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山地震博物館》了解四十五年前的那場災難





唐山第一站就是參觀《唐山地震博物館》和《唐山地震遺址公園》。進入遺址公園大門有500米長的長廊,長廊是2008年9月建成的。2008年5月12日是中國又一次巨大的災難——汶川地震。汶川地震的烈度唐山地震差不多,死難者的人數略少於唐山地震。因為汶川地震當時我們正在成都華西醫科大學培訓,親身經歷了那場災難,所以對地震造成的傷害有着比較直觀的感受。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長廊的右側是高大的花崗岩石紀念牆,紀念牆上面鐫刻着在那場災難中遇難的24萬多同胞的名字,紀念牆的後面是一大片紀念林,有三萬多株。左側就是當年地震時留下來的廢墟,是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的地震遺址。地震時廠房處於宏觀震中,烈度為11度,廠房除部分中間立柱扭曲、傾斜外,四周牆柱全部倒塌,屋架落地。我們現在看到的殘垣斷壁的樓體和廠房,傾斜的煙囪就是殘存下來的遺址。廠房遺址前面是一組巨型的雕塑,雕塑表現了地震時唐山人民自救、互救的場面。

展館大門外有一座大型的“地動儀”,是中國地震局贈送的。

我們帶着無比沉痛的心情走完長廊進入博物館。地震博物館地上地下各一層,分為地震科學、地震活動觀測、地震災害防禦、地震緊急救援、地震活動體驗、人類美好夢想等7個部分,主要展示地震科普知識、國內觀測預報地震的高科技手段,又建有地震體驗環幕影廳、4D影院、逃生演練培訓教室等,利用聲、光、電等各種形式宣傳和普及防震減災科學知識。因為參觀的人很少,所以環形電影,4D影院都沒有開放。我們只參觀圖片和一些實物,復原式蠟像及模型。








1976年7月28日凌晨3:42分是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悲慘時刻。在毫無預報的情況下,正當人們熟睡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7.8級的地震把人們從睡夢中直接送進天堂。24.2萬多人死亡,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上萬家庭解體,4204人成為孤兒;97%的地面建築、55%的生產設備毀壞;交通、供水、供電、通訊全部中斷;23秒內,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100億元;一座擁有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被夷為平地。

周邊的北京市、天津、承德等地也同時在搖晃,人民英雄紀念碑在顫動,天安門城樓上粗大的樑柱發出斷裂般“嘎嘎”的響聲。

在華夏大地,北至哈爾濱,南至清江一線,西至吳忠一線,東至渤海灣島嶼和東北國境線,這一廣大地區的人們都感到異乎尋常的搖撼。強大的地震波,以人們感覺不到的速度和方式傳遍整個地球。

唐山地震發生之後不到30分鐘,唐山礦前工會副主席李玉林等四人開着礦山救護車飛奔4小時趕到北京中南海,將準確的災情報告給黨中央,為黨中央及時做出抗震救災部署贏得時間,李玉林在中南海受到李先念、紀登奎、陳錫聯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地震當天倖存者迅速組織自救和互救。29日上午“救災前線指揮部”成立,十萬解放軍官兵、全國各地醫護人員、各行各業專業人員五萬多人迅速進入災區救援,大批救援物質也快速調配進入災區,在滿目瘡痍的唐山大地上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救援活動。一場認領孤兒,重組家庭,生產自救,快速恢復家園的活動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有序進行。

下面是根據網絡信息轉載。

據記載,地震前有一些自然現象出現,可能是正值文革時期,地震預測沒有得到及時報告或者沒有及時預警。

魚兒異常活動:

蔡家堡、北戴河一帶的漁民說,魚兒像瘋了一般。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後,各種魚紛紛上浮、翻白,極易捕捉,漁民遇到了從未有的好運氣。歧門河閘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們用小網兜魚,魚兒簡直是往網裡跳,數小時就能兜幾十斤魚。

唐山市趙各庄煤礦陳玉成說,七月二十四日,他家裡的兩隻魚缸里的金魚,爭着跳離水面,躍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魚放回去,金魚居然彈跳不止。

唐山柏各庄養魚場的霍善華介紹說,七月二十五日,魚塘中一片嘩然的響聲,草魚成群跳躍,有的跳離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魚尾朝上頭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飛快地打轉。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長湖”號油輪的船員介紹,七月二十七日那天,油輪周圍的海蜇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魚急促地游來游去,放下鉤去,片刻就能釣上一百多條。

蜻蜓、蝗蟲、小鳥惶恐不安: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長湖”號油輪的船員目睹,七月二十五日,油輪四周海面的空氣吱吱地響,一大群深綠色翅膀的蜻蜓飛來,棲在船窗,桅杆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動不動,任人捕捉驅趕,一隻也不起飛。不久,船上的騷動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繽紛的蝴蝶、土色的蝗蟲,以及許許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鳥也飛來了,彷彿是不期而遇的大聚會,最後飛來一隻色彩斑斕的虎皮鸚鵡,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動不動。

天津市郊木場公社和西營門公社都看見成百上千隻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亂飛。

唐山以南寧河縣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隊一戶社員家,從七月二十五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象發瘋一樣,每天將小燕從巢里拋出去,主人將小燕撿回去,隨即又被老燕拋出去。七月二十七日,老燕帶着剩下的兩隻小燕飛走了。

七月二十七日,遷安鄉社員看到,蜻蜓如蝗蟲般飛來。飛行隊伍寬一百多米,自東向西,持續約十五分鐘之久。蜻蜓飛過時,一片嗡嗡地響聲,氣勢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水面忽高忽低

大自然確實在警告人類,唐山東南的海岸線上,浪濤在發出動人心魄的喧響。七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帶的漁民就感到疑惑:原來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麼被海水吞沒了。距唐山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漁民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從來是碧澄澄的海水,為什麼變得一片渾黃?在不平靜的海的深處,就像有一條傳說中的龍尾在擺動,在攪動着海底深處的泥土。

據當時在秦皇島附近水域中作業的一位潛水員說,他看見了一條彩色絢麗的光帶,就像一條金色的火龍,轉瞬即逝。

水!水也在向人類發出警告!在唐山地區灤縣高坎公社有一口井,這口井並不深,平時用扁擔就可以提水,可是在七月二十七日這天,有人忽然發現扁擔掛着的桶已經夠不到水面,他轉身回家取來井繩,誰知下降的水又忽然回升了,不但不用井繩,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滿水!那些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裡,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幹了,有些地方又騰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向人類傳遞大自然的什麼信息呢?!

雷達測到異常磁場

距唐山二百多公里,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的延慶縣佛爹頂上的一台測雨雷達,以及附近一台空軍警戒雷達,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連續收到來自京、津、唐上空一種奇異扇形指狀回波,這種回波與海浪干擾、晴空湍流等引起的回波都不一樣,使監測人員十分惶惑。而京、津、唐人們就在這個強大的磁場中毫無知覺地穿行。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北部一個軍營里,幾個士兵驚叫起來,他們發現地下的一堆鋼筋,莫名其妙地迸發出閃亮的光,彷彿一個隱身人在那裡燒電焊。

在京、津、唐地區,半夜不少人家中關閉的日光燈依然奇怪地亮着。在唐山林西礦區,飄來一股淡黃色的霧,它障人眼目,令人迷惑。人們被那股異味熏糊塗了,他們已經看不清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醞釀著什麼樣的悲劇。

如果這些奇異的信息都能夠及時地被採集、被集中、被傳送、被處理,那麼對這場災禍的描述也許完全可能是另一個樣子。人們眨着迷惑的眼睛,迷迷濛蒙、不知不覺地走到七月二十七日深夜。

以上大自然的異常信息來源網絡,不是本人撰寫。

從災難中反思,相信科學也相信自然界的現象也許有助於人類了解自然,戰勝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