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3月3日訊(通訊員 孫卉 記者 萬凌雲) 27歲的譚穎(化名),最近被閨蜜拉去了健身房,兩人信誓旦旦要練出馬甲線。第一天練完動感單車項目後,譚穎渾身酸痛。兩天後發現小便顏色竟如同濃茶一般暗沉,嚇得她趕緊前往鎮江市江大附院(又名江濱醫院)就診。
3月3日,院方告訴記者,譚穎入院後一查各項指標一路飄紅,尤其是肌酸激酶大於8萬,超標了數百倍!最終,醫生診斷,譚穎患上的是“橫紋肌溶解症”,並且已經出現了急性腎損傷,差點需要血液凈化治療。“幸好就醫及時,經過積極水化和鹼化擴容治療後,尿量增加、尿色恢復正常,目前腎功能和肌酶譜也在逐漸恢復中。”
何主任(右)查房
運動切忌太瘋狂,橫紋肌溶解症了解一下
如果你是一個運動達人,或者有健身的計劃,那你一定要了解“橫紋肌溶解症”。橫紋肌溶解症並不是肌肉真的“溶解”掉了,而是由於擠壓、運動、高熱、藥物、炎症等原因所致橫紋肌破壞和崩解,導致肌酸激酶、肌紅蛋白等肌細胞內的成分進入細胞外液及血循環,引起內環境紊亂、急性腎衰竭等組織器官損害的臨床綜合征。
江大附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余姝介紹,該院每月都會收治幾例因過度運動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患者。“不少患者平時不怎麼運動,一時興起開始健身,這種突然的高強度鍛煉,會導致肌肉里的肌紅蛋白大量進入血液,在通過腎臟排泄時堵塞腎小管,造成急性腎損傷,嚴重者甚至需要血液透析治療。”
臨床上,超過一半的“橫紋肌溶解症患者”都是因為運動不當引起的,比如健身人士、突擊參加長跑考試的學生等等。余姝說:“類似譚穎的病例並不少,上周我們就收治了一位年輕的小伙,剛辦了健身卡很是興奮,第一天就在橢圓機上瘋狂練了很長時間。到家後感到渾身酸痛,第二天完全不能下床行走,而且出現了茶色尿,來院後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
“如果運動後出現肌肉疼痛、乏力、腫脹,全身不適、頭暈、噁心、嘔吐、茶色尿、尿量減少甚至無尿,應及時就醫,切不要拖延時間!”
余姝提醒,運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因為心血來潮突然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在健身房鍛煉時,要找有職業資格證書的專業教練,制定科學規範的健身計劃。
檢查結果
不僅僅是運動,擠壓、創傷、藥物等也會致病
不是只有運動不當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該院腎內科主任何建強告訴記者,該病的病因有很多,常見的還有擠壓、創傷、藥物、感染等等。
臨床上,除了過度運動外,最常見的病因是藥物,比較典型的是他汀類藥物。如常見的降脂藥物: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此外還有貝特類藥物、抗感染的喹諾酮類藥物等。服用此類藥物後,如果出現肌肉酸痛、茶色尿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而擠壓、創傷造成的橫紋肌溶解症在地震、塌方等自然災害中較為常見。臨床上也有一些特殊案例,何主任說,“曾經有一名患者,在長輩去世時守靈,跪地的時間較長繼而發病。”
說到“橫紋肌溶解症”,不得不提的“小龍蝦”
每年到了“龍蝦季”,都會出現“貪食小龍蝦患橫紋肌溶解症”的相關新聞。小龍蝦,難道也是橫紋肌溶解症的致病因素?
何主任解釋,食用魚類產品24小時以內發生“橫紋肌溶解症”,被稱為“哈夫病”。該病在1924年德國波羅的海沿岸的柯尼斯堡地區被首次發現,發病人群有吃三文魚的,也有吃龍蝦的。典型癥狀是肌肉痛、無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茶色尿等。其致病因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可能是魚蝦所在水域被某種病毒或細菌污染。“也就是說,小龍蝦只是充當了某種毒素的載體,而非真正的元兇。”
夏天就要來了,何主任提醒,大家不要在受污染的水域內捕食小龍蝦;外出就餐吃小龍蝦時,要選擇證照齊全的餐飲店鋪。小龍蝦雖好吃,但也不能過量,尤其不要進食“隔餐”小龍蝦。
“食用後24小時內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應及時就醫!”何主任特別提醒。
校對 徐珩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