽目標能力強,特別適合對付隱蔽在地下或洞穴內的各種目標;爆轟時產生較高的溫度和壓力;爆轟衝擊波作用時間長、威力大;造成1000米之內的人員因缺氧窒息而死。敵人躲在戰壕或洞穴里,躲在加固的屏障後面,有時甚至躲在裝甲車裡,都無法生還。
隨着鋁熱劑燃燒彈和溫壓彈的投入使用,俄軍在頓巴斯戰場上一改過去拉垮的作風,似乎越打越快了,佔領了不少城鎮,烏軍投降的也多。說明這些“尖板眼”武器的心理震懾作用很大。
二、俄羅斯導彈
俄軍在烏克蘭戰場先後發射了伊斯坎德爾導彈、口徑導彈、匕首導彈。
1、匕首導彈
3月18日,俄軍首次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摧毀了位於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的一處烏軍地下大型導彈和航空彈藥庫。3月20日搭載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的‘匕首’防空導彈系統,摧毀了烏克蘭武裝部隊位於尼古拉耶夫地區康斯坦丁諾夫卡定居點附近的一個大型燃料和潤滑油儲存點。
“匕首”高超音速導彈裝載在米格-31戰機上,據說在所有飛行階段都能機動改變彈道,其最遠射程超過2000公里,速度可達10倍音速,末端飛行速度甚至達20倍音速,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導彈,美國及北約最先進的薩德防禦系統所發射的導彈只有8倍音速,也追不上它,因此法攔截。
匕首能用常規彈頭或核彈頭攻擊地面、水面目標。
2、口徑導彈
4月18日,除赫爾松州外的所有烏克蘭城市均響起空襲警報。俄羅斯“口徑”巡航導彈齊射對烏軍基礎設施進行了打擊,令其不得安寧。
“口徑”巡航導彈射程普通型為2500公里,最新型射程超過4000公里,彈頭重量接近1噸,具備非常強大的摧毀陸地目標的能力,“口徑”的連續殺傷半徑表明,即使在烏西部地區也找不到一個安全之地。
視頻中,導彈從俄軍艦上射向烏軍目標,通過俄軍方發布的信息,俄軍從黑海、裏海的艦艇上發射了“口徑”。
美國戰略軍備問題專家揚·威廉姆斯在文章中將“口徑”描述為比美國“戰斧”導彈“更先進且便宜的武器”。改進型“戰斧”導彈的最大射程為2500公里。而作為“口徑”導彈的前身,RK-55“石榴石”巡航導彈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超過“戰斧”的最大射程。
俄羅斯在敘利亞使用“口徑”時,西方專家就震驚於該導彈的命中精度:導彈在距離目標2500米處的圓概率偏差不超過3米。
更可怕的是口徑除了可以攜帶常規彈頭,還可以發射核彈頭。目前,俄軍裝備“口徑”巡航導彈的艦艇主要有22350型護衛艦、21631型暴徒-M級輕型護衛艦、亞森級多用途核潛艇、877型和636.3型常規潛艇。也就是說,小艇上都可以發射這種“大殺器”。
3、伊斯坎德爾導彈
伊斯坎德爾導彈(北約的代號為SS-X-26)是俄羅斯軍隊裝備的最先進的戰役戰術導彈,主要裝備在陸軍,目前列裝有5個“伊斯坎德爾”導彈旅。
“伊斯坎德爾”導彈為單級、固體燃料、全程制導導彈,起飛重量3.8噸,有效載荷380公斤,車載機動發射。
“伊斯坎德爾”導彈射程為50一400公里,可攜帶集束子母彈(裝填54枚子彈)、高爆彈、侵徹子母彈、鑽地彈、空氣燃燒彈和電磁脈衝彈等多種類型的戰鬥部,可對不同類型目標實施有效打擊。
4、薩爾馬特重型導彈
俄羅斯最大的殺器要屬薩爾馬特戰略導彈,“薩爾馬特”導彈為100噸級,可攜帶10個重型或者15個中型分導式核彈頭,射程大於1萬公里。
目前,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擔任值班的有SS18“撒旦”、SS19“匕首”、SS27白楊M、亞爾斯RS-24和“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陸基洲際導彈數量超過400枚,其中最大SS18“撒旦”洲際導彈還有46枚在服役,使用2000萬噸當量的單彈頭,它今後10年內將被“薩爾馬特”替代;SS27“白楊M”還有45枚服役,也會在10年內全部退役。
RS-24彈道導彈於2009年12月開始服役。2014年,俄戰略導彈部隊有七個團裝備了“薩爾馬特”導彈。在今年秋天,俄羅斯計劃再部署大約50枚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新型“薩爾馬特”洲際導彈。
俄羅斯擁有各型導彈,能實現遠近火力配置打擊,這使得烏軍在戰場上既不能大規模集結,也不能靈活機動,陷入被動。即使美國及北約援助的一些武器,比如M一177榴彈炮,也成為了一次性用品,有的還沒到前線陣地,就被俄軍導彈摧毀,有的到前線開火一次,被俄軍發現位置後,導彈就炸過來。
三、戰略轟炸機
俄羅斯有着讓西方畏懼的空軍力量,俄羅斯有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武裝直升機、偵察機等高、低空各種用途的戰鬥機。
其中,最著名的戰機有,蘇霍伊 Su-27、蘇霍伊 Su-30、蘇霍伊 Su-34、蘇35S 、蘇-57、米格-29、米一35、圖波列夫Tu一95、 圖波列夫Tu-160。
在俄烏衝突中,俄軍第一波打擊,即癱瘓了烏克蘭空軍及防空力量,因此,俄空軍之後幾乎沒有什麼機會。
但是,正是因為俄羅斯有一支強大的空軍,才牢牢控制了制空權和制海權,俄羅斯黑海艦隊的實力不算強,但空軍可以彌補其不足,美國及北約的飛機、軍艦都不敢闖入黑海,烏克蘭的船隻也不能出海,連糧食都運不出去。
俄羅斯的飛機就不多說,重點說一說俄羅斯國寶圖波列夫Tu一160超音速轟炸機。圖一160是前蘇聯的傑作,其優雅的外形和俄羅斯空軍的白色塗裝使其被賦予“白天鵝”的稱號。上世紀80年代末,圖一160面世,至今30多年,依然領航全球轟炸機領域,目前仍是世界上體積最大、載彈量最大和飛行速度最快的戰略轟炸機,連老對手美國都對這款轟炸機忌憚頗深。
圖-160最大起飛重量可達到275噸,而其空重僅110噸,也就是說,圖-160可以裝載超過160噸的炸彈,圖160最高時速3馬赫,最高可飛3萬8千米,能連續支撐飛行最遠16000公里。舉個例子,圖-160從俄羅斯遠東地區出發,在不攜帶空中加油機的情況下,都可以橫跨整個太平洋來到美國東海岸。目前,俄羅斯有 16 架圖一160飛機仍在服役。
2015年10月,俄羅斯一架客機在敘利亞上空被擊落,俄羅斯出動了5架圖-160轟炸機前往敘利亞境內,向指定目標發射了約34枚巡航導彈,這也是圖-160自設計生產以來第一次被應用到實戰作戰中,圖-160以強大的戰鬥力向世界展示了它不只是存在傳說中。
讀者可能經常看到圖一160圍着北約國家、太平洋、日本海等邊緣巡邏的新聞,所到之處,北約及沿岸對俄羅斯不友好國家都驚駭不已,一兩架“白天鵝”出現,往往會引來這些國家的飛機“伴飛”,遠遠的,不敢靠近,更不敢對其做不友好的挑釁動作。
因為圖一160可同時攜帶超過12枚X555型巡航導彈或者攜帶24枚X-15巡航導彈,其內掛荷載能夠承擔45噸的重量,最關鍵的一點是圖一160是俄戰略核武器轟炸機,一定掛着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