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金鐘獎各項賽事火熱進行,複賽均採取盲聽方式進行評審

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16日晚在成都開幕,目前鋼琴、聲樂(美聲)、聲樂(民族)、古箏四個項目的比賽正在緊張進行中。10月19日上午,古箏項目進入半決賽的選手名單出爐,共有24名選手進入到下一輪的比賽中。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金鐘獎四項賽事決賽全部由交響樂團協奏、伴奏,這也是在聲樂比賽決賽中首次採用交響樂團伴奏。“以前可能只是鋼伴(鋼琴伴奏),現在我們是整個交響樂團。不僅僅是呈現的比賽形式不同,而是更加體現出國家獎規則,提升藝術呈現效果。”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組委會執委會主任韓新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金鐘獎古箏比賽複賽現場

目前,四個項目的複賽正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金沙國際音樂廳、四川音樂學院大音樂廳緊鑼密鼓進行。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複賽採取與選拔賽同樣的方式進行,採取盲聽評審。至於半決賽和決賽不再甚至盲聽,採取現場打分、亮分的形式進行。

韓新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回歸到音樂本體的品質”是金鐘獎一直在做的事情。包括今年的開幕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選擇在劇院舉行。“圍繞賽事任務出人才,我們做了一系列的完善。包括在決賽中由交響樂團協奏、伴奏,我們能夠把這麼大的投入給我們金鐘獎的選手,最好的指揮家,最好的樂團,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機遇。”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古箏比賽評委祈瑤表示,“金鐘獎對於古箏的發展一直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古箏屆的大事情,各大院校的學生都做了精心準備。”對於古箏選手在複賽中的表現,祁瑤表示雖然還有兩輪比賽要進行,但是這些優秀的選手匯聚在一起,代表了當年青年一代的最高水平。

韓新安

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韓新安表示為努力承辦好本屆金鐘獎,確保各項賽事、活動高規格、高質量地順利進行,成都方面高度重視,展現出成都在繁榮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中的使命擔當,體現了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的強勁實力。對此,祁瑤也深有感觸。“一下飛機,在機場大屏就看到‘金鐘獎歡迎你’這幾個大字,包括機場高速的道旗都是金鐘獎的LOGO,很親切,讓我有回家的感覺。”

紅星新聞記者也了解到,為了讓更多熱愛音樂的朋友能欣賞到這次音樂盛會,包括央視頻、咪咕音樂等平台將同步直播所有賽事及音樂會。“比賽直播我們採用了多角度直播間自選機位的形式。針對器樂類的比賽,除主機位外,在官方直播間單獨設置手部特寫機位觀看。”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古箏入圍半決賽選手名單(按抽籤號排列)

上海音樂學院選送 李寒月

四川省音樂家協會選送 靳 添

中國音樂學院選送 曹照照

西安音樂學院選送 楊曉領

山東省音樂家協會選送 胡宇搏

中央音樂學院選送 丁雪純

中央音樂學院選送 李 寒

武漢音樂學院選送 劉碧玥

上海音樂學院選送 李佩雯

浙江音樂學院選送 樓 琳

上海音樂學院選送 殷敬宜

上海音樂學院選送 劉曉寒

武漢音樂學院選送 倪一鳴

四川音樂學院選送 許琳琳

浙江音樂學院選送 陳 晨

四川省音樂家協會選送 劉 洋

中央音樂學院選送 胡許願

陝西省音樂家協會選送 周本立

中國石油音樂家協會選送 張群卿

中央音樂學院選送 張雨軒

中央音樂學院選送 張佳康

上海音樂學院選送 蔣若冰

中央音樂學院選送 王 鈺

湖北省音樂家協會 李雅師

紅星新聞記者 | 任宏偉

編輯 | 段雪瑩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