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資本暴雷”新動態:超40億賠付、暴風或退市、馮鑫無音訊

來源 | 投中網(公眾號ID:China-Venture)

作者 | 林桔

“光大資本暴雷”事件一年後有了新動態:支付其中兩位LP5.5億元。

5月12日,光大證券公告,下屬孫公司光大浸輝將支付上海華瑞銀行投資本金4億元及相應預期收益、律師費、仲裁費等相關費用。

此前的5月3日,光大浸輝作為裁決被申請人之一,被要求支付深圳恆祥投資本金1.5億元及相應預期收益、律師費、仲裁費等相關費用。

除了這上訴的訴訟糾紛,至少還有兩起——招商銀行嘉興招源湧津股權投資基金——至少35億元的賠付仲裁糾紛,還沒有公布結果。

“光大資本暴雷”源於一起失敗的跨國併購案。

2016年6月,暴風集團全資子公司暴風投資與光大浸輝聯合發起的“上海浸鑫投資基金(下稱“浸鑫基金”)”收購體育賽事經營公司MP&Silva(下稱“MPS”) 65%的股權收購。

按照當時的基金協議,收購MPS之後,若無意外,暴風集團在18個月內將MPS裝進上市公司體系。通過此舉,出資方將得以順利退出。

但事與願違,暴風市值不斷下跌——從400多億跌到了17億元(2019年年中時的市值),MPS公司破產,一切都“崩盤”了。

2019年5月以來,光大相關方陸續收到了浸鑫基金股東的損失起訴。

根據當時暴風集團的公告,浸鑫基金的股東名單中共包括了14位出資方,出資規模共計52.03億元。

目前尚且不知光大涉及相關方會賠付的總金額,但光大證券稱,將督促光大浸輝履行好相應職責。與此同時,在2019年的年報中,光大浸輝、浸鑫基金也以股權回購合同糾紛為由,起訴暴風集團和其創始人馮鑫,要求賠償7.5億元。

但一切看起來似乎無果。目前市值僅剩5億元的暴風集團,或面臨退市風險。而馮鑫在去年被傳因涉嫌犯罪被帶走後,至今杳無音信。光大證券要獨自承擔所有後果嗎?

光大兜底?2019年因MPS“暴雷”計提負債30億

光大浸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即“光大浸輝”),是光大證券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旗下從事基金管理的子公司。

前述提及的訴訟,均因光大浸輝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的上海浸鑫基金投資項目出現風險,未能按原計劃實現退出而導致。

而上海浸鑫投資基金,則是暴風集團旗下的暴風投資與光大證券旗下光大資本共同發起的併購基金。

2016年5月,上海浸鑫投資基金宣布收購MPS 65%股份。根據當時暴風集團的公告,浸鑫基金的股東名單中共包括了14位出資方,出資規模共計52.03億元。

其中,出資最多的為招商財富資產管理(穿透後實際主體為招商銀行),出資28億元。其次為出資6億元的嘉興招源涌津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LP);其他出資人還包括上海愛建信託、光大資本、深圳科華資本等公司。

光大資本子公司、暴風投資和上海群暢金融服務,各出資100萬元,作為GP。

《經濟觀察報》曾報道稱,在上海浸鑫投資基金的協議中,優先級投資人的出資金額為32億元,其中包括招商財富資產管理及其關聯人共28億元的出資;而光大資本和暴風投資又分別以LP身份出資的6000萬元和2億元,均是劣後級出資。剩餘的中間級LP,以項目投資額為基數的15%每年的預期固定投資收益。

也即是,在“暴雷”後,光大資本還要繼續給投資方每年15%的固定收益。

根據光大證券公告顯示,與光大浸輝相關的訴訟有5件,具體為:

1、2019年7月,上海華瑞銀行以其他合同糾紛為由向光大資本提起訴訟,以合夥協議之補充協議爭議仲裁為由向光大浸輝提起仲裁;

2、2019奶牛6月深圳恆祥以私募股權投資合同糾紛為由向光大浸輝、暴風(天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群暢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提起仲裁;

3、嘉興招源湧津股權投資基金以私募股權投資合同糾紛為由向光大浸輝提起仲裁;

4、2019年6月,招商銀行因《差額補足函》相關糾紛,向光大資本提起訴訟,訴訟金額為34.89億元;

5、2019年5月,光大浸輝、浸鑫基金以股權回購合同糾紛為由,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馮鑫賠償因不履行義務而導致的部分損失,合計7.5億元。

其中上海華瑞銀行和深圳恆祥的仲裁糾紛已有結果,共計賠付5.5億元。而嘉興招源湧津股權投資基金和招商銀行的訴訟暫時還沒有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告訴投中網,金融機構很少會出《差額補足函》,即使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也不會承諾剛性兌付。可見,為獲得招行信賴入資,光大資本“費盡心思”。可惜,押注的項目看走了眼。

至於光大相關方起訴暴風集團和馮鑫索賠的7.5億元,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是打水漂無結果。

因缺CFO、也無合作意願審計機構,暴風集團至今未披露2019年年報。4月末是上市公司2019年財報公布的最後限期。根據暴風所在的深交所規定,法定披露期限屆滿之日起兩個月內仍沒有披露年度財報,交易所可暫停公司股票上市。

而馮鑫在2019年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後,至今杳無音信。今年4月,因無法取得聯繫,深交所還通報批評了馮鑫。

截圖來源:深交所公告

光大證券似乎也預料到了此結果。在2019年年報中,光大證券表示,受MPS項目影響,再次計提負債16.11億元。截至2019年年末,光大證券累計確認預計負債30.11億元。

一場跨國收購資本局:誰在貪婪,誰在恐懼

回溯至當時MPS的收購案,該項目確實存在諸多疑點。一不願具名的投資機構分析師向投中網指出,回頭看這起收購案,顯得有些過於倉促。

2015年9月,MPS在國際上尋求私募股權投資者,目標為7億美元。浸鑫基金收購其65%的股份後,將其估值推至14億美元(約96.38億元人民幣)。在這起收購中,UBS擔任了MPS的FA,易界和中金則為光大和暴風的FA。

其中,易界是做跨境併購FA。該公司的CEO馮林曾表示,操作收購MPS的案子,從開始到正式完成交割只花了6個月時間。“六個半月的併購周期流程進展比較快,現在一般很少有幾個月就完成的項目。”上海華榮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文龍說。

按照當時的基金協議,2016年5月收購MPS後,若無意外,暴風集團將在18個月內將其裝進上市公司體系。通過此舉,出資方將得以順利退出。

而若MPS注入暴風集團,或將為該公司帶來重大利好。2015年暴風科技在創業板上市,40天內收穫36個漲停板,市值最高時超過了400億元。但之後股價不斷下跌,或許是為了推高股價,暴風開始尋找新風口。彼時,因國務院“46號文”推動下,中國資本正大舉出海進入體育市場。

馮鑫還在收購的發布會現場親切地稱其中一位到場的創始人為“兄弟”,並篤定預言:“MPS是暴風進軍體育產業的一個門票”。

但隨着暴風市值不斷下跌——從400多億跌至今日6億元,而MPS公司早已破產。

投中網曾報道,在2016年暴風發起收購後,MPS開始不斷丟失相關體育賽事聯盟的版權和合約。其中,2017年10月,MPS失去了意甲國際版權,那是MPS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這一損失讓該公司逐步陷入財務困境。之後,MPS開始無法支付版權費,被報道拖欠德甲級聯賽約1000萬美元。

2018年10月,MPS倫敦子公司(集團原運營總部)、摩納哥子公司、都柏林子公司先後進入破產清算階段。而維基百科顯示,該公司已於2018年10月註銷。去年7月時,MPS的官網已無法打開。

有報道稱,MPS的兩位主要創始人,安德烈和里卡多利用自己的行業影響力和個人關係,鎖定了MPS大部分體育賽事交易。隨着上述兩人逐步離開MPS,公司的體育賽事版權交易變得緩慢且混亂。

從被收購到公司進入破產清算階段,MPS創始人似乎早已“離場”。早在在2015年8月時,安德烈和里卡多就已經減少了對MPS的持股份額,由原先的控股變為非控股。2015年安德烈創辦了同樣為體育賽事運營的公司Eleven Sports,2017年里卡多則併購了體育賽事數據服務公司Sport Business。此後,兩人還分別入股了足球俱樂部。

Eleven Sports和SportBusiness仍在運營,且趨勢向好。Eleven Sports 2018年買下了西甲、意甲、荷甲和中超於英國和愛爾蘭3年的轉播權,2019年與台灣職業棒球隊達成轉播服務協議。

2019年3月,暴風、光大等相關公司向倫敦高等法院以商業欺詐罪名對MPS提起訴訟。該公司的兩位創始人均被牽扯其中。

一不願具名的投資機構分析師告訴投中網,體育版權運營公司屬於輕資產公司,很依靠創始人資源,一旦創始人退出對整個商業模式都有影響。那麼,在上海浸鑫投資基金對MPS發起收購時,是否進行過盡職調查?收購時為何沒有對MPS核心人員做競業禁止規定?

“現在反過去看,那或許是一場倉促的交易。”該分析師說。他表示,52億元的基金規模相當大,2016年初該基金曾在業內廣撒網募集投資人,其所在的投資機構也收到邀約,但出於對管理人的不信任,最終沒有參與。

“同樣作為投資人,回頭反思,海外併購項目中也存在盡調不盡責,投資機構在追風口時也容易失去理智。”該投資人在電話中對投中網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