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暢:拜師徐克,和周迅是閨蜜,當張雨綺的經紀人,47歲感情成謎

自從在《我愛我家》中出演了小保姆張鳳姑

沈暢一度在影視圈內成為了保姆專業戶。

那時候,她正在南開上大學。

雖然學的是旅遊經濟管理,

但是沈暢和影視圈的淵源,卻很深厚。

沈暢是地道的北京姑娘。

1975年,她出生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家屬小區。

父親在電影廠工作,

這讓沈暢對電影,有了近水樓台的機會。

當年沈暢剛出生,北影廠籌拍電影《海霞》。

其中有一段配音,是嬰兒海霞時期的哭聲。

在開拍的時候,這段嬰兒的啼哭,反倒一下子讓導演作難了。

聲音要清亮,關鍵得是嬰兒哭。

於是,導演就在北影廠的家屬小區轉悠。

就這樣,一路順着哭聲,找到了沈暢家裡。

那時,沈暢剛過完百天沒多久,才幾個月大。

導演隨後和劇組裡的人拿來錄音設備,把沈暢的哭聲錄製了下來。

從此開始,沈暢和電影和影視劇,就有了不解之緣。

轉眼到了三歲,北影廠要籌拍音樂電影《春天在哪裡》。

沈暢又一次被導演看中,成了劇中的主角。

等到漸漸長大,沈暢的“戲路”也是越來越寬。

上幼兒園後,每次選小演員,沈暢總是能第一個被選上。

畢竟,圓圓的眼睛和尖尖的下頜,在大家看來太可愛了。

每次母親帶着沈暢坐公交車,她總能引起車廂里關注的目光。

小學二年級時,沈暢又出演了國內第一部兒童電視劇《小龍和小麗》。

有了這些經驗,隨後在小學期間,

她又先後出演了《為什麼生我》、《我們的小隊》等一系列電影電視劇作品。

沈暢成了不折不扣的童星。

高三的時候,她在電影《女大學生之死》中,

第一次出演成年後的女主角。

此時高考在即,沈暢的理想是,將來做工程師或者建築師。

不過也有資料顯示,她其實是想學習表演的。

高考填報志願時,沈暢想填報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系。

但老師把報表拿來後,沈暢卻發現是導演系的。

老師告訴她,你個子不高,不適合學表演,還是學導演合適。

這句話讓沈暢很受刺激。

她轉而不再報考藝術院校,後來選擇了南開大學

不過,沈暢和影視劇的淵源,還遠未結束。

那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剛剛從美國學成歸來的英達,一心想把全新的影視劇模式引入中國。

這種模式,就是情景喜劇。

英達先是找來王朔等人創作劇本,

而後又是滿世界的拉投資。

待到《我愛我家》的劇組正式成立,選角色的工作也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因為自幼出演過角色,沈暢在選角期間也報名了。

剛開始並沒有明確的角色,

經過自己和劇組以及導演的摘選,

最終,劇中小保姆張鳳姑這個角色,落在了沈暢的頭上。

為了出演好這個角色,開拍之前,沈暢立刻開始去體驗生活。

那時候,全北京能夠請得起保姆,尤其是年輕的小保姆,

這樣的家庭屈指可數,關鍵沈暢也接觸不到。

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終從勞務市場,

找到了一位從重慶來北京打工的西南妹子。

沈暢觀察她平日的生活、工作和說話,

了解她的一舉一動和家庭情況。

為了儘快掌握她的重慶話

沈暢乾脆用錄音機,錄下了對方大量的日常說話。

而後,她便聽著錄音,一遍又一遍地學習重慶話。

轉眼到了正式開拍的時候,

沈暢和其他演員,全天候地泡在了劇組。

由於是情景喜劇,拍攝現場還有一定數量的群眾觀眾。

其他演員出演的時候,一旁的觀眾都會哈哈大笑。

可當沈暢的戲份開拍,現場卻是鴉雀無聲。

英達急忙叫停,詢問怎麼回事。

現場的觀眾都說,沈暢說的話,一句也聽不懂。

英達這也才回過味兒來,她的話學得太像,

以至於大家聽不懂,自然就更不知道笑點在哪裡了。

於是,英達決定給沈暢改改台詞。

他把沈暢的台詞,全部標上了音節,

而後又跟沈暢演示了一番,讓她以後說話如此這般。

等到再次開拍的時候,沈暢的音調里,帶着西南人說話的調調,

但實際上,說的其實又偏向於普通話

這樣一來,大家也就聽得懂了。

沈暢就把這種方言,稱為英達版的四川話

《我愛我家》當年一經播出,新穎的形式和搞笑的情節,

立刻引起了收視狂潮。

而沈暢飾演的小保姆,也迅速紅遍大江南北。

從那之後,各路劇組的邀約紛至沓來。

然而角色清一色的都是保姆。

當時正值上大學期間,劇組邀請她一再出演同類型的角色,

沈暢非常的不爽。

到後來,她對保姆類的角色異常抗拒,

甚至都不給對方張口的機會。

不過,偶爾也有例外的時候。

1997年秋天,電視劇《紅處方》在天津開拍。

沈暢在劇中依舊飾演保姆。

也是這次的出演,讓沈暢和周迅成了莫逆之交。

周迅比沈暢大一歲,兩個人的經歷也有些相似。

小的時候,周迅在家鄉浙江學的是民族舞。

15歲那年,被導演謝鐵驪發掘,參演了《古墓荒齋》。

從那之後,周迅開始來到北京影視圈闖蕩。

在1997年的《紅處方》里,周迅飾演一個吸D女孩。

由於年齡相近,劇組後來在安排住宿的時候,

把沈暢和周迅安排在了一個房間里。

於是,通過每天晚上的聊天,兩個人成為了閨蜜。

在拍戲期間,還發生過一件事。

那時候兩個人都喜歡吃辣椒。

但因為秋季乾燥,再加上正值青春期間,

兩個人的臉上,很快就冒出了不少的痘痘。

這下可把她們急壞了,戲還沒拍完呢。

於是,歇工的時候,兩個人就在街頭轉悠,看看能否找醫生看看。

當時,劇組住的招待所的旁邊,正好有個小診所。

周迅說,那就去這裡看看吧。

沈暢有些猶豫,生怕診所看不好,猶豫着要不要去大醫院。

但再看周迅,她已經走進去了。

醫生說能治,並隨手拿出針劑,說一針就見效。

沈暢還是不敢,生怕弄出什麼意外,畢竟這是在臉上。

大膽的周迅,則又是第一個嘗試。

哪成想,一針打過後,痘痘果然消了。

後來拍完戲,兩個人又專程回天津,找過這個診所,

可無論如何,怎麼也找不到了。

不過,從這件小事中,似乎也預示了周迅的未來。

2000年,電視劇《人間四月天》開拍。

拍戲間歇,由於周迅在北京沒有房子,又正好把租房退了,

她一時沒有住處。

於是那段時間,周迅就住在沈暢家裡。

等周迅來到她家後,發現已經住了兩三個姑娘。

沈暢天生是個熱心腸,只要朋友有事,她都要儘力提供幫助。

周迅來了,她又在客廳鋪好一張床墊,算是讓她有了個歇腳處。

在沈暢看來,自己家就在北京,而周迅是背井離鄉來打拚的。

有能力幫朋友這是應該的。

所以,她自己並沒有把這些放在心上。

而多年後,周迅成為當紅花旦,

對於沈暢當年對自己的幫助,她還是念念不忘。

尤其是在自己走紅後,周迅覺得,也應該給好朋友找一些機會。

在拍完《大明宮詞》後,周迅找到沈暢,

讓沈暢跟自己當時所在的影視公司也簽約。

也正是這次簽約,讓沈暢的演藝生涯迎來了轉折。

不久,李少紅籌拍《橘子紅了》。

當她見到沈暢,旋即就把婉晴的角色給了沈暢。

終於不用再出演保姆了,沈暢自然很開心。

但是,跟着李少紅到了劇組後,

沈暢才發現,導演是一個要求極度嚴苛的人。

過去出演《我愛我家》這類的喜劇,

導演的要求就是生活化,表演的時候盡量放鬆,不要帶戲劇感。

可李少紅對沈暢的要求,正好是相反的。

拍攝中,有一段戲是描寫婉晴初戀的場景和感覺。

李少紅要求沈暢,一定要表現出初戀時的甜蜜和驚喜。

可是,沈暢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那種感覺。

一段戲,整整拍攝了20遍才勉強通過。

這次的經歷,讓沈暢一度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好在朋友周迅也在這部劇中。

拍戲的間歇,周迅經常安慰和鼓勵沈暢。

就這樣,戲裡戲外,兩個人的友情在延續。

2008年,沈暢的演藝事業,又迎來了一次轉變。

那年底,香港導演徐克來內地發展。

他想在北京成立一個工作室。

而熱心的沈暢,就忙前忙後的張羅。

那段時間,沈暢、徐克還有周迅,經常一起外出吃飯。

有一次吃飯中,徐克突然邀請,

讓沈暢將來做自己的“辦公室主任”。

周迅當時也在,也慫恿着沈暢跟着徐克干。

就這樣,以前一直演戲的沈暢,

拜師徐克,正式從事着製片助理的工作。

沈暢學到了表演之外的很多新東西,

她把徐克看成是自己的老師。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徐克剛來內地發展時,

由於頻繁和沈暢接觸,

剛開始,外界還一度認為兩個人是因感情走到一起了。

五年製片助理的生涯,讓沈暢的職業生涯漸漸發生轉變。

在她看來,徐克導演的很多想法,跟普通的導演是不一樣的。

籌拍《狄仁傑通天帝國》時,徐克要求從街道上反映出大唐的盛世來。

如果是其他導演,大都是從服裝和人的精神面貌來表現。

徐克則是獨樹一幟。

他直接要求沈暢,去找來獅子、老虎、大象等動物。

因為盛唐之時,大量的國外的動物,順着絲綢之路來到了長安

將這一場面刻畫出來,也能從側面烘托出大唐萬國來賀的局面。

導演下命令了,沈暢就得不折不扣的去執行。

接下來,她與動物園聯繫所需要的動物。

正是這太多的細節,練就了沈暢的執行力。

在製作完《聖誕玫瑰》後,沈暢又做起了張雨綺的經紀人。

那段時間,剛從香港返回北京的沈暢,患上了氣管炎。她想休息一段時間。

正好張雨綺又在找經紀人。

沈暢覺得,製片工作跟一大幫人打交道都能處理好,

而經紀人的工作,只是為一人處理好事務。

就這樣,沈暢三年的經紀人生涯,算是休息。

再後來,沈暢又與導演李少紅合作,成為其製片人。

和多年前做演員時與李少紅合作一樣,

沈暢的眼裡,李老師還是一個要求嚴格的人。

要求嚴格,意味着沈暢工作時的壓力就大。

可沈暢也覺得,有了壓力,

一些看似難以逾越的困難,反倒輕鬆解決了。

所以,和優秀的人合作,對自己也是一種成長。

如今對沈暢來說,演戲早已成為青春的回憶。

她現在的專職工作是製片人。

沈暢為人比較低調,因此對她個人感情問題也是無從知曉。

如今,已經47歲的她,現今唯一被大眾詬病的就是身材了。

在外界眼裡,和三十年前的小保姆比起來,

沈暢的身材真是太發福了。

不過歲月如梭,這似乎又再正常不過。

年輕的小保姆早已遠去,

這麼多年來的打拚,

沈暢開啟的是另外的輝煌。

人生的後半段,她的事業還將延續。

文|Nancy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