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股市距創新高僅一步之遙,孟買Sensex30指數(相當於A股滬深300)自2008年來,13年累計漲幅近700%,走出一輪波瀾壯闊大牛市。
編輯切換為居中
圖片
印度疫情那麼嚴重,為什麼股市2年能漲150%?
01 |印度股市上漲的動力來自哪?
1.經濟高增長
1999年,印度GDP是4588億美元,排在全球13位。2021年,印度GDP增長到3.08萬億美元,全球排名第六位,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英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印度2022年GDP增速將達到9%。IMF對於印度經濟的預期一直都很高,不過他們的預測數據多次失准。
但印度作為新興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期是大概率事件。無論是歐美還是東亞國家,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經常會有大牛市,這大概也是資金的預期,當然這只是印度股市走牛的要素之一。
2.人口紅利 印度人口在2020年是13.80億,根據印度專家結合聯合國的數據預計,印度人口在2022年將會達到14.07億。 其中14 歲佔比31.2% ,15-64 歲佔比63.6% ,65 歲以上人口僅佔5.3%,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5.1 歲。從數據上看,印度具備很大的潛在勞動力,從經濟學角度看,意味着有發展潛力。 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發布的數據,印度人口紅利窗口期預計到2035年結束。從未來勞動力增量來看,2019到2030年10年亞洲新增勞動力人口的50%以上在印度。
編輯切換為居中
圖片
雖說人口數量是優勢,但印度人口身體素質較低,印度嬰兒死亡率高居世界第一、人均預期壽命等數據也不太好。其次,印度人口文化素質較低,以印度的十年義務教育為例,四、五年級入學率不足60%,五到八年級輟學率高達50%。 再者,印度種族問題依舊是大阻礙。所以,無論是經濟高增長的預期,還是人口紅利的潛力,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資本的遊戲,終歸玩的是朦朧美。當一件事有預期時,資本市場就會有所反應,甚至有時越有分歧,他們越喜聞樂見。 一切的波動還在於資金的預期塑造,許多國際資本流入印度股市,根本的也是因為賺錢效應。至於結果,對於資本來說,都是先炒一番再說。 除了長期經濟增長和人口紅利外,最最根本的還是資金的推動——流動性釋放。
3.大放水盛宴
疫情爆發初期,印度股市下跌超10%,印度央行立馬打出救市組合拳:一周內降息75個基點,到4.4%;降准100基點到3%;同時宣布進行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規模將高達1萬億盧比(約合135億美元)。
編輯切換為居中
圖片
(來源:東方財富)
放水尺度,堪稱全球第一。做個簡單對比,中國央行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是11.5%,而印度央行存款準備金率最新數據4%。可想而知,印度銀行玩得有多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流動性水漲船高,外資、機構和小散一起跑步入場。
02 | 印度牛市成就亞洲首富
說起印度,不由地浮現出“乾淨又衛生”的咖喱味手抓飯、飛餅,掛滿人的火車,仿製葯。印度是一個神奇國度,貧窮又富裕。 這裡有世界500強排名在阿里、騰訊之前的塔塔集團,也有亞洲首富信實集團的董事穆克什·安巴尼。 信實工業是印度市值最高的企業,市值1.5萬億人民幣。
編輯切換為居中
圖片
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從事碳氫化合物勘探和生產,石油精鍊和營銷,石化,零售和數字服務業務。創立於1966年,是印度最大的私營集團,也是世界第二大的私營集團。 信實工業最大股東穆克什·安巴尼是亞洲首富,全球排名第十一。
編輯切換為居中
圖片
而塔塔諮詢市值1.2萬億人民幣,成立於1968年,總部位於印度孟買,是印度最大的單一IT服務出口商。
編輯切換為居中
圖片
從印度股市成分股來看,印度的支柱產業是銀行業和金融服務業。成分股中銀行及金融服務業占的權重最大,佔比三分之一以上;其次分別為能源、IT、日用消費品以及汽車工業,合計45%以上。 而醫藥、金屬和電信等行業權重則均在5%以下。
編輯切換為居中
圖片
(來源:英為財情) 印度的支柱產業並不是我們以為的仿製葯,IT,消費類,反而是銀行業和金融服務業。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這是各國產業發展的演變之路。 我們從中國2006-2007年的牛市裡能找到印度經濟結構和牛市的影子。全球從經濟周期到牛市的基本特徵,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
03 | 全球股市牛市啟示錄
看發達國家股市變遷史,在經濟高速增長期,往往會有波瀾壯闊的牛市,而且都是快牛。因為行業利潤的增速快,各行各業的企業都在吃增量紅利。這個時期,市場對經濟預期樂觀,一旦流動性放寬,經常就會產生快牛。 類比2006年-2007年,A股也是出現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快牛。從結構上看,在當時也是銀行、金融、資源行業領跑,大市值企業都是資源股、銀行股。究其內在原因,經濟高速擴張,需要資源和融資,這些行業自然景氣度高。 然而,這種來勢兇猛的牛市,往往也容易透支。當經濟增速預期、散戶和增量資金(貨幣政策降溫應對過熱)邊際效應變弱,對於在外力的作用下,通常迅速走熊。比如2007年A股牛市的末端,當時貨幣也是相對收緊的,並且也出台了政策降溫股市。 通常是一波很快的牛熊交替,波動非常劇烈。
而經濟進入穩定期,牛市的特徵往往也會發生變化。最典型的特徵就是,不再是百花齊放,而是強者恆強,這是經濟內在結構決定的。
換句話說,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需求飽和,供給側改革,很多企業出局,只留下少數龍頭公司,他們的競爭力較強,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強者恆強,資金越來越向頭部企業集中。
編輯
圖片
到了經濟穩定期,這些企業現金流越來越強,後期還會不斷回購股票,給自家股票和市場注入增量資金,慢慢推動市場上行。
這種階段的股市行情,往往是結構化,少數企業帶動,相比較於經濟快速發展期,呈現的是進2退1慢慢上行的格局,而且時間維度較長。歐美股市的變遷規律,過去10年就是這樣的特徵。
編輯切換為居中
圖片
回歸當下,中國已經進入經濟平穩發展期,現在說的經濟嚴峻,本質經濟不再高增長,像過去一樣百花齊放的暴富機會已經很少,各個領域裡的龍頭公司也掌握了大量很難短期被顛覆的資源,使得他們越來越強。
不同時代有不同特徵,投資是因時而變的藝術。你認為未來強者恆強的榜單中,會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