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瀋陽日報-瀋陽網】
再過幾日,就到了團圓和美的中秋佳節。中秋之夜,皓月當空,為天地人間灑下一片靜謐而又祥和的金色光輝。
每逢此時,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抬起頭望向深邃的夜空,似乎那一刻,諸般思緒都能在清澈的月色中得到舒緩、釋放。
“玄菟月初明,澄輝照遼碣。映雲光暫隱,隔樹花如綴。”這是唐太宗仰望星空後留下的遼東月色。從古至今,賞月都是中秋不可或缺的環節,“舉頭望明月”也充滿了儀式感。
在瀋陽,中秋賞月自然是萬眾期待的時刻。因為中秋前後,恰是瀋陽四季中令人最為愜意的季節,不冷不熱、無風少雨,正是賞月的好時候。心相隨、影相伴,明月在天、在水中、在心間。
佳人佳景相伴
更應珍惜美好生活
淺嘗輒止地聊了聊古人與圓月的故事,不妨再來看看當今瀋陽人賞月的喜好。
與古人相比,如今提到賞月,無論是形式還是地點,都可謂豐富多彩、多種多樣。山水繞瀋陽,其中比較有情致的要數在水邊賞月了。近幾年不少瀋陽人喜歡在中秋前後,約上好友、家人到渾河的遊船上賞月。看水中倒月,賞天上明月,身側的兩岸是月影點綴的萬家燈火,此情此景絕對是古人所不可想象的。還有不少瀋陽人喜歡在中秋之夜驅車到輝山、棋盤山、馬耳山等地,感受“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的美妙。
尤其到了中秋這個時候,各種佳果都成熟了,佳果與佳人,無論是水邊、山中抑或是在露台、庭院,只要明月當空,其實哪裡都是賞月最好的地方。
“賞月是人們生活進入相對富足後,人們精神生活更加富有的集中體現。賞月的心境也隨着人們的審美心情和審美愉悅有所改變,精神生活讓賞月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遼寧省散文學會會長、瀋陽市政協文史館館長初國卿說,“一年一度的賞月時節,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好生活,‘人到小康月更圓’。”
泛舟、吟詩、吃月餅
古人賞月不枯燥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如今若要追溯中秋賞月的由來,似乎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最初的人們,開始對頭頂這輪月色感到好奇,或許是因為它的圓缺不定,宛若人生的甘苦與得失。所以,團團圓圓的滿月,註定是令人歡喜的,是倍感圓滿的,是值得歡呼雀躍的。
既然發現了這美輪美奐的月色,賞月自然被提上日程。不比今日的繁華,古人賞月會很枯燥嗎?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僅從古人留下的優美詞句便可覓得答案。
著名文人繆潤紱在《提漿月餅》中,就曾盛讚當時瀋陽諸茶食店所制的提漿月餅最佳:“提漿作饌趁秋風,月餅居然出沈中。終是棗泥滋味好,痴人偏買自來紅。”看,繆翰林也是吃貨一枚。
繆潤紱的爺爺繆公恩則更喜歡中秋到萬泉公園的湖面上泛舟賞月,在《萬泉河步月》一詩中他寫道:“碧空千里火雲流,風斷殘虹暮雨收。深夜老龍眠不得,海天拋上水晶球。”泛舟湖上,圓月如影隨形,多自由、多自在。值得竊喜的是,如今萬泉公園仍是沈城賞月的好地方呢。
相關提醒
中秋若去室外景區賞月
別忘了掃描“場所碼”
目前,瀋陽正在開放的室外景區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嚴查防疫“四件套”和“場所碼”,加強公共區域消毒,為遊客提供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
根據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瀋陽室內景區已經關閉,室外景區正常對外開放,景區接待遊客限流50%,實行門票預約制度。進入景區前,遊客需佩戴口罩、亮碼、出示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測溫,同時掃描“場所碼”。
景區在嚴格落實上述防疫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消毒工作,注重對公共衛生間,入口處,公共場所把手、欄杆等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清潔和消毒,為遊客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
一波有關賞月的
冷知識
與尋常人追求“又大又圓”的滿月不同,天文愛好者大多不會在月圓之夜仰觀天象。“因為天文望遠鏡下,圓月太亮了。”瀋陽天文協會科普部部長國毅說,“民間的老話‘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其實也是不準確的。”
國毅從專業角度,科普了一波賞月的冷知識:“每個月月亮都會完成一次圓缺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一個時間點月亮是最圓的,而最圓的時刻有可能出現在白天。”
據國毅介紹,今年9月10日中秋節當天,月亮升起的時間是18時26分,月落時間是次日的5時22分,當晚月亮距離地球不到37萬公里,比平時稍大,但還趕不上“超級月亮”。而滿月即“望月”出現的時間是17時59分,所以我們是看不到100%的圓月的,“不過也不用遺憾,人類的眼睛是看不出那0.1%或者0.2%的差別的。”
在採訪最後,國毅也從專業角度推薦了適合賞月的地點,“如果不太追求月出,到渾河橋上觀月色一般都不錯。”點位他是這樣描述的:在橋面東側,月出方位東偏南10度左右,大概相當於伸直胳膊後一個拳頭的寬度,這個位置視野不受影響即可(這裡提醒您在橋上一定注意安全)。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關彤
攝影記者 陳鴻博 王勇
本文來自【瀋陽日報-瀋陽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