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品牌如何變成極限運動的代名詞

今年F1的車隊總冠軍和車手冠軍競爭都非常激烈,現階段(截止於匈牙利大獎賽之前)紅牛車隊暫時領先梅賽德斯車隊4分。但大家有沒有好奇紅牛(Red Bull)作為功能飲料品牌,為什麼要參與大量極限運動,同時還擁有兩隻F1車隊(現在F1車隊總共才10隻)和紅牛自己冠名的奧地利紅牛環賽道。

紅牛車隊的賽車

奧地利紅牛環賽道

為什麼可口可樂、百事不也搞一個車隊來玩玩呢?為什麼它們有這麼大的來頭,這個紅牛品牌又是如何發家的?又是什麼因素使得它們如此成功?這次給大家分析一下紅牛如何“我出錢你出命

我出錢,你出命

紅牛品牌發家史

紅牛品牌有泰國紅牛、中國紅牛、奧地利紅牛三種。但這次我們主要是講奧地利紅牛,因為全球最知名也最敢玩命的,就是奧地利紅牛。

泰國紅牛、中國紅牛、奧地利紅牛

去年,在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軟飲排行榜中,奧地利紅牛位居第三,排在可口可樂和百事的後面。

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軟飲排行榜


那這裡就不得不說一個人,他就是迪特里希·馬特希茨,一個讓整個紅牛在全球上做出魔鬼步伐的靈魂人物。也是憑藉紅牛這個品牌,讓他成為了奧地利的首富。

迪特里希·馬特希茨

馬特希茨出生於奧地利南部一個小村莊,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家庭也比較保守,創業在他的家鄉來說是非常罕見的,在當時的奧地利這個小國家也不流行。

並且馬特希茨以前年輕的時候,也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他花十年的時間才拿到大學文憑(大學的專業是市場營銷),可以說他在大學玩了整整十年。基本上是天天逃課,還在大學做起生意了,例如:夏天當導遊,冬天當滑雪教練。不管怎麼看,都像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學生,但馬特希茨的基因里透露着對極限運動的熱愛。

1982年,馬特希茨還是個牙膏公司的銷售,為了打開泰國市場,他到曼谷推銷牙膏。在當地,他喝到了一款名叫Krating Daeng(當時英文名叫“red gaur”,中文直譯為“紅色的印度野牛”)的飲料,眼前一亮。

馬特希茨發現這款飲料可以迅速治癒他的“時差疲勞”。馬特希茨也因此發現了這款飲料的商機,他想把這個飲料賣到西方國家,他隨後找到紅牛的創始人許書標尋求合作,創建了奧地利紅牛公司

當年馬特希茨把紅牛帶回奧地利後,當時的市場調研機構都不看好這款功能飲料,斷言消費者絕不會喜歡紅牛。原因也很簡單,那時候還沒有“功能飲料”的概念。沒人清楚紅牛到底是什麼飲料,而且口味非常難喝。

然後,他改變了紅牛原來的泰式飲料的配方,在紅牛飲品中加入了碳酸,使得它變成了一種氣泡飲品,希望可以讓消費者接受。

之後,在營銷的環節里,也花了三年的時間,他對紅牛進行了從配方到包裝的全面改造。馬特希茨從50多種包裝設計中選中了經典的銀藍相間罐,設計者是他的大學朋友,他的大學朋友對馬特希茨的評價是“沒錢又挑剔”。馬特希茨又讓另一個朋友負責構思廣告語,最終“Red Bull Gives You Wings(紅牛給你雙翅膀)”出,也為了日後的紅牛定下基調。

在價格上,因為當時的市場上沒有多少這種類型的功能飲料,所以馬特希茨將紅牛的價格定價為2美元一罐,這個價格當時可以說是非常高的。

為什麼要定這麼高的價格呢?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就是當時市場沒有太多功能飲料,因此他可以定下來自己認為合理的價格。其二,他想將紅牛推上一個高端的飲品。然後紅牛也願意將賺來的利潤回饋給代理和商戶。代理和商戶利潤高了,就更加願意去推廣了。

到1997年,紅牛成功地打入美國市場,這時候,紅牛在全球的銷量達到日售一百萬罐。


極限運動,玩命才是紅牛的主業

2012年,奧地利著名極限運動員菲利克斯-鮑姆加特納,從12萬8097英尺縱身躍下並成功着陸,成為這個星球上首位成功完成超音速自由落體的跳傘運動員。

2012年的極限跳傘

而這次的超音速跳傘運動,在YouTube上全場直播,最高峰期同時有世界各地的800萬人在線觀看,這是當時歷史上全球並發最大的一個現場直播視頻。跳傘運動員的衣服和降落傘上,都印有紅牛的Logo,紅牛的品牌就這樣硬生生出現了20分鐘在觀眾的視野。這個成功的使得紅牛跟極限運動掛上了鉤。

從此以後,紅牛就是極限運動的代名詞,如今打開奧地利紅牛的官網,你會發現畫面里全是各種極限運動,一級方程式賽車山地自行車、摩托車越野賽、翼裝飛行跑酷...就是看不到飲料...想了解飲料,上官網還不如上百度百科。

奧地利紅牛的官網主業


為什麼要選擇極限運動,因為玩極限運動,比傳統廣告划算多了啊。可口可樂一年花40億美元做廣告,紅牛則選擇把極限運動玩到誰也趕不上的極限。馬特希茨曾說,紅牛找的是不為錢,只為挑戰自我的人,儘管他們以後可能名利雙收,但讓紅牛看重的,卻是他們的“之前”,而非“之後”。


賽車運動

2004年9月,福特公司他們宣布將停止所有有關F1賽事的活動。而此時的紅牛公司購買了美洲虎車隊及車隊的工廠,正式更名為紅牛車隊。同時,紅牛對車隊管理層進行了大換血,克里斯蒂安·霍納接任了賽事總監,前美洲虎車隊的僱員岡瑟·斯特納重新負責設計方面的工作。

紅牛車隊

也建立了紅牛自己的青年體系,自己培養年輕的賽車運動員,當時最有名的賽車選手就是塞巴斯蒂安·維特爾,並且在2010 ~ 2013年連續四年奪下車手和車隊雙料冠軍。一個賣飲料的,創造了一個F1王朝。

紅牛時期的維特爾

參與的賽車運動超過30多種,包括F3、MotoGPWRC等等。不可否認紅牛在賽車運動中是非常成功的。

把極限運動玩出花,不是紅牛的目的,宣傳一種活力的年輕文化才是目的。

現在紅牛與本田合作,一起出戰F1。而今年本田的動力單元也非常給力,紅牛在車隊總積分榜和車手總積分暫時領先梅賽德斯車隊,如果紅牛下半賽程不要掉線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打破梅賽德斯在F1近七年的壟斷。

希望,今年的F1冠軍之爭可以斗到最後一站,給F1的車迷更多精彩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