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眾望考744分,清華校長親自上門接,剛進門就震驚了:太窮了


2017年,龐眾望以744分成為滄州市理科狀元,被清華錄取。


臨開學,清華校長親自帶隊來到滄州吳橋龐庄村,上門來接龐眾望。一進門,校長一行被眼前所見震驚了,龐眾望的家,實在太窮了。



家裡破舊潮濕,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雜物亂堆。精神失常的父親傻傻地站着,母親想起身相迎,可是骨瘦如柴的她根本站不起來。


看到這一幕,校長眼眶都紅了,他拍拍龐眾望的肩膀說:真是想不到,這樣的環境里你還考出這樣的好成績!太了不起!我是來接你去清華報到的!


清華校長親自上門接龐眾望上學,這個消息轟動了全國。



大家都說龐眾望是“寒門貴子”,他成長成才的故事,也廣為傳誦。



1999年,龐眾望出生在河北,父親精神分裂,母親因先天性脊柱裂雙腿截肢癱瘓在床。



這個美好小生命的誕生,給家裡帶來了無盡的喜悅和歡樂。全家人把希望傾注在他身上,取名為:龐眾望。


多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小生命,一家人都不輕鬆,癱瘓的媽媽需要人照顧,爸爸狀態好時出去打零工,重擔幾乎都落在年邁的姥姥和姥爺身上。


日子非常忙碌,雖然過得辛苦,但一家人始終樂觀堅強。這個家,因為多了小眾望,多了更多的笑聲。尤其是媽媽,雖然行動不便,但是她對龐眾望的愛,一點都不會少。


在家人照顧下,小眾望漸漸長大。聰明伶俐的他,看到大人每天忙碌辛苦,他就想自己應該幫忙。



小眾望從不貪睡,每天早早起來溜下床,他就開始幹活。先掃地、燒水、收拾好房間。做完這些,他去幫媽媽洗漱、方便、清洗便盆……


小眾望5歲了,他看到媽媽做飯很辛苦,就開始學做飯。不會做,媽媽就教他。


剛開始,他只會剁土豆,灶台高他個子小夠不到,就踩在凳子上,就這樣,他學會了為家人做飯。


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外面無憂無慮地玩耍打鬧,龐眾望只是靜靜地呆在媽媽身邊,他喜歡陪着媽媽聊天、也可以隨時照顧她……



沒有玩具,沒有棒棒糖和旋轉木馬,小眾望的童年,就是圍着媽媽轉。但他從不覺得累和難受,和媽媽在一起他總是笑盈盈,看看媽媽,或者抱抱她。他說,每天能跟母親待在一起,就覺得心滿意足。


他說,從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相反,他覺得自己幸運,別人家的媽媽要外出工作,他的媽媽每天都陪在身邊,隨時能看見。


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龐眾望生在這樣的家,從無抱怨,他深深地愛着家人。



小眾望慢慢長大了,6歲時,姥爺帶他出去玩,發現下雨了沒帶傘的孩子都趕緊跑,龐眾望卻跑不動,嘴唇發紫,胸前有突出的腫塊。


姥爺沒告訴家人,他偷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查出是先天性心臟病


回家後,小眾望嘴快,立刻告訴了媽媽。


媽媽一聽立刻懵了,她也不太懂,但她特別擔心。


她最關心的是:能治嗎?要多少錢?


焦慮和恐懼煎熬着她,村裡有鄉親聽說了,都跑來勸媽媽:如果治不好怎麼辦?還是不要治了。


是啊,如果治不好,一家子都不好過。但是,不治,現在更難過。


媽媽只是想:萬一就治好了呢?


她從來沒動搖過救小眾望的決心。她開始跟親戚朋友借錢,“能說上話的,能張開嘴的,就盡量借。”



她不顧自己的身體,坐在輪椅上叫小眾望推着她出門,挨家挨戶上門說好話,懇求、借錢。


都說為母則剛,關鍵時刻,最柔弱的媽媽變得最堅強。跟在媽媽後面的小眾望,也被媽媽的勇敢深深觸動了。


善良的鄉親們毫不猶豫拿出自己的血汗錢讓媽媽湊齊了給孩子治病。


媽媽總算借到了四萬多塊,給小眾望做手術。但是要到外地去,媽媽出不了門,不能陪着去醫院。


臨出發前,媽媽把小眾望緊緊地摟在懷裡,她嘴裡默默地祈禱着,希望上蒼福佑小眾望。


小眾望住院手術的那幾天,媽媽在家裡擔驚受怕,整晚整晚睡不着,極度地挂念着孩子......


母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或許上天也憐憫這個多災多難的家,終於等來了好消息,小眾望的手術很成功,馬上就能出院回家了!


媽媽太開心了,她痛痛快快地哭了,經歷了那麼多痛苦,小眾望健康回家,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小眾望回家了,一家人非常開心,但是治病欠下的債,要還。



賢惠的媽媽不肯閑着,她顧不上行動不便,領了很多十字繡的活來家裡做,賺點錢貼補家用,爸爸也出去打零工。


小眾望還小,但他每天看到媽媽辛苦熬夜到凌晨一兩點,覺得媽媽太辛苦。幫媽媽擦臉擦手時,龐眾望發現了:“我看着很心疼,就感覺,我應該為家裡做點什麼。”


媽媽說被針扎的,做這些活能掙錢,“掙錢能給你買好吃的”。


小眾望不捨得媽媽辛苦,他也想掙錢,幫媽媽還債。


但他不知道該怎麼做。有次他路過一個工廠,在牆外發現有鐵皮,他立刻意識到可以換錢,他開心地撿起來收好。從此他有空就去撿廢鐵、塑料瓶、紙板換錢。



鐵片很鋒利,龐眾望的手經常被割傷,怕媽媽看到,他就把收到的廢品扔到姥爺那邊,不跟媽媽說。


他說“因為撿那個手上會颳得有口子,我媽媽其實從小很怕我受傷之類的,她很疼我的”。


攢了十幾塊錢,他立刻交給媽媽,媽媽深知孩子的辛苦,她微笑着,背過身才悄悄地抹眼淚。


這個家,很窮。但是他們的愛,是飽滿的,豐富的。龐眾望不缺愛。他知足,感恩,努力。


小學的幾年,龐眾望一直在撿鐵皮。為了不影響上課,他就中午去撿,下午放學後去撿。小小年紀,他把一切平衡得很好。上課、做作業,保證成績優秀;其餘時間出去撿鐵皮,回到家立刻要做飯。



6年,他一直堅持撿鐵皮。初中住校後,才停下來。


龐眾望讀初二這年,家裡又遇到一個大坎。媽媽因為想着還債,又為了把好吃的都盡量留給龐眾望吃,她長期營養不良嚴重貧血,住院了。


龐眾望特別害怕,他像媽媽關心他一樣,特別害怕媽媽救不過來。他立刻請假回來照顧媽媽。


龐眾望小時候做手術借的錢剛剛還完,媽媽的住院又要四五千。這次,輪到龐眾望挨家挨戶去為媽媽借錢了。


爸爸不能去,龐眾望一個人在醫院照顧媽媽,他想盡辦法省錢。一有空就去醫院旁的小飯店打零工。他每天到菜市場逛,撿些爛菜葉,借用別人店的鍋炒熟,順便給媽媽買些簡單的飯菜送給媽媽吃……


十多歲的龐眾望突然意識到,他要頂起這個家,因為他是全家人的希望。


為了這個家,他一定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


龐眾望在家,是個勤勞乖巧的好孩子;在學校他一向都非常優秀。他陽光開朗愛笑,老師同學們只知道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龐眾望從不主動說家庭的困難。



在龐眾望破舊、黯淡的家裡,牆上貼着一張張紅色的獎狀。那是家裡唯一的亮色。一張張獎狀,寫着龐眾望從小到大的成績,也是他一步步前進的腳印。


龐眾望讀高中時,他的成績一直穩定,在全校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大家都好奇,從來不上課外班的他,用什麼秘訣穩坐學霸之位?


龐眾望說起來卻是雲淡風輕,他說:是我媽媽教我的,她說過,你面對什麼,你就去解決什麼。


他說,他就喜歡鑽研,死磕,有時候就一道題,他能從早上做到晚上,這種堅持到底的習慣,讓他追求極致,也大大鍛煉思維能力。


龐眾望愛學習,還是緣自於媽媽,媽媽從小跟他說,我自己一輩子沒讀過書,我可羨慕讀書的了。你要好好讀書,盡量讀好書。



媽媽說,你是我最大的希望。


特別心疼龐眾望,他沒有正常的童年,也不能享受生活。但困難磨礪他,讓他強大。生活那麼難,他總是陽光、堅強,有力;學習任務那麼重,他從來都不怵,他善於解決難點,輕鬆當學霸。


這個家是不幸的,實在太苦了。所幸的是,他們一直相親相愛,從不認輸,頑強與命運搏鬥。



龐眾望用好成績和獎狀回報家人,每次給媽媽報好成績,都是媽媽最快樂的時刻。


他盡量陪媽媽解悶,有時間就給媽媽講外面的事,聊社會上的熱點和新聞,興趣來時,他會給媽媽背幾首古詩。



遇到天氣好,陽光燦爛,龐眾望就帶媽媽出門,推着媽媽的輪椅走在村子的小道上,轉轉逛逛,與鄉親們聊天嘮家常。


這樣的時刻,最溫暖。


鄉親們非常疼愛龐眾望,他們時不時拿些好東西接濟龐眾望。哪家做了好吃的,就送一碗過來給他吃。


2014年9月,成績優異的龐眾望順利考入吳橋中學。學校離家五十多里遠,他一個月只能回來一次。龐眾望怕媽媽在家寂寞時會想他。


快開學了,他把偷偷準備好的三十封信交給媽媽。每封信都有標註日期,他交代媽媽每天只能讀一封,還托姥爺讀給媽媽聽。


這些信讓媽媽感動得流淚。有的信叮囑媽媽,要她怎麼做,有的寫着媽媽生活的安排;有的別出心裁,給媽媽講個笑話,有的寫一些學校見聞……



母子連心,他遠在外地求學,卻早早把心安在媽媽身邊。預見到媽媽的思念,知道媽媽的苦。他的乖巧和孝心,解了媽媽思念之苦,又讓媽媽每天過得踏實。


龐眾望曾在日記里寫道:“既然苦難選擇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



他在學校除了讀書,就會把考試成績訂起來,把獎狀收好,擠時間寫學習和生活的感悟,全部記在筆記里,這也是他送給媽媽的特殊禮物。


龐眾望一直牽掛着家裡。他總說,姥姥姥爺辛苦了。他計劃有能力了要自己照顧媽媽,把媽媽接到大城市去住。


2017年,龐眾望高考考了684分,他又以優秀的綜合表現通過清華大學自強計劃”,以744分被清華錄取。



開學前,清華校長親自帶隊上門來接他,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看到校長時,龐眾望還真不敢置信,他靦腆地說:“我真的能上清華了嗎?”


他當然能上了!在艱難困苦中從不放棄,用奮鬥改寫命運,成為溫暖勵志正能量的好男兒,他特別有資格成為清華學子。


龐眾望自強自立成才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很多媒體爭相報道。很多熱心人想資助他。


但是,龐眾望婉拒了。他說,我的家庭很溫暖,媽媽很了不起,姥姥姥爺很愛我,我不缺什麼。高考結束後,他立刻找了兩份家教開始工作。


在清華讀書的四年,龐眾望一直成績優異,連續獲得學習進步獎。他積极參加學校的活動,為班級出力,品學兼優的他還當了團支書。


學習任務很重,但是龐眾望合理分配時間精力,課餘時間他還去勤工儉學。


四年過去了,龐眾望畢業了,還獲得了直接攻讀博士的資格,8月份他將回清華大學讀書,實現他工程師的夢想。



今年,網上流傳着一封中科院博士的《致謝信》:“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



博士黃國平小時候跟龐眾望,家裡窮苦。沒錢讀書,他釣魚、抓黃鱔、出租水牛……


沒傘,雨天被淋濕也要上學;沒鞋,夏天光腳踩在滾燙的大路上;天寒挨凍也要讀書……


後來黃國平如願進入中科院深造成為博士生。他說,“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龐眾望的成才也一樣,赤腳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別人想不到的苦,才以今天的優秀站在我們面前。



很多人都說,寒門出貴子。寒門的孩子,他們赤着雙腳,即使被扎出血,也要不顧一切往前蹚;他們沒有傘,在雨里只能奔跑得更快,才能跑得過苦難。


堅持努力,破釜沉舟,人生才有曙光!以此共勉。


. END .


【文| 雲淡風輕】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5年前,花50萬“買精生子”慘遭網友痛批的女子,現在後悔了嗎?

2年前,說“誰給40萬救我父親我就嫁誰”的河南女孩,後來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