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王義偉/文 2022年8月30日,俄烏戰局進展到第一百八十八天。
此前一天的8月29日,烏克蘭方面宣布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反攻開始了。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烏克蘭南部作戰司令部發言人古梅紐克(Natalia Humenyuk)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反攻開始的消息,並表示反攻行動的目標包括奪回南部重鎮赫爾松。同日,胡梅紐克在接受烏克蘭媒體採訪時稱,某種意義上,反攻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並使得敵人筋疲力盡,沒有給他們前進的機會。胡梅紐克還表示,俄羅斯在烏南部部署的力量“相當強大”,但烏軍最近對其後勤路線的襲擊“無疑削弱了敵人”。過去幾周,俄軍有10多個彈藥庫遭到襲擊。
美國方面也在同一時間發布了這個消息。根據CNN的報道,8月29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指出,烏克蘭在南部對俄羅斯軍隊發動了反攻。他稱,不管反攻的規模和範圍如何,烏克蘭人已經影響了俄羅斯的軍事潛力。
與此同時,中文社交媒體上,也有播主近乎以直播的方式對烏克蘭的反攻進行了跟蹤描述,諸如“烏軍在赫爾松地區的反攻已在三個方向上有突破!俄士兵在戰壕里跑”“烏軍氣勢不錯!已經攻下戴維迪夫布里德,正朝布魯斯金斯克推進!並企圖拿下”“赫爾松市區停電!輪渡處擠滿了民用車和軍用車!”“梅利托波爾北部聽到4聲大的爆炸!”等等,繪聲繪影,如在目前。
上述信息,讓筆者十分感慨。
無論是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來說,還是對美國總統拜登來說,在烏克蘭戰場上,他們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對澤連斯基來說,所謂的反攻已經喊了幾個月,烏軍遲遲沒有大動作。這讓美國、英國的媒體也開始不耐煩了。美國《華盛頓郵報》兩周前就指出,美國砸下這麼多軍援,但赫爾松前線幾乎看不到烏軍反攻的跡象。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報道稱,儘管烏克蘭亟需展示在戰場上取得的進展,但烏軍實際上能力不足。美國《政客》新聞網則發出了這樣的文章,“烏克蘭幾個月來一直宣稱的大舉反攻,哪去了?”
與澤連斯基可以拖延幾個月相比,留給拜登的時間已經不多了。11月8日,美國就要舉行中期選舉,眾議院全部435個議席、參議院35個議席改選,另有36個州將舉行州長選舉。在國內,經濟上通脹高企,政治上搜查前總統特朗普的海湖莊園造成美國社會的進一步撕裂和對立,對拜登而言都是利空。如果在這個時候,烏克蘭戰場還沒有積極進展的話,拜登面臨的恐怕不僅僅是民主黨在中期選舉大面積潰敗的結局,他這個總統甚至有可能提前跛腳,或者有更嚴重的後果。
所以,在筆者看來,澤連斯基和拜登,也許是有意配合,也許是無意配合但是殊途同歸想到一塊去了,選取了兩個點進行突破。
一個點就是在赫爾松進行大反攻。赫爾松是1300公里俄烏戰線的最西端,也是俄軍防衛力量薄弱之處。在這個區域進行反攻,容易取得戰果。如果真的取得戰果,也會遏制俄軍下一步西進、攻擊敖德薩的企圖。
另一個點就是在扎波羅熱,試圖重新奪回扎波羅熱核電站。為了奪回核電站,烏方將該區域的衝突升級,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導致國際原子能機構派專家組前往該核電站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扎波羅熱核電站近期頻頻遭遇炮擊,俄烏雙方互相指責。持平而論,俄方從3月份開始就已經控制這個核電站,轟炸自己控制的地盤,而且是一座核電站,不符合常理。至於烏方,給外界的感覺是在閃爍其詞。另外,所有的炮擊都沒有擊中核電站的關鍵設施,由此也可以看出,炮擊者只是想引起外界關注,而非真的想造成核災難。
問題是,槍炮無眼,萬一炮彈擊中了關鍵設施,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從這個角度講,拿核電站做文章,始作俑者,用心何其狠毒!
更讓人擔心的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已經啟程前往扎波羅熱核電站。如果專家組是從烏克蘭一方前往,萬一烏克蘭軍隊跟在專家組後面,藉機發動攻擊試圖奪取核電站,就有可能出大事。
希望烏克蘭方面不要頭腦發熱到這種程度。
筆者預測,在赫爾松和扎波羅熱核電站這兩個點上,無論烏方取得什麼樣的進展,烏克蘭媒體、美國和西方媒體,大概率會把它宣傳成為一場大有斬獲的、或者取得顯著成果的勝利。
如果美國和西方媒體的受眾也接受這樣的宣傳,就是好上加好了。
無論如何,核電站不要出事,千萬不要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