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貿資訊「2022.07.08」


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將於7月12日起在福建舉辦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7月7日表示,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將於7月12日起在福建舉辦,主會場設在廈門,7月13日舉辦論壇大會。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將以視頻形式參加今年論壇開幕式活動。

據央視新聞報道,目前論壇各項籌備工作基本就緒。論壇組委會邀請了台灣有關政黨代表、主辦單位代表,以及行業精英、社團負責人、工青婦、鄉鎮村裡、農漁水利、民間信仰等各界嘉賓以不同方式出席論壇相關活動。

朱鳳蓮表示,本屆論壇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結合、集中分散結合的方式,安排論壇大會和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版塊43場活動,12場設區市活動,線下出席論壇的台灣嘉賓約2000人。


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在中國開工建設

7月8日,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四川省雅礱江柯拉光伏電站正式開工建設。電站總投資53億元,光伏組件達200多萬塊。全部投產發電後,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噸。

據央視新聞報道,柯拉光伏電站位於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項目分布在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至4600米間,面積約16平方公里,相當於80個鳥巢的面積。電站裝機規模100萬千瓦,總投資53億元,光伏組件達200多萬塊。柯拉光伏電站通過一條500千伏輸電線路,接入今年3月剛剛全部併網發電的兩河口水電站,實現水光互補。

國投集團雅礱江公司董事長祁寧春表示:

“明年電站全部投產發電後,每年可提供20億度的清潔電能,相當於節約標準煤超60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萬噸。”


香港從台灣進口芒果中驗出新冠病毒陽性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7月6日表示,因應有台灣進口芒果樣本在澳門驗出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中心已即時加強對同類產品的檢測。6日收到衛生署的檢測報告,一個台灣進口芒果表面樣本對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據香港政府網站消息,因應近日澳門的相關檢測結果,中心隨即聯絡澳門當局跟進,並加強檢測,其間扣檢一批33箱(共重約二百公斤)由台灣進口的芒果,並抽取九個樣本進行檢測,化驗結果顯示一個芒果表面樣本對病毒檢測呈陽性。

得悉檢測結果後,中心已即時指示有關分銷商將受影響產品停售及下架,並將涉事批次的芒果全部銷毀。此外,中心亦已派員巡查有關倉庫,要求負責人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中心之後會繼續加強對同類產品的檢測。


人民幣首次成為俄羅斯外幣現金出售增長的領跑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7月7日電 俄羅斯開放銀行新聞處發布新聞稿表示,人民幣首次成為俄羅斯外幣現金出售增長的領跑者。

據該銀行數據,自5月20日起取消購買限制後,開放銀行的零售客戶增加了購買美元和歐元以外的外幣現金。

新聞稿稱:“人民幣成為了現金銷售增長的領跑者,對其需求增長了7倍,大幅超過歐洲和新興市場的貨幣。”

根據俄羅斯央行規定,俄實行美元和歐元出售的特殊制度。2022年9月9日前,只可以購買從2022年4月9日起各銀行收到的美元和歐元。



中國企業代表:中俄將發展在冶金領域的合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7月6日電 中國TCT&MANZE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兵在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舉行的活動上向衛星通訊社表示,中國企業對與俄羅斯冶金企業展開並發展合作非常有興趣。

張兵指出,中國是鋼鐵生產大國也是鋼鐵消費大國,中國既是鋼材出口大國也是進口大國。2021年中國佔全球粗鋼總產量的53%,該行業全球10大企業中有6家中國公司,全球前50強中有23家中國公司。

她稱:“當受制裁影響俄羅斯許多鋼企生產的鋼材成品、半成品無法像往常一樣出口歐洲時,中國市場對於俄羅斯鋼鐵生產企業來講無疑是非常值得關注和考慮的重要大市場之一。”美國和歐盟此前禁止進口俄羅斯冶金工業的商品。

張兵認為,在研發、設計、製造設備、機加工等各個方面完全可以與俄羅斯冶金行業同仁交換經驗,分享技術紅利和研發成果,促進俄中冶金技術的共同繁榮發展。

她說,中國鋼鐵行業自身經歷了快速發展的生命周期,鋼材生產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現在正在向整合、行業結構優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方向精進,在冶金領域,中國已經形成了自己豐富的、相對完善、完整的技術和工業設備製造體系。中國鋼鐵行業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4.2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1年的4.29萬億元人民幣。

張兵表示,中國企業有意向俄羅斯出口的商品包括金屬熱處理及加工用機床、設備體系、規格非常完善,比如熱處理爐、激光切割、車床、銑床、鑽床、拉絲機等各類設備性價比很高。據她介紹,合作空間非常大,此外,在電爐、連鑄、連軋方面生產線的設計或者升級改造、或者是部分環節的備件更換,中國企業都非常有意向和俄羅斯鋼企合作。

她稱,中國企業與俄羅斯企業的合作從未中斷過,未來合作一定會進一步加深加強加大。我們作為走出來在俄羅斯設立了分公司的中國企業,時時刻刻做好準備與我們的俄羅斯夥伴交流技術商務解決方案。


俄濱海邊疆區政府:中國為該地區的主要外國投資方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7月7日電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政府新聞處援引該邊疆區政府主席謝爾比納的話發布消息稱,中國目前已經向濱海邊疆區投資近70億盧布中國投資比重接近所有外國投資總量的50%。

謝爾比納表示:“就實際投資規模而言,在參與落實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和濱海邊疆區超前開發區項目的外國公司當中,中國位居首位。中資參與43個項目,總投資額近70億盧布,佔全部實際外商投資的46%。”

她還表示,20多年來,濱海邊疆區一直與中方在發展農業、貿易、教育和科研等領域保持着合作。

濱海邊疆區是中國通往俄羅斯西部和白俄羅斯的鐵路運輸的重要中轉站。今年6月底成功開通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至明斯克的集裝箱新班列。


俄駐哈爾濱總領事館:俄升至中國第二大海產品供應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7月7日電 據俄羅斯聯邦駐哈爾濱總領事館消息,俄羅斯在中國海產品進口結構中升至第二位,2022年1-5月,對華魚類和海產品出口增長54.1%。

消息稱:“俄羅斯已成為向中國供應海產品的領導者之一。2022年1月至5月,俄羅斯向中國魚類和海產品的出口額達9.3億美元,佔中國進口總額的13.9%。”

消息指出,在這個指標上,俄羅斯排名第二,僅次於厄瓜多爾。

總領事館表示:“過去十年,俄羅斯對中國的魚類和海產品出口平均每年增長3.7%,而在今年頭五個月,我們看到了急劇增長的動態,增幅達54.1%。”


俄駐哈爾濱總領館:中俄八個地區打算擴大經貿合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7月7日電 俄羅斯聯邦駐哈爾濱總領館7日發布聲明表示,俄中兩國八個地區表達了擴大經貿合作的意向。

聲明稱:“俄中八個地區打算擴大經貿合作。”

7月6日,俄羅斯阿穆爾州、薩哈林州猶太自治州堪察加邊疆區、濱海邊疆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以及中國黑龍江省和廣東省的代表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了兩場大型經貿合作發展活動。

活動結束後,“48家俄羅斯和中國公司簽署了商業文件,還有約200家企業表達了繼續在B2B談判中溝通的願望。”

總領館補充道:“俄羅斯駐哈爾濱總領事弗拉基米爾∙奧謝普科夫在開幕式上致辭,並在活動閉幕式上總結了成果,指出為完成兩國領導人下達的崇高任務,有必要加強互動,尋找新的合作方式,表現出靈活性和創造性。”



金磚國家將推動5G/6G、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等領域開展聯合研究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消息稱,7月6日,第八屆金磚國家通信部長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各方將提升金磚國家互聯互通水平,推動5G/6G、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等領域開展聯合研究。

工信部長肖亞慶主持會議。肖亞慶表示,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願與金磚國家通信主管部門攜手努力,落實好領導人會晤成果和共識,進一步鞏固金磚戰略夥伴關係,深化金磚國家信息通信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加強機制建設,為實現金磚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肖亞慶強調,中方願與各方一道,堅持普惠包容,提升金磚國家互聯互通水平,加快發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促進國際海陸纜建設,推動數字技術發展成果為更多人所及所享。

堅持創新驅動,培育產學研用高效協同聯動的創新網絡、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創新生態,圍繞5G/6G、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等領域開展聯合研究,激發經濟增長潛能。

堅持數字賦能,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助力製造業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發展,促進數字經濟繁榮發展。

堅持開放合作,在國際電信聯盟等多邊框架下加強立場協調,探討制定反映各方意願、尊重各方利益的數字治理國際規則,共同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


中國商務部: 中美雙方經貿團隊同意保持密切溝通加強交流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7月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美雙方經貿團隊同意保持密切溝通,落實好牽頭人達成的共識,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交流,推動經貿領域務實合作。

束珏婷在回答記者相關提問時說,7月5日上午,劉鶴副總理應約與耶倫財長舉行視頻通話。雙方就宏觀經濟形勢、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議題務實、坦誠交換了意見,交流富有建設性。

發言人表示,雙方認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加強中美宏觀政策溝通協調意義重大,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有利於中美兩國和整個世界。中方表達了對美國取消對華加征關稅和制裁、公平對待中國企業等問題的關切。

束珏婷說:“雙方經貿團隊同意保持密切溝通,落實好牽頭人達成的共識,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交流,推動經貿領域務實合作。如果有進一步消息,我們將及時發布。”


美國《華爾街日報》預測:美股下半年難挽頹勢

參考消息網7月5日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2日發表文章,指出美股市場上半年表現糟糕,未來還可能繼續惡化。全文摘編如下:

2022年已經過半,但市場開始擔心我們甚至還沒有遭遇今年一半的壞消息。

今年前六個月充滿了意外:通貨膨脹,40年來最大規模的債券拋售,歷史上罕見的科技股暴跌,以及加密貨幣的內爆。

數月來投資者忽視的迫在眉睫的風險是經濟衰退。但經濟將會下滑還是會好起來仍是未知數。

儘管投資者最終將注意力集中在衰退的不確定性上,但世界其他地方的風險也可能會打擊美國投資者。



國際能源署: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或大幅放緩

據外媒報道,國際能源署5日發布的天然氣市場最新季度報告顯示,由於受價格飆升、供應減少和經濟疲弱等因素影響,今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小幅減少,2025年之前會緩慢增加,但增速較之前預測大幅降低。

國際能源署5日發布的報告說,2021年下半年,天然氣市場出現價格上漲、供應趨緊的局面,而今年爆發的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這令天然氣需求面臨巨大壓力。

報告預計,今年全球天然氣需求預期較2021年水平縮減0.5%;預期到2025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僅比2021年增長1400億立方米,而2021年一年的增長量達到1750億立方米。

該機構對天然氣需求到2024年的增長預期相比上一次預測下調了60%。

國際能源署表示,當前創紀錄的高價和供應中斷正在損害天然氣作為一種可靠、可負擔能源的形象,並令其發展前景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天然氣原本將在滿足不斷上升的能源需求和實現能源轉型目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需求高漲,美國煤炭價格創新高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7月5日,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7月1日當周,伊利諾伊盆地煤炭現貨價格飆升至每短噸190.25美元,接近今年4月初自2005年有記錄以來首次突破100美元時所創的最高位190.55美元。阿巴拉契亞中部煤價也躍升至每短噸168.05美元,為200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數據顯示,阿巴拉契亞和伊利諾伊煤價均突破2008年的峰值水平,當時是因全球其他地區的供應混亂推升了美國煤炭的需求。而今年4月伊利諾伊煤價創最高紀錄時,阿巴拉契亞中部煤價也創2008年末以來新高,自2008年末以來首次突破100美元關口。

目前,由於夏季氣溫升高、全球用電需求增加以及煤炭燃料供應有限等原因影響,美國煤價近期迅速攀升。在供應面,烏克蘭危機擾亂了能源市場,全世界的發電企業正竭力用煤炭和天然氣保證供電。在需求面,美國的煤炭生產商這些年一直在大量關閉煤礦,現在難以滿足飆升的消耗需求。

目前,在全球煤炭出口市場,俄羅斯作為出口大國領先於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市場份額為18%。俄羅斯對歐洲的煤炭出口額達到每年80億歐元。美國能源部門預測,由於歐盟8月開始禁運,2022年俄羅斯煤炭產量將為3.651億噸,比2021年下降17%,出口量降至1.56億噸。

近年來,許多歐洲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能源結構中煤電佔比不斷縮小。然而,隨着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大幅減少,德國、奧地利、希臘荷蘭等歐洲國家近日紛紛宣布,重開煤電廠或採取措施支持煤電。

分析人士認為,歐洲國家轉向煤電實屬無奈之舉。俄羅斯是歐盟最大天然氣和原油供應國,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盟不斷升級對俄制裁,加劇歐洲國家能源短缺。專業人士指出,轉向煤電會擾亂歐洲國家的新能源發展計劃,也勢必對歐盟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產生不利影響。


歐洲天然氣交易價格自3月來首次漲破1900美元

洲際交易所(ICE)數據顯示,歐洲天然氣價格自3月9日以來首次漲破每1000立方米1900美元,漲幅達7%。

歐洲天然氣的交易價格一個月內翻了一倍。6月7日,最近的(7月)期貨結算價為880.8美元。之後,價格暴漲到近1300美元,到6月底逼近1600美元,之後在7月初,繼3月之後首次達到1800美元。

天然氣價格在4個月前達到歷史最高——3月7日創下3892美元的價格紀錄。

現在市場參與者的情緒受俄羅斯減供風險影響。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計劃7月11日至21日關閉“北溪”天然氣管道,對該管道開展計劃中的技術維護。如果不通過別的線路供氣,這或加劇歐洲市場天然氣短缺。


歐盟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每年銷售額達747.6億歐元

歐盟知識產權局官網6月30日消息:地理標誌(GIs)是歐盟的重要經濟資產,是歐盟知識產權體系的組成部分。據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和歐洲專利局(EPO)研究,GI權密集型產業在歐盟提供了近40萬個工作崗位,並為歐盟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了200多億歐元。此外,歐委會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受GI保護的產品每年銷售額為747.6億歐元,其中五分之一來自歐盟以外的出口。

工藝及工業產品領域。4月13日,歐委會提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非農產品的地理標誌保護框架,以保護歐洲工藝和工業產品的知識產權。該框架將涵蓋諸如穆拉諾玻璃、多尼戈爾粗花呢、利摩日瓷器、索林根餐具和博萊斯拉維茨陶器等產品。這些產品依賴於其地區傳統做法的獨創性和真實性。EUIPO將負責評估和批准此類產品的GI申請。


德媒:德國取代俄天然氣計劃失敗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柏林7月6日電 據德國《圖片報》消息,德國和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本人的取代俄羅斯天然氣計劃因缺乏液化天然氣船而遭到失敗。

專家們對該報表示,德國冬季將面臨“嚴重的天然氣危機”。哈貝克的取代俄羅斯天然氣計劃旨在通過海運向德國運送液化天然氣。德聯邦網絡局打算在2023年上半年進口130億立方米天然氣,以部分取代俄羅斯天然氣。《圖片報》援引德國船東協會(Reeder-Verband)代表的話寫道,然而,運輸船舶短缺導致計劃失敗。

德國船東協會代表稱:“德國商船隊中沒有可以遠距離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船隻。全球共有近500艘液化天然氣船可用,但世界其他地區的需求很大。”

德國經濟部早前還宣布,計劃租賃三個浮式液化天然氣終端。然而,據《圖片報》消息,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個類似平台獲得了運營許可。

俄羅斯在烏克蘭去軍事化特別行動開始後,歐盟已經對俄羅斯的個人、實體、金融部門和能源部門實施了六輪制裁。第六輪制裁包括部分石油禁運,制裁俄羅斯油輪、銀行和媒體等。目前,歐盟正起草第七輪對俄羅斯制裁方案,一些歐盟成員國表示,希望新制裁措施中包括對俄天然氣的禁運。

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遏制和削弱俄羅斯的政策是西方的長期戰略,其制裁對全世界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


英媒:挪威工人罷工加劇供應困境 英國或被“斷氣”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道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5日報道,挪威警告說,如果工人罷工升級,這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多達60%的天然氣供應會受到影響,因此,該國對英國的天然氣出口本周末可能中斷。

報道稱,自4日晚間罷工開始以來,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已關閉了3個油氣田。罷工的原因是,工人們要求提高工資以抵消不斷上漲的通脹。

挪威天然氣運輸管理公司5日表示,“最壞的情況是,對英國的天然氣供應可能會完全停止”,因為罷工工人計劃周六把停產範圍擴至一個向英國輸出天然氣的重要集散中心。

據行業組織英國近海能源協會稱,挪威是英國最大的天然氣來源,去年進口的挪威天然氣首次超過國內產量,滿足英國42%的總需求。在歐洲的天然氣供應總量中,挪威的供應量佔25%左右。

報道注意到,供應短缺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使企業和家庭成本急劇增加。歐洲基準天然氣價格周二上漲6%,至每兆瓦時167歐元,為3月初以來的最高水平,是一年前的5倍,後來又略有回落。英國次日交貨合約價格上升16%,至每撒姆265便士


法媒:土耳其年化通脹率達78.6% 為24年來最高點

參考消息網7月4日報道 據法新社伊斯坦布爾報道,土耳其國家統計局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今年6月年化通脹率飆升至78.6%,為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該國5月通脹率為73.5%。


滙豐銀行上調2022年越南GDP增長預期至6.9%

越南通訊社7月6日報道,滙豐銀行全球研究部剛發布的2022年7月《越南速覽報告》(Vietnam at a glance)更新了對越南市場的主要預測。滙豐銀行將越南2022年的GDP增長預期從之前的6.6%上調至6.9%,並將 2023年的增長預期從6.7%下調至6.3%。滙豐銀行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帶來的風險正在消失,放寬限制為越南恢復正常奠定了基礎。

報告顯示,重新開放兩個季度後,越南經濟復蘇在區域內表現亮眼。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7%,輕鬆超出市場預期,這也是越南自2011年來最高的季度GDP增長。由於越南3月中旬解除了限制,旅遊相關行業,特別是交通業和住宿業蓬勃發展。與此同時,第二季度零售業同比增長17%,表明家庭消費開始復蘇。失業率在本季度也降至2.3%,工作崗位數量繼續增長,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除國內需求逐漸恢復外,生產也穩步增長。2022年第二季度,越南生產同比增長超過25%;出口額同比增長超過20%。此外,紡織服裝、鞋業和機械行業均有所增長。

但滙豐銀行表示,儘管整體增長樂觀,但能源價格高企對越南的影響日益明顯。一方面,貨物價格攀升導致今年第二季度貿易赤字增加。另一方面,石油價格處於高位將影響居民的支出,使近期復蘇速度放緩。目前儘管仍處於可控水平,但價格壓力已經開始顯現。滙豐銀行還預期,從今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二季度越南通貨膨脹可能超過4%,要求國家銀行開始實施貨幣政策正常化。


2022年1-4月阿爾及利亞碳氫化合物出口超20億美元

阿爾及利亞阿文主流媒體《曙光報》6月17日發布題為《2022年1-4月阿爾及利亞非碳氫化合物出口超20億美元》的報道,全文摘編如下:

6月16日,貿易部出口跟進和支持司副司長Abdellatif El-Hawary對媒體表示,2022年1-4月阿爾及利亞非碳氫化合物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2%。雖然部分產品被禁止出口,但非碳氫化合物總出口額仍達22億美元。

他表示,阿爾及利亞決心增加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的交流,特別是考慮到今年7月初《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將開始生效。

他認為,由於距離較近,非洲市場前景看好。2021年前6個月出口額達3億美元,其中1.5億美元產品出口至西非國家,特別是邊境鄰國。


5月科威特CPI指數繼續上漲

《阿拉伯時報》7月5日消息,科威特中央統計局(CSB)數據,科2022年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52%。

CSB透露,除煙草價格同比基本持平外,其餘居民日常消費品價格普遍上漲,其中食品和飲料價格上漲8.23%,酒店和餐飲上漲2.77%,服裝和鞋類上漲6.37%,服務和雜貨上漲3.21%,交通出行上漲4.9%,通訊上漲2.29%,文娛上漲3.88%,醫療衛生上漲1.78%,房屋維修上漲2.26%,傢具和家用設施維護上漲2.27%。漲幅最大的是教育方面,達18.95%。


巴林交易所和阿布扎比交易所啟動海合會第一個數字交易所

巴林《每日論壇》7月6日報道,巴林證券交易所(BHB) 和阿布扎比證券交易所(ADX) 推出了海合會國家(GCC)第一個數字交易平台——Tabadul交易中心,旨在促進兩國之間的市場和經濟聯繫。

Tabadul的推出基於BHB與ADX 2021年11月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加強雙方合作,提高兩個市場的流動性,促進跨市場交易。Tadawul平台提供了一個集成系統,提供區域和國際證券交易所之間的交易網絡。該平台允許在巴林交易所和阿布扎比交易所之間進行境外投資,允許投資者通過兩個市場的持牌經紀人直接交易。


2022年全球伊斯蘭債券發行量將下滑

據阿聯酋《國家新聞網》7月6日報道,標準普爾全球評級預計,2022年全球伊斯蘭債券發行量將下滑至1300億美元,低於預期的1500億美元。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稱,2022年上半年,以本幣和外幣計價的伊斯蘭債券發行量下降至745億美元,而2021同期為933億美元。隨着全球利率上升和發行人融資需求下降,借貸成本繼續上升,今年全球伊斯蘭債券的發行量將下降約12%,全年的總發行量預計約1300億美元,低於2021年的1474億美元,也低於預期的1500億美元。

大多數核心伊斯蘭融資市場的伊斯蘭債券發行活動均有所減少,但土耳其、巴林和阿聯酋等少數國家“數量略高”。


納米比亞5月份貿易逆差達到46億納元

納米比亞《太陽報》7月6日報道,納米比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5月份納出口57億納元(約合3.6億美元),出口額環比凈減少3億納元,同比增加20億納元。當月進口額為102億納元(約合6.4億美元),環比增加2億納元,同比增加36億納元。近12個月納月均貿易逆差達到30億納元,報道評論稱持續貿易逆差對納GDP、就業率和國內收入產生不利影響。5月份納前五大出口市場分別為博茨瓦納、南非、贊比亞、荷蘭和剛果(金),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66.7%。前五大進口來源地分別為南非、印度、中國、秘魯和巴林。


歐盟與納米比亞就綠氫協議進行談判

綜合納米比亞《太陽報》《新時代報》7月6日報道,歐盟與納米比亞正就在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COP27)之前達成綠氫協議進行談判。國家計委主任坎喬澤(Obeth Kandjoze)表示納方與歐盟正在制定關於綠氫和綠氨的諒解備忘錄,並希望納米比亞在太陽能、風能等基礎設施和海港建設等方面可因此受益。歐盟消息人士表示還希望在獲取納資源、開展地質項目等方面取得進展。7月5日,德國政府綠氫事務特使巴克(Rainer Baake)拜會根哥布總統,就德納綠氫領域合作交換意見。巴表示,德國樂於支持納米比亞發展大規模、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的雄心,並將建立能使財政收入最大化的可持續模式給予支持。由於歐盟制定了各行業減排目標,納清潔能源有望在歐洲取得穩定市場。當前,德國政府已同意在納綠氫領域投入超過6.85億納元(4000萬歐元)的資金。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秘書長呼籲加快推動經濟一體化

坦主流媒體《衛報》《公民報》7月4日報道,3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秘書長韋姆凱萊·梅內在第46屆達累斯薩拉姆國際貿易博覽會上表示,過去幾十年中,非洲一直過度依賴向發達國家出口初級產品。當前,非洲國家必須共同努力,實現經濟一體化,否則非洲將無法獲得足夠的全球競爭力,永遠處於全球經濟的邊緣。AfCFTA是非洲經濟一體化和工業化的工具,將有效鞏固13億人口的市場,預計到2025年,該市場規模將接近8萬億美元。各國應確保到2035年,在非洲大陸內部交易的97%的商品實現零關稅。坦投資、工業和貿易部部長基賈濟表示,坦桑尼亞已經做好準備,繼續生產優質產品,抓住非洲大陸自貿區的機會,以滿足非洲乃至全球市場的需求。


駐牙買加大使陳道江拜會牙買加交通和礦業部長奧德利·肖

7月6日,駐牙買加大使陳道江拜會牙買加交通和礦業部長奧德利·肖。駐牙買加使館經商處陪同。

陳大使介紹了剛剛舉行的中國—加勒比發展中心揭牌儀式暨中國—加勒比發展交流會情況並表示,中方願同牙方一道,以兩國建交50周年為契機,推進雙方在交通和礦業等領域務實合作,攜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中牙戰略夥伴關係發展注入新活力。

奧德利·肖歡迎陳大使來牙履新並表示,牙方感謝中方長期以來向牙方提供的支持和幫助,願與中方共同辦好建交50周年慶祝活動,進一步推進兩國重點領域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兩國關係不斷邁上新台階。


蔡潤大使會見以色列中商會會長馬奕良

7月5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蔡潤會見以中商會會長馬奕良(Ilan Maor)及以中商會會員企業代表,雙方就推進中以經貿合作進行交流。我館張幸福經商公參、以色列以亞商會會長馬騰(Matan Vilnai)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