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編排一節屬於自己的瑜伽課?(附6幅收藏級瑜伽挂圖)

瑜伽序列編排

是一門需要反覆琢磨的藝術


有好奇過一節課的編排套路嗎?

想過自己去編排一節課嗎?



那怎樣可以編排一節屬於自己的瑜伽課

並且達到練習的最大效果


下面小編分享一套基礎哈他的編排技巧和原則

附上幾套編排好的序列供參考



【主題】首先,確定你這節課想練什麼主題,可以針對背部,臀部,腿部,手臂等主題,又或調理肩頸,腰部,坐骨神經痛,膝蓋保養等,也可想攻克某個體式,後彎,劈叉,平衡系列等,然後再進行安排。


時長:一般一節瑜伽課的時長是一個小時左右,開始由靜坐5-10分鐘左右(調身,調息,冥想,喚醒)



熱身:5-10分鐘,一般由拜日AB,或簡易的拉伸練習來舒展四肢,關節熱身。


體式:30分鐘,一般安排15個左右,包括預備體式,高峰體式,反體式,後續體式等。



順序方位:為保證練習的完整性,練習的方位一般由站,跪,俯,坐,仰,也就是有連貫性,你不可能站着突然坐下來,然後又站立,不是跌宕起伏的船隻,動作得如水般流暢,具有整體性。


放鬆:5分鐘,平靜放鬆的動作放在最後。


休息術:5-10分鐘,通過十幾分鐘時間,快速放鬆身體的各部位的緊張。



遵守的幾大原則

激活—高峰—回收能量


【結構合理】由簡到難,為了確保練習的安全性,以及關節的充分打開,能夠穩定的進入體式,然後每個體式都應該有個反體式,比如後彎,前屈,具有連貫性,搭配要合理。



【方向一致】比如手臂,雙腿方向一致,比如這幾個體式,戰二,反戰,半月,保持方向一致,你練習會感覺特別順溜。


【安排高峰體式或主題】這節課你要安排一兩個高峰體式,接下來就是進入它之前的預熱和打開身體,前面安排的每一個體式都是有意義的。



瑜伽序列不是永恆不變的

它會隨着你的不斷學習

練習而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