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美元大起大落!長期貶值的3個“開關”已經開啟?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1、疫情之下,美元大起大落

3月以來,美元指數的走勢可以說有點"迷",先是暴力拉升走出破百行情,而後又開始回調,進入貶值通道。這是怎麼回事?

由於今年宏觀環境最大的變量就是新冠疫情,美元這波走勢也離不開疫情帶來的流動性衝擊和市場避險邏輯。

3月以來,在疫情快速擴散疊加原油價格戰的影響下,市場極度悲觀,美聯儲緊急祭出"零利率+無上限QE"的猛葯,但這劑猛葯卻坐實了投資者對於經濟狀況很糟糕的猜想。

股市暴跌與恐慌拋售演繹成流動性危機,避險情緒急劇升溫,而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被視為避險資產,反而受到追捧。這就打破了美聯儲降息後,美元理應貶值的反應迴路。3月中旬美指走出一波上漲行情,最高逼近103關口。

接下來美聯儲孜孜不倦地向市場大放水,緩解了市場流動性風險,避險情緒好轉,美元重回寬鬆貨幣下的貶值邏輯。

圖片來源:子圖網

可以說,疫情期間,避險情緒是美元走勢的主導因素。由此我們也能推斷,如果接下來疫情沒有出現明顯拐點或繼續惡化,美元的買入需求還會走高,進而推動美指在高位震蕩。但中長期來看,疫情過後,美元將進入貶值通道,而這可不僅和美聯儲的大放水有關。

2、美元中長期貶值的開關已開啟

疫情導致的市場避險行為本身是短期的,美元中長期的走勢仍然會回歸到貨幣政策、美國經濟基本面等因素。之所以說美元已經開啟了長期走弱的開關,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當然是美聯儲的寬鬆貨幣政策

從3月份以來,美聯儲啟動了無上限的量化寬鬆,向金融市場注入了大量美元;此外,由於疫情致使全球資本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貿易量減少,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的美元流動性快速下降,為此美聯儲還和其他主要央行建立了貨幣互換,向國際釋放美元。

這些增發的美元最終會流向市場,而當經濟增量無法吸收超額的美元時,美元就會不可避免地貶值。

事實上,數據也已經肯定了這種趨勢。截止至5月18日,美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升至23%,創下1944年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IMF則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速將萎縮5.9%。貨幣增速遠超於經濟增速,這意味着美元嚴重超發,美元本身將大幅貶值。

(美國廣義貨幣M2大幅增長)

第二,是來自美國財政的壓力。

長期以來,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都像兩個醉漢一樣彼此攙扶——財政部通過製造赤字來刺激經濟,需要發美債籌資以避免破產,美聯儲則印鈔來購買這些國債,同時為了不讓美國政府違約、破壞國家信用,則用寬鬆貨幣政策促使美元貶值,以稀釋債務,並讓其他國家為美國的經濟發展買單。

這次為了挽救受疫情重擊的經濟,美國財政部不斷推出刺激計劃,擬在二季度發行近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這將創下發債規模的最高紀錄。而多數華爾街金融機構都認為,美聯儲這次仍然會是美債最大的"接盤俠"。

美國政府的負債持續擴大,對美元貶值的訴求只增不減,這也決定了美元無法持續升值。

(美國長期處於財政赤字)

第三,是疫情後美國的經濟復蘇,需要弱勢美元。

疫情過後,經濟復蘇將成為最重要的議題,美國極有可能會尋求弱勢美元,以刺激美國出口,並鼓勵美國人使用本土製造的產品,而非進口產品,從而為美企的發展助攻,促進最大就業。

同時,白宮當局一直強調降低美國貿易逆差,如果美元走強,進一步打擊出口,這也是美國政府所不願看到的。

(美國長期處於貿易逆差狀態,美元走強將進一步衝擊其出口)

3、 不滿被剪羊毛,全球"去美元化"暗流涌動

自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以來,美元取代英鎊,世界貨幣體系步入美元時代。直至現在,美元仍然是世界的第一大貨幣。

截至2019年末,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美元排名第一,佔60.9%;在美國以外的全球貿易中,約40%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有將近60%的美元紙幣是作為全球性的價值存儲和交換媒介在國際上流通的。

(1994-2019年全球央行外匯儲備貨幣變化圖,綠線為美元,來源wikipedia)

而近些年來,這些數據並沒有出現重大的變化,這證明了美元霸權仍然堅挺,美元貶值、薅其他國家羊毛的套路,依舊是美國掠奪世界財富的"收割機"。

然而,在疫情的籠罩下,美國經濟萎縮、供給減小,美聯儲史無前例的大注水以及隨之而來的美元長期貶值,可能會過度消耗美元信用,對其他國家造成金融風險。這勢必倒逼部分國家加速推動"去美元化"進程。

例如柬埔寨,近期因為央行已經無力推行擴張性經濟政策來調控本國經濟,為了挽救企業,不得不呼籲"去美元化",號召國民重新用回本國貨幣瑞爾。

事實上,天下苦美元霸權久矣,所謂魔鬼總在細節處,"去美元化"的趨勢早已在全球範圍內暗流涌動。

首先,自2018下半年起,全球央行黃金儲備量出現明顯的上漲,有十幾個國家都在取回自己儲備在美國的黃金,如德國已取回1000多噸黃金,俄羅斯取回80%的黃金。在美元"含金量"下降後,古老的天然貨幣——黃金又煥發出光芒。

此外,3月數據顯示,世界上35個國家已經開始去美元化的過程。16個石油輸出國繞開美元進行結算,委內瑞拉、伊朗建立了獨立結算體系。35個美國的債權國中21個都在減持美債,中國也是其中一員。從大宗商品定價、國際貿易結算繞開美元,到美債的拋售,美元霸權大廈已經開始晃動。

與此同時,美元還面臨一個勁敵——主權加密貨幣。不同於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權加密貨幣是有底層資產、由國家央行背書的,從本質上講,是和紙幣類似的主權貨幣。

目前中國已經推出DCEP,成為全球首個落地的數字法幣。國際清算銀行2020年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範圍內,已經有10%的央行考慮在短期內發行法定數字貨幣,這將加快以美元為主的結算清算方式和體系被替代的進程。

4、一個美元終將被取代的故事

2011年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北京召開的全球智庫峰會上表示,"我今天發言想講一個故事,是美元替代英鎊的故事,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這句話的背景是,英國從1821年用金本位制確立了英鎊霸權,1874年美國經濟總量超過英國,但直到70年後的1944年,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後,美元才正式取代英鎊成為世界第一大貨幣,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換句話說,美元這些年打下的江山,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推翻的。

圖片來源:Historyczny ambasador

的確,由於網絡效應、路徑依賴,即便現在出現一個新興的國際化貨幣,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取代美元。

然而,全球"去美元化"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這不僅是由於前文所提的,各國對"美元收割機"有諸多不滿,還因為美國在全球的領導話語權正不斷受到侵蝕。

近年來美國走上"逆全球化"的道路,經常一言不合就"退群",濫用經濟制裁、加關稅、凍結美元資產,在推動美國經濟金融與世界脫鉤的路上越走越遠,這進一步加快了全球擺脫美元霸權的進程。

全球貨幣格局的變遷背後,是全球經濟增長極的變遷,也是國際話語權的變遷。在滄海桑田進程中,貨幣必然會經歷優勝劣汰。

如果美國政府繼續一意孤行,美元霸權將不可避免地走向終結,一個更加多極化,或者以超主權加密貨幣主導的貨幣新時代,終將到來。而本次疫情美國的放水、隨後美元的貶值,都將是故事中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