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導演的爆款新片,除了尺度還有什麼?

4年後,

它終於——

來了





導演中島哲也

《下妻物語》、《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告白》都出自他之手。

這三部電影的經典程度不必細說,

其中《松子》更是無數人心中的“最佳日影”。




主演岡田准一妻夫木聰黑木華松隆子小松菜奈

隨便一個拎出來,

都是在影視劇里挑大樑的熟臉。




《來了》根據澤村伊智的恐怖小說改編,

裡面不乏邪靈驅魔的片段。

靠譜的主創陣容+電影的恐怖題材,想不被期待都難。




沒想到,電影上映後,口碑兩極分化嚴重。

不喜歡的認為,

電影一點都不恐怖不說,劇情還很混亂。



喜歡的覺得,

全片無尿點,很多細節值得回味,是對傳統恐怖片的突破。




看似對立的評價,其實並不完全衝突。

前者是從恐怖片的角度去評價,後者是從劇情片的角度去評價。

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東西自然不一樣。

《來了》的恐怖和《招魂》、《咒怨》的恐怖不同。

它的的恐怖不是來自鬼,

而是來自崩壞的日常生活,

來自不配做父母的人,來自畸形的原生家庭

來自虛偽的人性之惡。


電影在劇情連貫的情況下,不着痕迹地轉換着敘事主體。

這也是很多觀眾覺得電影混亂,主演不明確的原因。

我們可以根據敘事主體的不同,把電影分為三幕。


驚喜的是,

電影試圖拓寬恐怖片的邊界,在惡靈之中加入現實話題,把觀眾對惡靈的關注轉移到人和社會問題上。

遺憾的是,

前兩幕所展露的野心和深意,在最後一個幕變得含糊其辭。

驅魔盛典所展現的奇觀,僅在視覺上,而非心理上衝擊着我們。




在片中,

“什麼玩意”這句台詞先後出現了兩次。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對可憎人性和可笑人生的諷刺,

也可以看成是中島哲也對自己這部電影的自嘲。





————下文有劇透————


田原秀樹(妻夫木聰 飾),

在自己的視角里,

是一個完美的丈夫,完美的爸爸,

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絕對主角。




秀樹沉迷網絡,喜歡在博客上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博客上,秀樹是一個超級奶爸,

上父母學校,買育兒書籍,

性格樂觀,處事冷靜,是爸爸們的楷模。



秀樹的故事裡,不是沒有破綻。

婚禮上,他唱歌沒有人回應,還被嘉賓喊到:

“你要裝主角到什麼時候啊”。




喬遷聚會上,他在跟朋友們說笑,

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卻在忙前忙後。

病房裡,同事高梨斥責他,

“滿嘴謊話,真是讓人火大”。




秀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多年來,秀樹總是做同一個噩夢。

年幼的他和一個叫知紗的小女孩在樹林中,

踩死毛毛蟲,捏死花蝴蝶,

女孩被“惡靈”帶走前對他說,總有一天他也會被帶走。




同事高梨突然背部出血,

傷口像是被排列不整齊的牙齒咬傷。

家裡像是被什麼東西入侵過,

護身符全都被撕碎。




這些都讓秀樹堅信,

那個要帶走他的“惡靈”來了。




香奈(黑木華 飾)是秀樹的妻子。

秀樹死後,她獨自一人帶着女兒知紗生活。

面對秀樹的死,香奈竟然覺得開心。

因為秀樹一直對她和女兒不管不顧,一心沉浸在博客上。




所以香奈既要上班,還要做家務,還要照顧知紗,

還要被丈夫輕視:

“很了不起一樣,只不過是生了孩子。”




博客上,他們是幸福的一家。

實際上,他們的家庭早已破碎不堪。

香奈在秀樹沒有死時就出軌了秀樹的好友津田。




秀樹死後,一個人掙錢養娃的香奈越發崩潰,

壓力大的她只好把所有氣都撒在女兒身上。

她甚至開始厭惡女兒,覺得都是因為她,自己才不能隨心所欲做自己。




香奈的媽媽就是一個把所有錯都怪罪給女兒的人,

沒想到,

香奈最終還是變成了她最厭惡的人。

一個悲哀的輪迴。




惡靈的目標似乎不止有秀樹,

還有她。




野崎(岡田准一 飾),

一個自由撰稿人,和會驅邪的陪酒女真琴(小松菜奈 飾)走得很近。




野崎有一段難以釋懷的過去。

不想要孩子的野崎,曾讓懷孕的女友把孩子打掉。

女友在做完手術後,選擇了和他分手。




野崎是一個害怕失去,害怕麻煩的人。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選擇不要,

不管是感情、家庭、還是孩子。




他是惡靈的目標嗎?

真琴的姐姐琴子作為女巫能驅魔成功嗎?

不知所蹤的知紗會被惡靈帶走嗎?




《來了》可以看作是恐怖版《坡道上的家》,

分別從父親、母親,第三者的角度,

講述了不合格的父母,喪偶式育兒,原生家庭對小孩的影響 。

相比野崎因為害怕失去乾脆不要,

秀樹的要了小孩不養,和香奈的生了小孩不好好養都顯得更可惡。


小時候,我們總是聽大人們說,不聽話的孩子是會被抓走的。

電影里,正好反了過來,不合格的父母是會被殺死的。




電影中,無辜的孩子無端承受來自大人的惡意和忽視,他們的怨念招來了惡靈。

現實中,很多父母虐待、拋棄甚至殺害自己的孩子,然後把罪過推到惡靈身上。


兩相對照,人比惡靈可怕得多。

在“父母之惡”外,

電影還用種種細節表現了人性的平庸之惡

秀樹爺爺的祭日集會上,

小孩子在追逐打鬧中撞倒了人卻視而不見,

被叫叔叔的人調戲着小輩的女人……




秀樹的婚禮上,

來賓們在飯桌上談論着新郎新娘的八卦,評判着新娘的外貌和家境,

在場的賓客們,

真心祝福新郎新娘的人,把新郎新娘當主角的人,

有多少呢?




這些行為本身並不恐怖,

它們的稀鬆平常、見慣不怪、無處不在才恐怖。

更不要說,

秀樹的好朋友津田,背着秀樹勾引他的妻子,搶奪他擁有的一切。

秀樹小時候和朋友一起拔掉了爺爺的輸氧管,導致了爺爺的直接死亡。




這些惡不被旁人知曉,

只在自己心中發酵,

這些惡可能連當事人都不自知,

但着實比惡靈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