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真的要來了嗎?
2021年4月7號,財政部財稅司司長王建凡表示,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以前對房產稅的發聲一直是和財政部有關,但今年5月11號,財政部等四部門在北京召開了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住建部、稅務總局、財政部都參加了。
和以前所提到的“積極穩妥推進”不一樣,這次會議聽取了部分城市負責同志、部分專家學者對房地產稅改革試點的意見,也能夠更好地推動房地產稅的落地。
這些年房價的上漲,讓有房者和無房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大家也寄希望於房地產稅出台後能夠降低房屋的投資屬性,讓房價穩下來。
不僅如此,房地產稅出台之後還有助於增加財政收入、建立樓市長效調控機制。
在增加財政收入方面,房產稅不像印花稅一樣是在購買環節徵收的,而是在存量房持有環節開徵的,每年都要徵收。開徵房產稅之後,擴大了地方的財政收入,可以減少部分城市對土地財政的高度依賴,減少地價對房價的傳導作用。修橋、修路、修建養老設施、增加保障房供應等民生設施,都需要財政收入的支持,房地產稅出台之後能增加稅源,用於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
在對樓市影響方面,房產稅出台之後,將增加多套房者的持有成本。在房價快速上漲階段,房東把房產稅的負擔增加到房價里,大家可能感受不敏感,但是在房價處於穩定期,房東想把房產稅的負擔增加到房價里加價出售,就變得困難了。經過這幾年的調控,我國樓市房價漲幅整體回歸平穩,此時出台房產稅能夠進一步完善長效調控機制。
房產稅多次被提及,是不是意味着房產稅即將到來?
十四五規劃中曾提到,要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2021年5月,財政部部長劉昆在經濟日報撰文也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積極”二字表明房產稅正在相關部門的認真考慮之中,而“穩妥”二字表示,房產稅需要綜合考慮對各方面的影響,而不會迅速到來。
有些專家認為房產稅在準備上不充分,還沒到最佳時間,但是經濟學家賈康卻認為房產稅不能拖,沒有所謂的最佳時間。重慶、上海這兩個城市試行房產稅已經有10年,雖然兩地相比10年前房價漲幅明顯,但是如果沒有房產稅的影響,房價漲幅可能會更高。
2020年底,社科院在報告中提議,房產稅建議在十四五期間出台。作為國務院直屬的研究機構,社科院的建議還是十分有理論依據和實踐意義的。
馬光遠也認為,十四五期間是出台房產稅的好時間。所以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十四五期間,開徵房產稅的可能性較大。
房產稅徵稅標準會是什麼樣的?
在已經開徵房產稅的國家,房產稅的稅率集中在1%~4%之間,如美國的稅率是1%~3%,稅基是房地產評估值的20%~100%。法國的不動產稅的稅率是3%,稅基是公開市場價值。韓國也以房地產評估值作為徵稅基礎,稅率是0.6%~4%。
數據來源中指研究院
可以看出,國外的房產稅徵稅基礎是評估值,如果房價上漲,稅費也會增加,可以起到穩定樓市的作用。
我國的房產稅的徵收標準會怎樣?專家提出免徵面積和稅率。
許多人都會關心房產稅有沒有免徵面積。如果沒有免徵面積,一個人住着50平方米的房子也要徵稅的話,低收入者的經濟壓力會增加。如果老兩口住着60平方米的房子,一個老伴先去世的話,剩下的一個老人需不需要徵稅?就像每個人的工資收入繳稅會有免徵額一樣,如果房產稅也有免徵面積,可以降低人們的稅收負擔。
財稅學者張學誕認為,關於免徵標準,可以參照上海。上海的免徵面積標準是人均60平方米,建議房產稅的免徵面積範圍,可以在40~60平方米的範圍。關於稅率,他建議可以在0.2%~1.2%的範圍。
和美國、法國的房產稅稅率相比,1.2%屬於較低的水平。
如果按照免徵面積60平方米、1.2%的稅率、全國平均房價1萬元計算,一個三口之家,持有三套房,住房總面積達到500平方米,超出面積320平方米,按照這320平方米收稅,則每年需要繳納38400元。
如果一個三口之家住着一套房,住房總面積為120平方米,沒有超出免徵標準,則不需要收稅。
從房產稅的內容來看,持有多套房、人均面積過大的,可能要擔心了,因為房產稅一旦出台,每年要繳納上萬元的房產稅,壓力還是不小的。
關於專家提出的免徵面積和稅率,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