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叔吐血整理的一份月嫂級錄舞教程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作者:食肉庫瑪

創作立場聲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篇文章借鑒了許多大佬的經驗,在此對其表示深深的敬意。

寫在前面的後記:老叔我從4月8日開始構思,4月10日開始起筆,全文約一萬五千字,寫了五天終於在4月14日晚上寫完了,本應該分三部分來寫(器材,前期,後期),但是老叔就倔強這麼一次,事無巨細就全放到一起寫了。這可能是我寫的最長的一篇原創,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再有了,希望可以成為大家在視頻創作中的一個參考。

老叔不是全才,也不是所有環節都特別了解,文中也難免會有犯經驗主義錯誤,遇到不是很清楚的地方老叔也懂得避重就輕。請各位觀眾老爺多一些包容,我的視頻基本上都作為反面教材來使用,正面教材盡量都使用B站其他大佬的視頻。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是我最菜。

由於事先規劃的不是很好,所以中間有些部分難免會有遺漏,我會在寫完後記之後盡量彌補,如果有沒有提到的地方,可以留言告訴我,大家互通有無,共同進步。。

以下為正文

隨着對這個領域的深入了解,以及不斷實(fan)踐(che),現將這一年半來的經驗總結如下,旨在為新手鋪平入門的道路。

張大媽中的值友中卧虎藏龍,而且平時非常低調,還喜歡路見不平一聲吼,上一篇裝電腦的文章讓我受教了。所以這次我學乖了一點,如果有說錯的地方,請勘誤,如果有說漏的地方,請補充。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別對我視頻中的妹子指指點點,他們都是經過祖安大學培訓過的,可不像我這麼好說話。

現在流行說保姆級教程,我覺得還不夠,所以我這篇起名叫月嫂級教程。。當然,如果再詳細一點就是胎教級的教程,那個有點太難了,咱寫不來的,各位值友先將就看。

情景假設

有一天你在玩吃雞,結果一個微信彈出來,你不耐煩的打開,心想誰啊,勞資都苟進決賽圈了。發現你心儀的那個TA給你發來消息,說TA開始準備學跳舞,想在B站投稿,想讓你幫TA找個攝影錄視頻。你心想這種事能輪得到別人來幹麼,就算是工具人,也得是我去當啊。於是你拉響了手中的手榴彈,退出遊戲。

但是你從來沒摸過相機,這時候,你打開了B站,發現B站大佬都不屑於分享錄舞的器材和技術,你點開了影視颶風,發現TIM用的RED你買不起,你打開了某布XX手冊,發現全是在罵他盜圖的消息,你打開了彩蜂攝影雜誌,發現大馬老師要麼講器材,要麼就去南北極旅拍,你又打開了顧俊,發現屏幕綠了。。。不吉利,你趕緊關掉了。

後來你打開了知乎,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三年過去了,一共有5個回答。

你心儀那個TA沒有等到你給TA錄那一天,自己找別人了,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舞見,身邊的攝(tian)影(gou)師一抓一大把,有許多人排隊想跟TA合作,你發現你再也沒有機會了,於是你回到家,找到RICK留下的傳送門槍,來到了三年前的平行世界,幹掉在刷知乎的自己,埋在了小區的綠化帶里,然後打開了“什麼值得買”,刷到了老叔的這篇文章,從此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好了我編不下去了)。

一、用什麼設備錄宅舞好?

這個環節我如果展開了說,大概就沒有篇幅去介紹後面的內容,所以我盡量簡單的講。

器材方面目前市面上有兩個比較大的派別,一個叫夠用黨,一個叫加錢黨。

夠用黨就是在夠用的前提下買最便宜的,加錢黨是在你預算範圍之內買最貴的。

夠用黨和加錢黨之間也沒有明顯的界限,如果你買的東西比它的好,那麼他就是夠用黨,會說你器材多出來的性能是沒用的,人傻錢多智商檢測等等。當你買的東西不如他,他會說你這東西性能拉胯,用起來會翻車,不如加錢買他這款機器,沒有錢玩什麼攝影等等。

要麼我比你懂行,要麼我比你有錢,無論哪種最後證明的都是我比你強~

然後他們還都是等等黨的成員。不是有句話叫

“等等黨永不為奴!”

介於他們的這個屬性,我給他們起名叫:

“薛定諤的等等黨”

為了堵住薛定諤的等等黨他們的口實,所以我只推薦,我覺得夠用的最便宜的器材,只要器材超過了我推薦的性能,完成本篇教程的內容都是可以的。

首先推薦一個最便宜的選擇,那就是索尼的A6300,由於現在已經停產,只能淘二手,機身價格在3000以下,有人會說那松下G7也是可以的,價格只要2000,不過松下G7的視頻是沒有LOG格式的。對於我們後期調色的空間不是很大,所以我只推薦有LOG格式拍攝模式的相機,同理只能委屈以下佳能的一些VLOG(VLOG和“LOG格式“是兩種東西)神器了,因為畢竟涉及到後期調色。

目前在售的兩款最便宜的帶log格式錄製的相機:索尼A6400和富士XT30。


會有人說,富士XH1和富士XT2不服。XT2現在已經停產,不在討論範圍,XH1雖然渠道商價格崩了,在京東上的價格仍然是7999,所以還是比XT30貴。因為XT30去年PDD上兩次開車5500套機。

就在筆者寫文的時候發現XH1在富士官方店,也下架了。

單純來比較6400和XT30,兩者區別就是一個對焦更好,一個畫質更好,看你如何取捨。

縱觀現在世面在售的相機,視頻對焦和畫質是硬幣的兩面,二者不能兼得。

可能有人會來杠,肯定有二者兼得的機器,比如佳能1DX3,說的沒錯,但是我買不起。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基本上就不會產生異議了,高於這個兩個機器定位的,不是所有的都行,但是低於這兩台機器定位的,99%都是不行的。

鏡頭怎麼選?

普及一個知識,鏡頭焦距越小(廣角),桶形畸變就越大。

鏡頭焦距越長(長焦),枕形畸變越大。

所以,在等效24-70mm這一範圍的鏡頭,是畸變控制比較好的,更能還原物體本來的形狀,所以我說,錄舞最合適的焦段,就是等效24-70焦段範圍內的,無論定焦還是變焦都可以。

超廣角和長焦就不能錄了么?也可以,但是會比在這個焦段的鏡頭難控制,舉個例子。

都知道廣角是可以拉大長腿的,但是你會發現不僅僅是腿長了,你的身體,你的身體其他部分都相應的被拉長拉寬了,所以會顯胖。

長焦壓縮背景,會把畫面向內壓縮,但是放到全身上來拍,會把人拍的矮小。

矯枉過正,過猶不及。

所以,還是聽我的,選一個畸變小的焦段,最好是變焦。不要嫌棄套頭,許多廠家的套頭除了光圈小不固定這一個缺點以外,鏡頭畸變控制,分辨率,鍍膜,以及特殊鏡片的使用都是水準之上的,甚至比一些廉價的定焦還好。

非要買定焦建議35mm和50mm,如果再寬鬆一點就是24mm和85mm也能選。(都是等效)再長或者再廣就不推薦了。

1.4還是1.8自己看錢包決定就行。。。

配件怎麼選?

光有相機鏡頭拍照可以,但是錄視頻肯定是還遠遠不夠的,視頻器材的投入是個大坑,遠遠超過單照相,所以不要上頭,按需購買即可。

三腳架:最低標準是一個金屬腳架+球星雲台,原來我以為思銳的那款399的就是最便宜的,後來我發現有個新牌子叫捷寶更便宜,只要一百八。我之前還買了一個做了對比,發現按照我目前的需求,其實是夠用的,但是在某些細節上,還是不如思銳的E1005A做得好。如果不差這200塊錢,買思銳的,如果預算實在有限,那就買捷寶的。再便宜那東西就用不住了。

你說我沒有錢,我就能出100塊錢,買個塑料的腳架。。。。。

也不是不能用,你把相機包掛在下面當配重,能讓腳架穩一點,沒有相機包就找個塑料袋裝倆磚頭也行。

如果說100塊錢也沒有,我找個凳子找倆石頭固定住行不行?。。。。也行。你能保證錄出來的圖像穩,就行。

到這為止,你就有了最基本的錄舞的器材了,就可以開始創作了。

其他附件

這麼說吧,錄視頻的器材性能大多都是飽和的冗餘的,只要達到及格線就行。但是附件卻是個無底洞,所以這個“其他配件”大家也就看看就行。自己感覺兜里錢富裕,還覺得有用,就買,覺得用不上,那就看看就好。

擴展附件:基本就是指“兔籠”、L快裝板,多功能手柄等等,他們的作用就是拓展其他配件用的,比如麥克風,比如監控器和外錄機,比如LED燈,比如跟焦器等等。國內做的比較受認可的就是“斯摩格”這個品牌。但是對於“一般用戶”來說,一個對焦靠譜畫質優秀的無反相機,最多只用一個麥克風,其他配件都沒有太大必要的。除非你要以這些配件來彰顯你的“專業”,在一群“不專業”的用戶面前來秀你的優越感。

但是,有一個情況除外,那就是你覺得你的相機握持感不好,需要一個配件來增加握持感,然後你相中了這種手柄,那我建議你買一個。


因為廠家沒給我錢,但是做這個東西的基本就只有這一家還靠譜,不得不提,那麼具體的型號我就不詳細說了。

穩定器很多新手有一個誤區,就是覺得我用過手機穩定器,那麼我用相機的三軸穩定器就沒有門檻,可以直接上手,但是真正上手之後你會發現並不是那回事。相比於斯坦尼康,電子三軸穩定器已經將學習成本壓縮了90%,但是就算這10%的學習成本,也是要付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個小時的不斷練習才能掌握的。

就好比開車,現在的自動擋汽車不需要離合和油門的配合,踩一腳就能走,但是你仍然需要去駕校學習前進後退倒庫等等。

慚愧的一點是我在這個方面也才剛剛入摸清楚穩定器的習性,才算剛入門,在之前的動態作品裡還有很多的瑕疵。所以無法給到大家比較實用的穩定器使用技巧。

現在的B站舞蹈區基本上都是一鏡到底,最多兩個不同角度錄個分鏡後期剪輯,所以在穩定器並不是非必須,而且穩定器錄製還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暫且不說,以後會提到。

下面是我去年瞎機吧錄的視頻,可以當做反面教材。

既然提到了,就得推薦產品,穩定器市場原來是四方戰爭,後來飛宇漸漸掉隊,目前基本上就是大疆、智雲、魔爪的三足鼎立。大疆如影SC,智雲WBS,魔爪AC2是去年最值得購買的三款穩定器,因為這三家都沒給過我錢,眾測得時候也沒讓我中過,所以我就不着重推薦了,各位按需購買即可。

音頻附件:音頻附件主要就是麥克和耳機,耳機作為監聽設備,其實在B站的舞蹈區投稿基本上沒用。現在的相機為了節約成本,大多隻保留了麥克風,砍掉了耳機監聽,其實也不怪廠家,那個功能我用過,說實話沒啥用,除了你拍帶對話帶劇情的短片,不過咱們只說錄舞這個事,耳機用不着。

90%的舞蹈視頻都是後期對音軌,所以對於前期收音的需求基本上沒有,無非就是收一下背景音樂方便後期對音軌,基本機身自帶的麥克風就可以勝任了。如果你對音質稍微有點追求,那麼你可以考慮我買的這個毛茸茸。


當然如果你不差錢而且還追求品質,可以選擇羅德的。。。。或者更好的。

裝上這個之後,索尼A6400的翻轉屏會被擋住,而且上了穩定器之後在俯仰動作上會有限制。不適合做劇烈運動。

燈光附件:這是所有附件裡面最燒錢的,甚至比過了鏡頭,我前前後後用在買燈上面開銷大概有一萬多塊,後來才漸漸明白能帶出的燈才是好燈。

燈光附件基本要看幾個參數,一個就是亮度,亮度跟功率息息相關,由於LED技術各家都差不多,所以功率基本上也代表着亮度,誤差最多10%。第二看顯色指數,也就是燈的介紹里的RA指數。但是值得注意的時候這個RA是各個顏色指數的平均值,這裡面有短板也有成績突出的,一般情況下短板都是R9這個顏色,也就是大紅色。所以也就能理解為啥舞台裝要紅臉蛋和大紅色的口紅。因為燈光對於紅色的表達不那麼強烈,日常妝會導致面色慘白。

普及一下顯色指數的概念:

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物體,要麼是這個物體會發光,要麼就是反射別的發光源的光線,光是由多種顏色混合而成,如果白光照在紅色的東西上,紅色東西反射白光裡面的紅光,那麼我們看到的這個物體就是紅色。如果說這個東西不反光,或者反光很差,那麼這個東西就是黑色,其他顏色同理,我們最常見的光是陽光,基本上都是以陽光作為參照,陽光的顯色指數我們就定義為100,也就是所有顏色都能很好的表達。在人造光源中,白熾燈的顯色指數最好,也能達到幾乎100的效果,然後在LED技術沒普及之前,最牛的是鏑燈,只有阿萊等幾個少數的品牌能做,造價高,功率大,顯色指數在85左右。後來LED普及了,在功率和亮度上都比鏑燈要好,造價也想對低廉,就是顯色指數上不去,最開始的時候只有70,隨着後來各家開始重視LED技術,現在的顯色指數已經可以達到95以上了,但是那些“專業”人士還是看不上LED燈,因為雖然顯色指數達標了,但是顯色指數是個平均數,關鍵的幾個顏色仍然在80-85的範圍,按照木桶理論,這個燈還是不行。直到後來燈廠把顯色指數所有的分量都標註出來了。每一項都超過了90,這才沒有了關於LED顯色不行的言論。

市面上的LED常亮燈基本上分這麼幾類,板燈,棒燈,口袋便攜燈,和影視燈。

板燈一開始就是一堆LED燈泡並在一起組成的,技術比較簡單,也比較便宜,大多使用索尼F系列電池,最大功率也就30W左右,雙色燈泡,色溫可控。燈光附件基本沒有,顯色多在80-90,“專業人士”們大多瞧不起的就是這種,後來經過改良,板燈在顯色和功率上都有非常大的提升,有的也自帶柔光,因為結構簡單,單純的堆燈泡數量和發光面積就能有質的提升,有些廠家劍走偏鋒開始做曲面的板燈,甚至用柔性材料製作燈帶。現在板燈屬於市面上最常見,價格跨度最大的品類。

棒燈由於造型像一個冰棒,所以也叫冰燈,是一個比較完美的補光燈,發光面積大,光線柔和,自帶電池,還帶RGB。由於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流行的,燈泡的技術比較新,顯色能達到90以上。缺點是比較龐大,可以作為補光和背景光,作為主光不夠亮。

口袋燈顧名思義就是能放進口袋的燈,主打輕量化,這個時候燈光廠家也想明白了,反正拍視頻像素也不高,使勁 提升ISO也不會有那麼多噪點,畫質也尚可,大部分拍視頻的人都是單兵作戰,所以能輕便帶出去的燈才是大家需要的。最開始幾個廠家出的是單色的5-10W功率的,反響都不錯。後來柏靈跟陳文堅合作出了一個帶RGB和特效光的,於是各家紛紛效仿現在基本上各家都有一款這種燈了。缺點就是發光面積小,不夠柔,而且不夠亮。

影視燈這個名字其實並不嚴謹,上面的板燈也是影視燈,所以在這裡特指能上燈光附件的LED燈,發光的部分是聚合的一小塊,比上面任何一個燈都小,最好是加上附件,否則會特別特別的硬。優點是功率和亮度都是上面那幾個不能比的,缺點同樣是功率大帶來的體積大,不便攜,供電是問題。

燈光設備的選擇,到現在也沒有十全十美的辦法,功率大--體積大--供電困難,反之亦然,除非你需要正面剛夕陽,或者在純黑環境下錄,否則對於燈光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強烈。

但是你還不能沒有,沒有就會顯得不專業,於是我建議是口袋燈走起,一個不夠買倆,然後盡量避免沒有環境光的場景,只作為補面光使用。

如果你真的覺得還的買一台主燈,那就買“保榮口”“V口電池供電”這兩個屬性都帶的燈。因為這些廠家都沒給過我錢,所以我就不推薦具體型號了。

其他附件:如果室外錄製,光線太強,可以選擇買一個ND濾鏡.ND8,ND64和ND1000分別代表着降3檔6檔和10檔曝光,按照你的快門乘一下即可。比如原本1/4000快門+ND1000之後就是1/4快門才可以正確曝光,所以ND1000一般為了長曝用,正常我們買一個ND8即可。


拍照用的SD卡出了連拍對寫入速度要求高,如果沒有連拍需求最便宜的幾塊錢的卡都可以勝任,視頻是連續的高速寫入,所以對於卡的性能要求比較高。我首推的就是三星紅卡,因為便宜,其次是雷克沙的667,因為也便宜。TF卡轉接SD主要是觸點延長,對性能沒影響,而且同等性能的SD卡普遍會比TF卡貴上一些,既然性能相當,省點不好么?


讓我想想,如果你上面那些東西都置辦齊了,如果你想更進一步的話,那就是買台車了。

寫到這,已經五千多字了,我完全可以拆成兩篇甚至三篇來寫,但是我覺既然是月嫂級的教程,就不應該拆分,一篇文章事無巨細全部介紹,省去讀者來回搜索的時間,所以大家不要吝嗇一個收藏和店點贊,算是對我勞動的一個肯定。

二、錄舞應該怎麼錄?

現在攝影器材不值錢了,攝影技術也不那麼神秘了。不追求知其所以然,只要知其然的話,抖音快手上的攝影技巧一抓一大把,把操作步驟告訴你,你跟着做就可以。這一點很像某些高壓鍋附帶的菜譜,只要你有我這個鍋,把上面的那些食材精確到克放到鍋里,然後按下程序按鍵,那麼這個菜就能做出來。但是這個菜不合你口味,你要怎麼來調整,菜譜上可沒說。做醬牛肉都知道生抽調味老抽調色,但是你沒有生抽可不可以用鹽來替代?沒有老抽調色我用白糖熬成焦糖可不可以?答案是可以的,但是菜譜里沒寫。

拍照由於比較簡單,前期不夠,後期來湊,而且照片的後期空間要比視頻要大的多,現在數碼相機按快門幾乎沒有成本,瞎幾把亂拍就可以“出大片”。提升技術遠不如提升社交圈子收益大,原來的“”五分拍,三分修, 兩分捧”,到現在變成了“兩分拍,三分修,五分捧”。所以你看為啥有些老師堅決不拍視頻?因為視頻太真實了,但是為啥視頻火了?因為敢於上視頻的人,至少還能真實一點(看完本文之後,可能會讓你夢想破滅。)。

好了,回歸正題,錄舞最重要的不是攝影的器材和技術,而且被拍攝的人那個人的表現力。別問我模特從哪來,就是文章開始的時候說的那個。如果舞見跳的不好,那麼就只能靠“親友”來捧了。

對於攝影師來說,一個好的舞蹈視頻,只要有三個環節做好了,就算翻車到天際也甩不到攝影師的頭上,一是畫面平穩,二是對焦清晰,三是曝光正確。

畫面平穩顧名思義,就是相機擺正,拍攝過程中避免畫面抖動即可,有些人在拍照的時候追求標新立異,不好好橫平豎直的構圖,總想要斜構圖,拍視頻的時候一定要忍住,否則會特別難受。

相機一般都有水平儀,配合三腳架就能得到一個水平的個構圖,一個好一點的三腳架會讓這個調平的過程更迅速,而且遇到有風的天氣會比塑料做的三腳架更穩一些。

對焦清晰也很好理解,就是對上焦。有很多人瞧不起半畫幅和M43畫幅的相機,其中有一個很大原因就是他們的虛化不夠強烈,不能排除內刀外奶的照片。對於拍照我之前就講過“技術不夠,虛化來湊”,只要模特的顏值足夠高,直接大光圈長焦暴力虛化就能解決問題。但是放到視頻里就不是這樣了。由於視頻是一秒24張以上,而且舞見難免會前後移動,長焦大光圈那麼小的景深,很容易脫焦,也就是糊了。就算是現在公認對焦最快的索尼,在哪么小的景深下拍攝也不能保證全部都能對上,跟別提對焦性能不如它的其他品牌了。所以你看在以往的影視作品裡,很少有長焦大光圈的鏡頭,最近幾年青春片大火,這種鏡頭才漸漸開始出現,不過也是配合演員的高顏值才可以,而且幾乎不會移動。

我猜肯定會有讀者評論說,他用某全畫幅相機掛70200F2.8鏡頭,用200端拍視頻全程手持手動對焦,然後5分鐘的視頻一秒一幀也沒失焦,毫無壓力。

對於這種高手,我只能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並表示大家不要效仿。

由於畸變的原因,所以我建議大家選擇標準鏡頭的焦段,然後光圈不要大於2.8,在能保證曝光正確的前提下,4或者5.6也可,如果背景非常乾淨,甚至可以F8。這樣即便是舞蹈動作前後位移很大,也能保證主體的清晰。有人就問了,快門不也能影響清晰度么?

說的沒錯,但是你要知道這個模糊是兩個概念,沒對上焦的模糊,類似於沒有層次的高斯模糊,而快門速度過慢的模糊叫運動模糊。在錄製視頻中的快門速度不會低於幀數(的倒數),而且幾乎都是在架子或者穩定器上,所以運動模糊不是我們要重點注意的問題,而因為對焦導致的模糊應當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點。我想我解釋到這種程度應該可以了。

關於怎麼對焦,有基礎的同學可以用你們自創的方法,如果是0基礎的用戶,找到你相機的說明書,找到對焦這一部分,打開峰值對焦的選項,選擇一個峰值顏色為紅色(為什麼是紅色?因為紅色明顯)。然後把相機調到手動對焦模式,一邊擰一邊看屏幕上高亮紅色的對焦峰值,直到模特的臉上也出現紅色的峰值,就證明對焦對上了。

這一段簡單總結一下就是 光圈2.8-5.6,手動對焦峰值對焦到臉上。

如果相機沒有手動對焦,那請換相機,前文有推薦,買就可以了。

穩定器是可以做到畫面穩定的,配合強大的視頻自動對焦是可以同時做到上面亮點,但是強如索尼的視頻對焦性能也無法保證所有畫面都合焦,而且機器往往揣摩不到使用者的意圖。這裡面介紹一個下小技巧,那就是多拍。只要素材足夠豐富,那麼後期就不愁沒有素材剪。

以下為素材錄少了的反面案例。

曝光正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許多人拍照拍習慣了,對於曝光不是特別在意,因為照片的寬容度很高,曝光上有瑕疵可以通過RAW格式的源文件“拉”回來。我在知乎上的一個回答,大光圈和RAW是現在人學攝影的一個舒適區,太舒服以至於很多人掉進去就不想出來,拍一輩子糖水拍出糖尿病。所以RAW是個雙刃劍,很多人覺得攝影不難是因為現在的相機技術太先進給人的一種錯覺,就跟覺得開車不難一樣,因為沒開手動檔車嘛。

我不是鼓吹說越老的相機越練手,但是視頻拍攝這個領域可沒有那麼高的寬容度,一般只有8bit,也就是跟我們的JPG格式圖片相當,如果你能保證用JPG每次都能曝光正確,那麼你在拍視頻的過程中不用LOG格式其實也行。但是我覺得大部分人都不行。

有人會說,我會看相機的曝光補償標尺,然後只要是0就可以了,但是我要說的是,你只要拍過逆光人像你就知道機器畢竟是機器,機器才不會知道你到底想要那部分是亮的哪部分可以是暗的。有人又說,現在的相機都是所見即所得,我們直接看屏幕就好了。。我們有請索尼A73用戶發表看法。。所以,最有效,最好用的辦法就是看直方圖,同樣的打開你們的相機說明書,在設置裡面選擇在拍攝過程中LED屏幕上實時顯示直方圖。這樣你控制曝光的時候,才有憑可依。

直方圖的看法我之前講過,也很簡單,橫向坐標代表着亮度,左暗右亮,縱向坐標代表像素數量。為了後期好處理,我建議是高光和陰影都不要溢出,也就說恆左邊的最左和最右都不要有像素。如下圖

為什麼我要用Log格式拍攝?因為log格式會讓你的畫面對比度降低,也就是高光不亮,陰影不黑,這樣我們在後期通過預設lut可以還原本的顏色。如果你相機沒有LOG也沒有直方圖,那麼我強烈建議你換相機,上文我提到過的那些都可以。

再有就是摒棄你拍糖水的時候喜歡曝光過度的壞習,視頻里暗部拉起來還好一些最多有一些噪點,但是過曝的部分真的是救不回來。。。切記不要過曝。。切記。。

以下是過曝的反面教材,引以為戒。

曝光三要素是光圈快門ISO,在視頻里,光圈基本上被限制住了, 快門速度也被限制住了(以後會講為什麼),那麼能調整的參數也就只有ISO了。所以為啥是知易行難,因為光靠ISO進行調整曝光並不容易。

基本上滿足上面那三點你的視頻前期就可以達到及格線,然後配合適當的後期就可以去投稿了。

那麼下面這些部分就是加分項,算是對上面的一個補充,同樣需要注意。

首先就是鏡頭高度和俯仰,如果是錄舞蹈的話,建議鏡頭高度在模特腰部位置,平視錄製。

為啥要平視?一般自拍都是舉高45度顯眼睛大臉瘦的角度,但是跳舞是一個全身視頻,臉是瘦了,眼睛是大了,但是腿短。同樣仰視的好處是配合廣角顯得腿長,但是同樣的也會把臉拉長,而且過低的角度會看到紳士內容,雖然模特大多都有“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褲”,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會拍出雙下巴,除非對自己的容貌特別特別有自信,360無死角的那種模特,否則不會希望在低角度拍的。

所以經過實驗之後的結論是在腰部高度平視拍攝是最合適的。

第二,錄製視頻參數選擇。許多人讀了上面8000多字,其實就盼着這個內容:

告訴我參數就行了,其他的我不用懂。

首先確定視頻的分辨率,一般有1080P和4K兩種,目前國內網站能支持4K視頻投稿的幾乎沒有,但是為了後期裁切方便,我還是建議錄製4K是的視頻,如果是有些場合沒有必要裁切的,錄1080就可以。4K和1080一個素質高,一個效率高,看實際情況自行判斷,對於錄舞來說,視頻質量比效率更重要,畢竟投稿頻率一周一個就行。

分辨率決定了再決定比例,在這裡分享一個小技巧:幾乎所有的女生都會覺得自己再視頻里顯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建議大家錄製的時候用17:9的比例去錄製,在做後期的時候橫邊壓縮5%,正好是16:9,這樣的操作不影響畫質,還能達到瘦身的目的,一舉兩得建議推廣。

最後就是比特率,我是一個富士用戶,我有50-400好幾種比特率可以選擇,如果是我自己的去剪輯,我選擇最大的碼率進行錄製,如果是別人做後期,我選最小的不給別人添麻煩。不過好像別的品牌就沒有這種煩惱,因為他們只有一個規格。

幀數選擇,很簡單,有60選60,沒60選30,其他一概不考慮就行了,想知道為什麼的看這個視頻就行了。我如果給講出來這個文章就太長了。

編碼格式和壓縮方式選H.265和幀內編碼,不過只有松下和富士的個別相機有這種選擇,其他的都沒得選,也沒煩惱。最後選一個LOG格式就行了。

簡單說一下各家LOG的情況

尼康:N-LOG,目前不支持內錄,只有外錄才可以,外錄機很貴的,這也是我不推薦用尼康的原因。

佳能:只有EOSR 5D4以上的機器才有C-LOG,雖然最強單反1DX3有RAW格式內錄,但是我買不起。。

索尼:S-LOG是目前使用成本最低的LOG格式之一,所以一說錄視頻都推薦索尼。最便宜的產品是A6300。

富士:F-LOG只有XH1 XT3 XT30 等幾台定位比較高,比較新的機器才有。最便宜的產品是XT30。

松下:視頻非常強悍,無論M43還是全畫幅都有一個視頻非常強悍的機器,不過松下的V-LOG是需要額外收費解鎖的,這點讓人不爽,不過一般的二手機器都是解鎖過的,但是這種機器一般都是錄視頻專用機,二手買來還是有點介意。

奧林巴斯:傳聞是要出O-LOG不過現在真機還沒發布。

第三,對於場景的選擇。

場景這個東西只能說是很主觀的,你覺得哪個場景好,就在哪錄,這是沒問題的。作為一個月嫂級教程,既然不能在選擇上給你意見了,那麼就反過來,在避坑上給一些意見吧。

避坑一,不要在大光比的環境下錄製,上面說過相機的動態範圍其實非常低,如果你一個場景里既有高亮又有陰影,那麼你只能兼顧一頭,要麼天空過曝要麼陰影死黑。我建議是在太陽升起後兩小時或者太陽落山之前兩小時進行錄製,這一點跟攝影也像。我們本地有個大佬是一堆鏑燈加身,配上大功率的電箱,直接可以對夕陽。於是他拍的片子就是這樣的。

貧窮讓我們對於力量的一無所知,導致很多人說他是綠布摳背景(雖然他干過)但是這個片子我是打包票的。有的時候真的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你永遠不知道一萬多的燈有多亮,順便說一下他的機器是佳能C200。。

如果你也想這麼干,建議你上一個至少300W以上的LED,或者2000W的鏑燈,如果沒有那個經濟實力,乖乖的順光拍。去年五月份我們去海邊拍夕陽JK,當時攝影師用的就是神牛的AD600,勉勉強強壓住了夕陽。要知道常亮燈跟閃光燈比,弱的不是一星半點。如果想拍出效果更好的照片,建議一步到位直接神牛AD1200,當然你也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比如保富圖布朗之類的,前提你得有錢。

避坑二,盡量不要在複雜光源下錄製,我所說的複雜光源是指各種顏色的燈直射模特臉的場景,雖然看着很酷炫,但是後期會非常惱火,因為臉上忽明忽暗。某些網紅打卡地只是看着好看,拍照由於後期強大看起來沒那麼不堪。店家懂個毛線的布光啊,都是用最便宜的燈光,人眼弱雞看不出來差距,但是相機一拍直接就露餡了。主要問題就是顯色指數不行和頻閃。

下面這個就是我拍完翻車的視頻。。。

如果舞見模特就看好這個場景了,就非要在這個場景錄了,作為攝影師應該友好的給出建議,就是妝面一定要濃,口紅一定要紅。雖然我分不清他們的色號區別,總之紅就准沒錯。然後你把相機的快門設置成1/50或者1/100。這裡面我曾經說過快門速度是幀數的倒數分之一,其實也是聽了一知半解,現在我啪啪打臉,經過我的不斷實踐,後來發現,“在自然光或者沒有頻閃的光源下”快門速度可以開的很快,對於畫質的影響幾乎是可以忽略的,而且快門速度快,在截圖靜幀的時候能更清楚。但是在這種比較廉價的人工光源下,如果快門速度開的比較快是會有頻閃的,就是明顯的看到後面忽明忽暗的。

為啥呢?前面Tim那個視頻已經說了啊?

理科生請回憶高中教材交流電的部分,文科生和初中生只要記住結論就行了。

電流總是從高電壓流向低電壓,上圖是電壓的波形圖,是個正弦曲線,也就是說我們家裡的電線裡面的電流不是從A到B一個走向的,而是A-B B-A循環,所以我們的用電器也是這個特性,只要有電流通過,就會工作,不論電流的走向如何。但是電壓是有波峰和波谷的,也就證明電流也有強弱,在燈上的表現就是,如果電流大,燈就亮,電流小,燈就暗,通過這個圖就能知道,其實一般白熾燈日光燈什麼的其實亮度是忽明忽暗的。但是為啥我們感覺不到呢,因為人眼有視覺殘留啊,超過24幀我們就感受不到了啊。所以為啥電影都是24幀播放,因為當年膠片貴,24幀和48幀在觀感上沒區別,所以節省成本當然就選24了,後來成為了業界的標準。

我們一個電壓的一個周期是有一個波峰和一個波谷,無論+220V電源和-220V,他們的電流是一樣的,反映在燈上就是亮度是一樣的。我們國家的市電是50HZ,也就是1秒鐘有50個這樣的波形連在一起,如果你用1/50的快門,那麼你們每次快門記錄的那一瞬間,電流大小和方向都是一致的,如果你用1/100的快門進行拍攝,那麼你每次記錄快門的那一瞬間,電流的大小是一樣的,但是電流方向是不同的,但是燈的亮度是一樣的。

這就不會出現頻閃,因為每次拍攝的時候亮度是一致的。換做其他速度的快門,就會導致每次記錄的時候電壓不一致導致燈光亮度不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頻閃。

為啥LED沒有頻閃,因為LED是發光二極管,只允許電流有一個走向,他會通過一個元器件將我們的交流市電轉化成直流電,所以你看LED的燈要麼內置要麼外掛都有一個類似變壓器的東西,這就是交直流轉換的元件,具體工作的原理想了解請努力學習,在大學志願選擇電子信息工程或者光電工程專業,然後在大三的時候就會有專業課學習到了。

作為一個曾經的初中的信息技術老師,給你們講這些屬於超綱了。

這才是我擅長的

所以結論就是,在中國大陸,為了避免頻閃,要選擇1/50或者1/100的快門,忘了什麼二分法,什麼鏡片開合角度吧,那些都是膠片時代投資人為了省錢想出來的辦法,數碼時代用不着那些的。

說一句其他的,在家裝的時候,不要為了省錢去選白熾燈和日光燈(燈管),為了你和家人的視力着想,LED燈走起吧。

避坑三,層次很重要,網上有很多迷惑的圖片,其實就是層次不清導致的。

在拍攝過程中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盡量選擇與主體色差大的背景進行拍攝,避免主體與背景融為一體。

以下為錯誤示範。

由於妹子新進染了頭髮,頭髮非常黑,幾乎不反光,於是就跟夜色融為一體,拍出來就好像只有一張臉在夜空中漂浮。我嘗試過用輪廓光將其從背景中剝離開但是效果不好

我說要麼你帶個淺色的假髮?被拒絕,所以這一作翻車了,被永遠的保存在我的硬盤裡,不見天日。

最後一點,盡量不要在有網格的地方拍,至於為什麼,下文會告訴你。

不知不覺寫了一萬多字,前期拍攝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暫時能想到這麼多,攝影攝像不分家,錄舞本質上來說就跟攝影里的環境人像一樣。為啥說有的人錄舞錄的不好?以為他用的是糖水的經驗主義去拍,環境人像拍好了,錄舞也不是什麼難事了。。。仔細想想,什麼樣的人環境人像拍的多?

婚紗攝影師。。。。。。

我們要一直保持謙卑,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後期怎麼做

首先是做視頻後期要用啥?MAC和PC當仁不讓的第一生產力,然後最近比較火的IPAD也說自己是生產力,可以取代PC,我呸,先給我一個不閹割的adobe全家桶再說。

平心而論,MAC機對於修圖剪輯啥的非常友好,性能強大且穩定,之前我體驗黑蘋果的時候就有深切的體會,但是由於我還是一個人體描邊選手,又沒有錢去養兩台電腦,於是只能放棄MAC專心用WIN了。

視頻後期所需硬件條件

如果單純做視頻的話,我覺得電腦中最重要的器件依次為,內存,顯卡,CPU,硬盤,其他。所以這也是我在去年雙十一沒忍住,直接剁手了4個16G內存的原因。

以我的經驗來說,硬盤主要是影響導入導出的速率,但是現在來說,軟件的限制讓硬盤並沒有發揮100%的功能,高性能硬盤和一般硬盤在小批量文件導入的速度差距並不大。

CPU主要影響成品的渲染封裝的速度,一個好的CPU能做到1:1時間導出(3分鐘視頻渲染3分鐘)就算是優秀的了,由於我們的視頻時間都比較短,所以即便CPU不夠強大,1:3的導出比(1分鐘視頻渲染3分鐘)其實也可以接受。B站舞蹈區視頻極少有超過5分鐘的,所以15分鐘真的不算很漫長。

顯卡是影響你在做視頻的時候回看的流暢度的,如果你發現你回看和預覽都很卡,就證明是你的顯卡性能不行,這時候你就需要做一個代理,在代理視頻上進行剪輯,然後渲染的時候吧代理的素材替換成原素材,類似於“刻舟求劍”。

內存就是所有上述步驟的潤滑劑,如果內存不足,上面所有步驟都會卡,而且現在內存雖然漲價,但是比起顯卡和CPU都是便宜。

我的配置是3600+588+64G基本上我相機能錄出來的視頻在軟件里剪輯調色渲染都沒問題,不過我覺得9100F+584+16G應該也沒太大問題,這是我能想到的最低的配置了。我不是很懂電腦,要是有說的不對的,希望可以友好的在評論里指出。

另外一個重要的配件是顯示器,作為攝影師和設計師來說,電腦慢可以等,顏色不準才讓人抓狂。所以一個好的顯示器對於攝影師來說非常重要,我選擇了半天,最後因為貧窮,只能選一個過氣的老款產品AOC的盧瓦爾

筆記本了解的不多,不過既然選擇筆記本肯定不能重度使用,那隻要買一個屏幕色域高,內存16G以上的就行,如果非要重度使用,建議買mac pro。

視頻後期所需軟件

後期軟件其實不少,如果單純剪輯和對音軌,PR、AE、會聲會影、EDIUS,甚至於愛剪輯都可以、蘋果上還有個剪輯神器FCPX可以解碼ProRes RAW(Z6+阿童木錄機錄製的RAW)。自從達芬奇更新16之後,也變成了全流程的後期神器,我就漸漸放棄了PR。

我只拿達芬奇來舉例,因為我最近用的多,至於這個軟件在哪搞,這屬於不能討論的範圍,我相信你們都有辦法。

關於達芬奇的教程,B站影視颶風一直在更新,我也一直在看,非常受用,溫故知新,查缺補漏。

有想系統學習的,可以去跟着操作一下,我這裡就針對於錄舞蹈視頻,並且在B站投稿,以最簡單的流程來進行講解。

首先建立項目和時間線,在進入的界面第一個就是這種。

時間線屬性一定要先修改,如果在導入素材之後,就無法修改時間線的幀率等屬性了。

然後導入素材,在導入界面進行選擇,然後找到你的視頻文件,點擊打開,這樣文件就拖到工作區里了,同樣,音頻也是這樣導入。

然後將你的素材拖入時間線,進行音頻的對齊。這個就是屬於經驗了,需要反覆驗證,這裡面我採用了的標記功能。然後消除視頻的原生,或者在視頻軌道右鍵取消鏈接,直接刪除音軌。

這樣你的視頻就基本做完了,然後你剪掉沒有用的部分,想要加視頻轉場的在左邊的效果器里添加,不想加轉場特效的可以簡單的拉一個黑幕。

點擊你的視頻,在右邊的監視器里選擇視頻比例縮放,旋轉和位置。把剛剛的錄製的17:9的視頻進行橫向壓縮,變成16:9。這樣第一步瘦身就完成了。

然後我們開始調色,選擇調色面板,上面有四個調色輪(條),從左到右分別代表低光,中間調,高光和全局,然後根據你的需要開始調整。

還有一種簡單辦法,如果你是用的我上面推薦的機器錄製的LOG模式,在這一步可以點擊右鍵選擇3DLUT,然後選擇你對應機型的LUT即可進行進行一鍵調色。這個時候你就只需要進行微調,如果覺得顏色寡淡就加一點飽和,如果覺得對比不夠就加點對比度就好。

我推薦的LUT就是 LOG-rec709,比一頓操作夢如虎強多了。就算是不用log模式仍然能套LUT。操作下來覺得比我自己調的要好。

調整完顏色之後,就進入了本文最後一個重點部分了

視頻液化

首先要寫在前面的是,視頻的確可以液化,但是不是所有視頻都能液化,對於液化瘦臉的方法有很多,你打開抖音一看,有用AE的,有用PS的,有用PR的,還有跟我一樣用達芬奇的。

但是你說某個明星再海報上美顏瘦臉我信,你在某個30秒的廣告里美顏瘦臉,我也信。但是你要說在某個不是特別浮誇的電視劇里全程美顏瘦臉,我是不信的。所以這個視頻液化瘦臉非常有局限性,而且不可控,所以一般的時候,不會去用。雖然抖音上一搜教程一大把,但是這些基本上都跟我現在一樣,屬於炫技。你讓我做一個5分鐘短片,全程給模特瘦臉我是不幹的,一個是我學藝不精,第二是耗費精力太大,第三是我的審美人家不一定能看得上。所以我一般情況下不會去動臉。

那麼對於錄舞蹈來說,既然不能動臉,那就動腿吧。

所以我這個教程基本上就是拉大長腿的教程。

剛才咱們已經調色完畢,然後咱們在監看窗口右邊這個位置新建一個調色節點,選串聯節點。。變成這樣。

然後再在右上角找到OPENFX選項,在下面的素材庫里選擇變形器,然後拖動到新建立的串聯節點上。。。。

然後點右邊的設置就可以調整了。

不知道能不能看清,在視頻里打點,然後通過挪動這些點來調整視頻的比例。

就跟照片液化一樣,但是由於是動態的,於是並不是每一幀都能非常完美的貼合,BUG還是比較多。

以下為錯誤示範(已徵得妹子同意)

液化這種東西切莫上癮,你會發現很多的BUG,然後用一個謊言去掩蓋另一個謊言。。。

上面說為啥不用穩定器拍,穩定器錄出來的視頻真的沒辦法液化。。。

不過達芬奇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功能叫跟蹤器。。。算了。。。不能把所有東西都告訴你們。。

其實液化這個東西,我早就學過,不過我覺得麻煩就一直沒用,後來妹子根我說B站某個舞見,身高才150+,但是視頻看起來有170,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拉腿是大家公開的秘密,不過除非你要去找茬,否則幹嘛要戳穿。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戳穿。

剛看了抖音,有個老哥說的觀點很對,只要妹子好看,或者有其他吸引目光地方,誰還在意是不是拉的腿啊!

最後一步導出。。。這裡有一個交付按鈕,在最後。。。

你點上之後,按照我這個設置就行,幀率可以不用動,選擇默認;質量選擇12000即可。

然後點擊下面添加到渲染隊列,在右邊選擇開始渲染,然後你的視頻就出來了。。。。

剩下你要做的就是打包傳給舞見,然後等TA上傳投稿,搶沙發,一鍵三連就好了。

過了幾天,你心儀的這個TA,通過這個視頻,找到了另外的一個TA,於是TA們在朋友圈裡秀恩愛塞了你一大把狗糧。。。。

而你,只有這些破視頻。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The end

我終於寫完了~真的要吐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