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行業專題報告:儲能電站、商業模式、市場空間、產業鏈分析

(報告出品方:東方證券

1、 國內儲能電站:規劃裝機加速,行業火爆超預期

截至 2021 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容量達到 209.4GW,同比增長 9%,電化學儲能 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 23.2GW;中國已投運的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 46.1GW,佔全球總規模的 22%,同比增長 30%。由於商業化應用較早、與傳統電力系統應用場 景的深度結合,抽水蓄能在中國和全世界範圍的儲能佔比都接近 90%,但是該比例在逐年下降。 與此同時,電化學儲能的規模和佔比快速提升:2013 年到 2020 年,全球和中國電化學儲能累計 規模分別從 0.7GW 和 0.1GW 增長至 23.2GW 和 5.3GW。2021 年,全球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 10.2GW,同比+83%,中國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 2.4GW ,同比+126%。

我們統計了在北極星儲能網公開的儲能項目中標信息,剔除可研、監理、設計、勘察等項目, 1H22 國內已中標的大型儲能合計 13.4GWh,同比+582%,遠超 2021 全年中標量 6.6GWh。從 應用場景來看,1H22 獨立儲能(包括共享儲能)成為趨勢,佔比 47%,發電側風電光伏配儲能 佔比 25%。


進入 2H22 以來,儲能市場高度火爆。據北極星儲能網統計,2022 年至今山西已備案 有 34 個百兆瓦時儲能電站項目,項目總投資超 403 億,儲能總規模超 9.1GW/18.9GWh。

我們認為 2H22 國內儲能電站有望超預期增長,主要原因是:(1)儲能建設進度與新能源裝機密 切相關,新能源電站下半年有望迎來裝機潮;(2)政策明確了共享儲能商業模式,儲能電站投 資經濟性明顯改善;(3)EPC 價格有回落趨勢,降低初始投資成本。

1.1 下半年新能源裝機進度提速,儲能同步發展

發展儲能的根本目的在於減輕由於高比例新能源併網產生的波動性和季節性而造成的電網衝擊, 根據國家電網的測算,2035 年前,風、光裝機規模分別將達到 7 億、6.5 億千瓦,全國風電、太 陽能日最大波動率預計分別達 1.56 億、4.16 億千瓦,大大超出電源調節能力,迫切需要重新構建 調峰體系,以具備應對新能源 5 億千瓦左右的日功率波動的調節能力。因此儲能的裝機體量和裝 機節奏與新能源裝機密切相關。

光伏裝機,1H22 硅料價格漲勢不減,抑制下游裝機意願。2022 年以來,硅料價格持續高漲,目 前均價已經達到約26.5萬元/噸。各硅料廠商雖然在積極擴產,但是下游需求一直大於上游供給, 目前新增產能仍不能滿足供需缺口,供不應求仍為市場主旋律。從併網裝機量來看,2022 年 1-5 月,光伏併網 23.71GW,僅完成年初目標 90GW 的 26%,下半年需要加快裝機進度以達成年初 目標。


影響光伏裝機意願的最主要因素——硅料價格,有望伴隨着產能釋放逐漸回落。當前硅料供給主 要瓶頸,後續產能有序釋放。據 CPIA 數據統計 2021 年,多晶硅產能大多集中在頭部廠商, Top5 平均產量 8.5 萬噸,CR5=86.7%,全國整體出貨約 50.5 萬噸。據 Solarzoom 預測,2022 年硅料產能較 2021 年或將翻倍,隨着 2022 年擴產產能釋放,預計這種頭部集中的趨勢會有所加 強。結合 Solarzoom 數據推算,2022 年硅料行業有效供給有望達到 80-85 萬噸水平及以上,有 望匹配全球 240GW 裝機需求。

風電裝機:因為疫情等因素影響,1H22 裝機進度緩慢,下半年提速。搶裝後需求呈現穩步回升 態勢,後續展望有望景氣向上。2020 高熱度的陸風搶裝潮一定程度上影響未來幾年部分需求,截 至 2021 年,全國累計風電裝機 328.48GW,其中 2021 年新增風電裝機 47.57GW,同比減少 33.63%。截止 2022 年 1-4 月風電新增裝機 9.58GW,同比增長 43.84%,疊加後續招標高景氣數 據,需求呈現穩步回升態勢,後續展望有望景氣向上。


1.2 共享儲能商業模式明確,經濟性改善

6月7日,發改委和能源局共同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 明確獨立儲能主體地位,明確獨立儲能跨市場交易模式。政策提出多個獨立儲能電站收益來源: (1)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2)簽訂頂峰時段和低谷時段市場合約實現移峰填谷;(3)參 與輔助服務,按照“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由相關發電側併網主體、電力 用戶合理分攤。

1.3 EPC 中標價格回落,投資成本降低

根據對於國內儲能電站 EPC 報價的統計,2021 年 11 月以來,電站儲能 EPC 價格迅速上漲,平 均價從 2021 年的 1.1-1.8 元/wh 上漲至 2022 年上半年的 1.5-1.9 元/wh,7 月以來招標價格有回落 趨勢,平均價格約 1.45 元/wh。

2、商業模式:新能源配儲先行,共享儲能增益

2.1 新能源配儲:純成本項,損失收益率

根據我們測算,發電側配儲受政策驅動,新能源電廠配置儲能系統損失 2pcts 收益率。假設 100MW 光伏電站,配置 10%*2h,循環次數 5000 次,每天充放電一次。光伏電站運營周期 20 年,儲能電池壽命 10 年,更換一次電池系統。按照當前光伏電站 EPC 價格 3.98 元/W,儲能系統 EPC 價格 1.7 元/Wh。光伏電站 IRR 為 8.16%,度電成本 0.3530 元/kwh。光儲電站 IRR 為 6.54%, 度電成本 0.3621 元/kwh。因此,要想獲得更高收益,必然需要儲能參與多個市場。


2.2 共享儲能多點獲益,破解儲能收益難題

強制配儲、供需偏緊情況下電池廠的順價,結果是對集成商、運營商的利潤進行擠壓。重重困難 下,強制配儲的政策不會鬆動,產業鏈採取共享儲能等方式進行自救。共享儲能項目體量更大, 降低初始投資的平均成本,可以接受電網調度,賺取租賃費的同時參與輔助服務形成收益。共享儲能電站可以提供多種服務,實現多重收益,包括幫助新能源場站實現棄電增發、減免考核,為 系統提供調峰、調頻、黑啟動服務,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等。 各省陸續出台有利於共享儲能模式的政策。湖南、山東是目前共享儲能電站盈利模式較為典型的 省份,共享儲能電站可以獲得調峰補償、租賃費用、電費收益和獎勵電量。青海省儲能調峰補償 標準 0.5 元/kWh,年利用小時數不少於 540 小時;寧夏省 2022、2023 年度儲能試點項目的調峰 服務補償價格為 0.8 元/kWh,年調用次數不低於 300 次;湖北、陝西等區域承諾儲能租賃可視作 新能源儲能配額;山西明確了共享儲能電站可參與調峰、調頻市場等。

當前投資水平下,共享儲能電站具有經濟性。共享儲能電站收益來自:(1)新能源電站租賃費, 假設 200 萬元/年;(2)低價充電高價放電的電價差收入。系統成本每降低 0.1 元/wh,IRR 提高 約 1pcts;租賃費每提高 10 萬元/年,IRR 提高約 0.6pcts;充放電電價差超過 0.2 元/kwh,共享 儲能電站有經濟性。

3、市場空間:2025 年新增裝機 48GWh,複合增速 79%

儲能電站的需求空間與新能源裝機量和節奏密切相關,假設集中式光伏儲能配比從 2.8%提升至 15%,部分省份規定整縣推進的分布式光伏也要配置一定比例的儲能,假設配比低於集中式的電 站,從 1.5%提升至 3%,假設風電配儲比例從 3%提升至 12%,為了滿足新能源波動性的需求, 配置儲能的市場會逐漸提高,假設配儲時長從 2h 逐漸提高至 2.5h。根據我們的測算,到 2025 年 中國儲能電站市場空間達到 19.2GW/48GWh,2021-2025 年儲能容量複合增速 79%。


4、產業鏈:設備供應商-集成商-運營商

儲能電站系統包括直流側和交流測兩大部分。直流側以電池為主,同時包括溫控、消防、匯流櫃、 集裝箱等設備,交流測以變流器為主,同時包括變壓器、集裝箱等。集成商負責設備採購、集成 和安裝,最終向運營商交付儲能電站。

根據我們測算的市場空間,以寧德時代的儲能電池價格 0.82 元/wh,假設每年降低 5%,2025 年 電池市場空間 370 億元。以變流器招標價 0.35 元/w 為例,假設每年降低 5%,2025 年變流器市 場空間 52 億。

4.1 儲能電池:直流側核心部件,價值量佔比最高

寧德時代:電池行業龍頭,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斷崖式第一

寧德時代成立於 2011 年,2018 年於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經營兩大業務:電池系統和電池材料, 其中電池系統分為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 (1) 動力電池:產品包括電芯、模組、電箱及電池包,應用領域包括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 商用車以及電動船舶、叉車等; (2) 儲能電池:產品包括電芯、模組、電箱和電池櫃等,涵蓋太陽能及風能發電儲能配套、 工業企業儲能、儲能充電站、通信基站後備電池、家用儲能等應用領域; (3) 電池材料:將廢舊電池中的鎳、鈷、錳、鋰等金屬材料提純生產三元前驅體、碳酸鋰等 電池材料,收集的銅、鋁等金屬材料出售循環利用。同時布局鋰、鎳、鈷、磷等新能源 相關礦產及電池材料項目。 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 1303.6 億元,同比增長 159.1%,歸母凈利潤 134.42 億元,同比增長 215.2%。公司整體毛利率 26.28%,凈利率 13.70%。其中動力電池佔比最高為 70.2%,儲能系 統業務佔比為 10.5%,增長最快,同比增長 601.0%。2022Q1 因碳酸鋰漲價且順價不及時,導致 利潤率明顯下滑。


公司與國家能源集團三峽集團陽光電源、中國能建等企業均有戰略合作協議,產品出口至 35 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技術優勢明顯,牽頭的國家重點專項“100MWh 新型鋰電池規模儲能技術開 發及應用項目”攻克了 12000 次超長循環壽命等難題。根據 CNESA 統計,2021 年在中國企業 中,寧德時代的全球出貨量排名、中國 2021 年新增儲能裝機中排名均為斷崖式第一。根據 ICC 鑫欏資訊數據,2021 年寧德時代儲能電池產量市佔率第一,行業龍頭地位穩固。

鵬輝能源:全能型鋰電選手,乘儲能之風順勢增長

鵬輝能源成立於 2001 年,2015 年於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目前鋰電池產品結構豐富,屬於鋰 電全能型選手。 公司生產的二次鋰電池涵蓋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其中鋰離子電池業務全方位覆蓋圓柱、方型 和軟包,材料類型涵蓋三元、磷酸鐵鋰和多元複合,下游應用覆蓋數碼消費、動力和儲能三大領 域,屬於鋰電行業不多見的全能型選手:

鵬輝能源 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 56.9 億元,同比增長 56.3%,歸母凈利潤 1.82 億元,同比增長 242.9%。公司整體 2021 年毛利率 16.21%,2022Q1 毛利率為 17.31%,凈利率 5.7%。2021 年 應用於消費電子、動力電池和儲能領域的二次電子業務佔比為 90.5%,增長最快,同比增長 56.3%。

鵬輝能源在鋰電池行業深耕多年有完整的全面的產業線和產品矩陣,2017-2021 年,儲能業務收 入以 CAGR 59.5%的速度高增長,2021年和2022年 Q1分別同比增長 138%和 269%。截至2021 年年底公司總產能達 16.3GWh,其中儲能電池 7.65GWh,儲能電池為公司最主要擴產方向,計 劃常州、珠海基地齊擴產,2022 年底儲能電池產能預計達 13.65GWh。


4.2 變流器:交流側核心部件,實現交直流變換

陽光電源:光儲齊驅,布局全球新能源發電市場 陽光電源成立於 1997 年,2011 年於深交所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光伏逆變器等電力轉換設備、 電站投資開發和儲能系統及其他業務。 (1) 光伏逆變器產品包括應用於組串式光伏逆變器、集中式光伏逆變器和戶用光伏逆變器, 涵蓋 3~8800KW 功率範圍,應用於戶內、戶外、大中小型光伏發電系統; (2) 電站投資開發業務依託於陽光新能源公司建設開發超過 2500 萬 KW 光伏/風力發電站; (3) 儲能業務主要產品為儲能變流器、鋰電池、能量管理系統等儲能核心設備;(4) 其他業務包括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風電變流器、水面光伏系統、充電設備、氫能業務 等。

陽光電源 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 241.4 億元(yoy+25.2%),歸母凈利潤 15.8 億元。2021 年公司 整體毛利率 22.25%,凈利率為 7.06%,2022 年 Q1 毛利率為 29.48%,凈利率為 9.25%。2021 年營收佔比最大的業務為電站投資開發和光伏逆變器等電力轉換設備,分別占 40.1%和 37.5%, 儲能系統佔比 1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68.5%。

陽光電源是國內最早切入儲能行業的企業之一,其儲能系統廣泛應用於中國、美國、歐洲、印度 等眾多國家。儲能行業營收以 CAGR 164.3%的速度增加,隨着行業的快速發展,2021 年公司定 增募集資金建造年產 100GW 的新能源發電裝備製造基地項目,其中儲能變流器占 15GW。根據 CNESA 統計,2021 年中國企業中,全球儲能 PCS 出貨量第一名為陽光電源。


盛弘股份:逆變器產品功率場景全面覆蓋,儲能業務穩步增長

盛弘股份成立於 2007 年,2017 年於創業板上市。主要產品分為工業配套電源、電動汽車充換電 服務、新能源電能變換設備以及電池化成與檢測設備。

(1) 工業配套電源主要產品包括有源電力濾波器(APF)、三相不平衡調節裝置(SPC)、 動態壓力調節器(AVC)、低壓線路調壓(LVR)、不間斷電源(UPS)、變頻器、激 光發生電源等產品,主要用於解決用戶用電過程中的工業配套電源問題; (2) 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業務主要提供充電設備、交流充電樁、恆功率充電模塊、充電站建 設及運營管理服務; (3) 新能源電能變換設備主要產品包括儲能變流器、儲能電站集成方案設計及實施,完成儲 能電池與電網之間的雙向電能變換及傳輸,用於分布式光伏電站、電力儲能、微電網系 統等領域; (4) 電池化成與檢測設備主要應用於電池研發及製造過程中充放電檢測及電池化成和分容等 工序。

盛弘股份 2021 年和 2022 年 Q1 公司營業收入 10.2 億元(yoy+32.4%)和 2.37 億元(同比 +31.06%),歸母凈利潤 1.13 億元(yoy+6.93%)和 0.23 億元(同比-21.54%),公司整體分 別為毛利率為 43.5%和 41.33%,凈利率 11.11%和 9.67%。2021 年營收佔比最大的業務為工業 配套電源,占 39.6%,營收增長最快的業務為新能源電能變換設備,同比+93.3%。


盛弘股份逆變器業務近年來以 CAGR 81.7%高速增長,逆變器產品功率覆蓋廣,適用場景全面, 其功率覆蓋範圍為 30~1000KW,50~250kW 系列模塊化儲能變流器為全球首款能同時滿足 UL、 CPUC、HECO 響應規範的大型併網逆變器,並同時滿足併網和離網的需求。盛弘儲能全球裝機 容量已突破1.5GW,根據CNESA統計,2021年新增投運的新型儲能項目重,盛弘股份儲能PCS 裝機規模排名第六,2021 年全球市場中,儲能 PCS 出貨量排名第六。

4.3 集成商:購置設備集成系統,資源能力是為核心

南都電源:立足通信後備電源龍頭地位,戰略轉型通信儲能

南都電源成立於 1994 年,2010 年於創業板上市,主營三大行業:智慧儲能業務領域、通信及數 據業務領域、資源再生業務領域。主營產品包括鋰離子電池及系統、鉛蓄電池燃料電池、鉛鋰 資源再生產品 (1) 儲能業務:公司自2011年即進入儲能行業,投建多個儲能電站項目。提供鋰電、鉛炭等 產品為基礎的多種儲能業務解決方啊,以銷售、代建、共建等方式為主的業務模式; (2) 通信及數據業務:通信領域後備電池主要供應商,提供智能磷酸鐵鋰電池; (3) 資源再生業務:以廢舊鉛蓄電池作為原材料製作粗鉛、成品鉛及合成鉛等系列產品;以 廢舊鋰電池作為原材料製造鋰離子電池材料。

南都電源 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 118.5 億元,同比增長 15.5%,歸母凈利潤-13.7 億元,2022 年 Q1 歸母凈利潤為 4.79 億元。2021 年及 2022 年 Q1 毛利率分別為 4.24%、8.86%,凈利率分別 為-13.85%、16.06%。2021 年,營收佔比最大的產品鉛蓄電池產品,占 51.81%,該產品營收同 比增長 22.1%。


2021 年南都能源營收增長最快的行業板塊為儲能行業和動力行業。在儲能電站業務板塊,公司中 標國內外多個儲能項目,智慧儲能業務實現營收 5.78 億元,同比增加 45.38%。在通信行業,與 國內外主要通信運營商及設備上開展合作。國內市場方面 2021-2022 年中標多個通信中國鐵塔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通信鋰電後備電池項目,累計中標 1754.97MWh,在 2021 年移動通信中標 規模中位列第一。

南網科技:發布 2022 目前最大 LFP 儲能電池招標,重倉儲能業務發展

南網科技成立於 1988 年,是南方電網下屬廣東電網控股子公司,於 2021 年登陸科創板。主營業 務包括技術服務和智能設備兩大板塊。 (1) 技術服務的產品包括儲能系統技術服務和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應用於電力能源系統的 電源側(發電環節)、電網側(輸電環節、變電環節、配電環節)和用戶側(用戶環節) 全業務鏈條。其中,儲能系統技術服務主要應用於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用於提升 新能源併網消納能力、電源調峰調頻能力、電網側靈活調節和應急支撐能力、用戶側峰 谷調節能力,實現源網荷儲的一體化。 (2) 智能設備包括智能監測設備、智能配用電設備和機器人及無人機 3 個類別。智能設備用 於對電力設施及其所處場景和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和預警;機器人及無人機用於自 動化巡檢。


公司儲能業務包括智慧儲能產品供應、儲能電站 EPC 一站式服務、儲能入網檢測與評價,其中 EPC 業務主要針對火電廠及新能源配套儲能、電網側儲能和大型獨立儲能。2021 年累計儲能系 統技術服務項目累計裝機容量超過 260MW。2022年 Q1,公司中標三峽新能源陽江沙扒海上風電 的儲能電站 EPC 項目和台山電廠儲能 EPC 項目,30MW/30MWh 的陽江項目是南方區域的首個 海上風電配套儲能項目,也是廣東省內首個新能源大型配套儲能項目,60MW/60MWh 的台山項 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火儲聯調項目,中標金額合計達到 2.5 億元,至此儲能業務在手訂單規模超 過 5 億元。此外,7 月 12 日,公司發布 2022-2024 年儲能電池單體框架協議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計劃招標 0.5C 磷酸鐵鋰電池 5.56GWh,為 2022 年最大儲能電池框架,展示了公司儲能業務發展 的信心。

4.4 運營商:擁有儲能資產,共享儲能回報率提升

林洋能源:業務聚焦新能源,加速布局儲能電站

公司成立於 1995 年,2011 年 8 月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要從事智能電網、新能源、 儲能三個板塊業務。 (1) 公司智能電網板塊主營產品覆蓋智能電錶、用電信息採集終端、用電信息管理系統及 AMI(先進計量體系架構)解決方案、低壓智能斷路器、智能配電產品及相關解決方案、 電力運維服務、電力物聯網智能終端及解決方案等。 (2) 新能源板塊主營業務為開發、設計、建設、投資、運營各類光伏電站,包括大中小型工 商業屋頂電站、地面光伏電站、光充儲微網等。 (3) 儲能產品包括集中式風冷儲能系統、1500V 液冷儲能系統、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等。


公司對儲能業務進行了全產業的布局,電芯方面與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合資建設年產 10GWh 的儲能專用磷酸鐵鋰電池生產基地。儲能系統方面,2021 年公司針對新能源配套儲能的應用場景, 研發了 1500V 高壓液冷集中式風冷儲能系統和組串式風冷儲能系統,主要適用於中型和大型儲能 電站的調峰和調頻。同時,公司和華為聯合研發組串式儲能系統,該系統基於 iEMS 智能控制系 統、華為的組串式變流器和創新的電池直流側設計,具有更高的電池利用效率和更長的電池使用 壽命,電池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更高。此外,公司擁有創新的電池模塊設計能力以及整合的“3S” (BMS+PCS+EMS)融合技術,並針對新能源的應用場景,自主研發了基於 3S 融合的能源管理 系統 iEMS,於 2021 年通過國網電科院的測試認證。最後,公司同時在儲能系統的散熱和消防安 全方面做了布局,提高儲能電站的利用效率和收益。截至2021年底,公司儲能儲備項目已經超過 3GWh,2022 年儲能業務加速,連續中標新單,未來可期。

文山電力:資產重組注入抽蓄+儲能,專註南網區域電站運營

文山電力成立於 1997 年,是南方電網旗下發配售電一體化電網公司,2004 年 6 月登陸上交所。 2022 年 5 月,公司資產重大重組細節落定,將南方電網調峰調頻公司的資產注入文山電力,重組 後公司將成為南方電網下優質儲能運營平台公司,主要業務為抽水蓄能、調峰水電和電網側獨立 儲能業務的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 (1)抽水蓄能電站:已經投產運營 5 座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合計為 7.88GW;在建 2 座, 2022 年內投產,裝機容量合計 2.4GW;其餘進入前期和核准期工作的電站共 12 座,裝機容量合 計 13.8GW。 (2)電化學儲能電站:已投運電網側電池獨立儲能電站 4 座,共計 30MW/62MWh 。此外,有 3 個電網側百兆瓦級獨立儲能站進入前期工作階段,總裝機規模 470MW/940MWh。 (3)調峰調頻水電站:已投運 2 座,裝機容量合計 1.92GW。

在南網調峰調頻發電有限公司併入文山電力後,南網將實現抽水蓄能業務和儲能業務的整體上市, 公司成為南方電網旗下唯一上市抽水蓄能+儲能平台,成為邁入儲能黃金賽道。南方電網“十四五” 發展規劃中提出,“十四五”期間將新增抽水蓄能 6GW,推動新能源配套儲能 20GW,公司作為南 網的儲能上市平台,依託南網的深厚實力,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的推動下,儲能業務將走上 快車道。根據公司公告,公司為儲能業務上勾畫了詳細的發展軌跡,“十四五”期間,公司力爭實 現抽水蓄能裝機容量新增 6GW 的發展目標,裝機容量 2030年達到 29GW,2035年達到 44GW。 電網側獨立儲能業務方面,公司預計“十四五”到“十六五”期間新增投產分別達到 2GW、3GW 和 5GW。


寶光股份:子公司寶光智中具有突出的電池管理能力,顯著提升運營效 率

寶光股份成立於 1970 年,是中國電氣設備集團旗下的上市子公司,2002 年 1 月在上海證券交易 所上市。主營業務包括真空滅弧室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儲能及輔助服務,氫能。 (1)滅弧室、電子陶瓷、操縱機構等相關產品主要應用於電力的輸配電控制系統,還應用於冶 金、礦山、石油、化工等配電系統。(2)儲能及輔助服務主要利用儲能技術,為維持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證電能質量促進清 潔能源消納,為電網提供調峰、調頻、調壓、備用、黑啟動等輔助服務。 (3)氫能業務主要從事氫氣上、中、下游產業經營,基於氫氣的上游製造、儲運和下游產品和 產業應用發展,兼營如氮氣等特徵氣體業務。

儲能業務方面,2021 年,公司成立了以儲能為核心業務的控股子公司寶光智中,完成儲能調頻業 務相關的資產收購事項成功進軍儲能行業。公司背靠西電大型央企的管理優勢,疊加來自清華的 核心儲能研究團隊,已經在儲能行業積累了大量核心技術。公司的火電調頻控制系統、新能源儲 能控制系統、風光儲一體化控制系統、源網荷儲控制系統等各類細分領域的技術都很成熟。此外, 公司也縱向開發了電池管理系統,並成為首家通過具備 CMA/CNAS 資質的第三方權威檢測認證 機構冀北電科院綜合檢測的儲能 EMS,該系統已經過大量的工程案例驗證,在調頻、調壓、電能 質量管理、電池 SOC優化等高級功能上具有領先優勢,同時還是迄今獨家具有抑制寬頻震蕩功能 的儲能 EMS。另外,公司已經實現了青海、內蒙、海南、河南、山東等多地區的儲能業務的全面 開花。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