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 星期三
Nonfungible.com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NFT的平均價格從2月中旬約4000美元暴跌至上周的1400美元左右,跌幅近70%。由此,再度引發了NFT究竟是一場炒作,還是巨大長期機會的討論。
儘管拍賣行紛紛推出NFT產品,但是很多藝術家對於這一概念頗為陌生。無論是直言不了解NFT的大衛·霍克尼,還是暫停NFT產品的村上隆,當NFT與“炒鞋”“炒熊”等話題如影隨形之時,市場還需要更多時間的考驗。
01
張宗憲拍賣藏品成立藝術基金會
在中國的藝術品拍賣行業,1號拍賣號牌永遠只屬於一個人——張宗憲。4月14日,佳士得拍賣宣布,張宗憲95歲珍壽之時拍賣珍罕明宣德青花夔龍罐,拍賣所得用於成立張宗憲中國藝術基金會。
與拍場的70載情緣,也讓拍賣行業永遠的“一哥”極具辨識度:時髦華麗的西服套裝、惹眼的禮帽、一副太陽鏡,任何拍賣官都不會在他坐定前開始拍賣……
“退休不在我的計劃內。”已近期頤之年的張宗憲明確表示,自己永遠不會停止收藏藝術,而要工作到最後一天。即便是疫情也未能阻止他前往各地參加拍賣的腳步。“不停飛、不斷買”一直都是他的座右銘,他十分享受每次競投成功後走出拍場時的熱烈掌聲。
“我是張宗憲,Number one!我一定會一直收藏藝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直到最後……只要是我喜歡的東西,也確實值得收藏的,如果我買得起就一定要得到手。就算我現在是150歲,我也要得到手。”張宗憲說。
明宣德 青花夔龍紋罐 雙圈六字楷書款
高 18.3 cm 估價待詢
在眾多的博物館中,張宗憲最愛去的地方是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他說那裡對他影響巨大,可以說是對他此生最重要的知識源泉。而今,他終於要有自己的基金會了。即將於5月28日在佳士得“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中亮相的明宣德青花夔龍紋罐,拍賣所得收益將撥捐即將成立的張宗憲中國藝術基金會,以推動中國藝術教育事業及發展。此罐1988年在倫敦拍賣,張宗憲以3萬英鎊拍得並保留至今。
02
聯合國報告稱全球博物館仍十分脆弱
4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新冠疫情期間全球10.4萬家博物館現狀的報告。報告以3月開展的在線調查所得數據為基礎,結果證明全球博物館在疫情暴發一年之後依然十分脆弱。
報告指出,2020年各博物館平均閉館155天,2021年初以來很多博物館不得不再次關閉,這使得博物館參觀人數與2019年相比平均下降70%,收入減少40%到60%。同時,公共經費投入在大幅削減,已波及近一半參與調查的博物館,在某些情況下削減幅度甚至高達40%。
曾經門庭若市的盧浮宮空無一人
報告認為,長期閉館以及由此帶來的參觀人數和收入的急劇下降,對整個博物館行業都產生了影響,這一狀況尤為令人擔憂。很多博物館採用裁員的方式應對危機,顯然,這種方法並不那麼有效。報告提出相關建議,特別是敦促實施大規模數字化政策以編製藏品清單,採取措施支持相關教育、培訓和研究。
03
考古學家發現“失落的黃金之城”
法新社9日報道,考古學家在埃及盧克索外的沙漠中發現了一座古城的遺迹,並稱這是迄今為止在埃及發現的“最大的”古城遺迹,其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法老的黃金時代。
這是一座有着3000餘年歷史的古城
“彎彎曲曲的”牆圍至今保存完好
有些泥磚牆高達2.7米
供圖:ZAHI HAWASS
“扎希·哈瓦斯博士帶領的埃及團隊發現了這座被沙土淹沒的城市。”挖掘小組在9日的一份聲明中說:“這座城市有3000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阿孟霍特普三世統治時期,法老圖坦卡蒙及其繼任者阿伊時期也仍在使用。”此次發現可能是“自圖坦卡蒙陵墓以來第二重要的考古發現”。
“黃金之城”曾經的主人
以及妻子和三個女兒
攝影: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GETTY
考古學家發現了兩具不同尋常的牛的屍骸
正在研究埋葬動物的性質和目的
供圖:ZAHI HAWASS
該團隊於2020年9月開始挖掘工作,地點位於開羅以南約500公里處,在盧克索附近的拉姆西斯三世和阿孟霍特普三世神廟之間,此次出土了許多珠寶,以及彩陶器皿、聖甲蟲護身符和印有阿孟霍特普三世印章的泥磚。
聲明稱:“令研究小組大為驚訝的是,泥磚的構造在幾周之內就開始出現在各個方向,他們發掘出的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大城市遺址,城牆幾乎保存完整,房間里擺滿了日常生活的工具。”
04
台北故宮舉辦“貨郎圖”特展
宋代寫實風俗畫蔚為流行,貨郎圖更是其中的亮點,而李嵩的“貨郎圖”更是聲名顯赫。4月13日至7月14日,“畫琳琅——貨郎圖”特展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包括國寶宋李嵩的《市擔嬰戲》及重要古物清丁觀鵬的《太平春市圖》。
宋 李嵩《市擔嬰戲》
存世的四本李嵩繪《貨郎圖》分別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克利夫蘭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前三本為團扇,後一本為絹本設色手卷),除了作品,李嵩並沒有給世人留下太多信息。或許是因為年少時曾飽受人間疾苦,他的繪畫中總是充滿着對世俗苦難的關懷,以及生活的淡淡暖意。
《貨郎圖》所描繪的一個肩挑繁雜貨物的貨郎來到鄉下,婦女和兒童奔走相告,繞着貨郎團團轉的場面。在台北本中,四個小孩焦急地扯着一個婦人的衣服,相互打鬧着指着貨郎架上的東西,一個孩子甚至迫不及待地攀上貨架。有趣的是,婦女懷中正在吃奶的嬰兒竟然也向貨郎伸出一隻小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對商品的興趣。
清 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局部)
丁觀鵬於雍正年間進入宮廷供職,這幅畫描繪了新春市集的熱鬧景象,其中不乏挑擔沿街叫賣的貨郎。他們有的賣食物,有的賣玩具,堪稱是清代貨郎圖的代表。
05
龍美術館發布2021大展計劃
4月14日,龍美術館(西岸館)發布2021年展覽計劃,繼成功舉辦尹朝陽個展“浩瀚史”後,主展廳還將接連推出何多苓、瑪麗·闊思、喬治·康多和鹽田千春的個展,其中不乏國際知名藝術家的首個中國個展。
即將在4月25日開幕的何多苓個展“草·色”,由朱朱策劃,彙集何多苓1980年代至今的重要作品70餘件(套)及各類文獻,意在呈現藝術家於漫長的時間跨度之中的獨特脈絡和階段性變化。草的意象貫穿於他四十餘年的創作,也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理解他繪製的豐饒色相的線索。
06
“近距離”審視郭冰心
4月11日,郭冰心個展“近距離”在深圳美成空間開展。展覽由知名策展人莫妮卡·德瑪黛策劃,展出郭冰心於2020年至2021年的最新創作。
繪畫行為好像是一種衝動,讓郭冰心處於某種情不自禁的發作狀態。郭冰心的作品中,那些從畫面的各個角度觀察我們的目光,看似立體派的個性化重新審視,那些緊閉的嘴唇從不展露笑容,首先是對自己不苟言笑。無情地審視自己,以不同的方式扭曲自己的形象,將其放大、拉長或重疊,就如同在打碎又堆在一起的鏡子碎片里看到的那樣。藝術家做出了瘋狂反覆的努力,來通過多種視角審視自我和重新認識自我。
07
摺疊摺疊摺疊摺疊
4月14日,“摺疊摺疊摺疊摺疊”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TC101 SPACE開展。展覽由李晟曌策展,藝術家易連受邀參與第21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駐校藝術家項目,並最終形成了此次展覽,期間將舉辦個展、導覽、講座及工作坊。
易連的創作形式包括影像、裝置、攝影、繪畫等。他的作品往往基於個體的生命經驗而非純粹抽象的概念或形式,早期作品側重於圖像中的敘事、超現實場景的營造以及切身經驗中荒誕感的捕捉;近幾年的創作圍繞“他者”“溝通”等關鍵詞展開,藝術家意識到與他者“溝通”的複雜性、不可能性及多層次,試圖通過藝術的方式來獲得一種路徑,得以去連接、理解和體驗他者(人/物/生命體),也重新抵達和認識自己。
該項目為營造大學藝術氛圍,培養同學審美情操,從2016年開始,定期從全球各地及各藝術領域遴選邀請國際化水準的專業藝術家進駐校園,從事創作並與同學交流。
08
重要宮廷藝術特展打開“弘曆的世界”
4月23日,“弘曆的世界——乾隆御制詩文稿、蘭亭圖帖緙絲卷暨重要宮廷藝術特展”即將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開幕。
本次特展以首現的私人珍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詩文稿》和“緙絲之王”乾隆時期《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兩組重磅展品為軸線,涵蓋璽印、書法、緙絲、瓷器、玉器、文房硯墨、宗教法器與工藝陳設等諸多品類,百餘件宮廷藝術珍品,全面呈現乾隆宮廷藝術的成就,還原弘曆“十全老人”的帝王理想,並以此探析乾隆對18世紀的盛清及後世的深刻影響。
09
“錦繡京華”與“綠水青山”同台亮相
4月3日,國家大劇院東、西展廳迎來兩大精品展覽同時開幕,分別為東展廳的“綠水青山——國家大劇院第二屆當代青綠山水作品邀請展”,西展廳的“錦繡京華——北京主題繪畫作品展”。青綠山水所蘊含的蓬勃生命力與北京城在歲月長河中不斷變化的古貌新顏,在這春意盎然的時節裡帶給觀眾更加充盈的藝術享受。
錦繡京華——北京主題繪畫作品展
綠水青山——國家大劇院第二屆當代青綠山水作品邀請展
“錦繡京華”是國家大劇院西展廳首次舉辦繪畫主題展覽,展廳功能的變化將為觀眾帶來更多視覺藝術體驗;“綠水青山”是國家大劇院自主策劃的視覺藝術展覽品牌,該系列展自2019年推出以來,既致力於向社會大眾展示青綠山水作品之美,又體現出其中蘊含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