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助力烏克蘭的反攻行動,英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其最先進的“風暴陰影”隱身巡航導彈。
根據外媒近日報道,英國向烏克蘭提供了“風暴陰影”巡航導彈,報道稱,該導彈是一種具備隱身能力的遠程巡航導彈,由英國和法國聯合開發,通常從空中發射。一位美國高級軍事官員強調,這款導彈在射程角度上真正改變了棋局。那麼,“風暴陰影”導彈真的能成為改變棋局的武器嗎?

“風暴陰影”導彈採用了隱身設計,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
性能不俗的“風暴陰影”
提到巡航導彈,大眾都會想到美國的“戰斧”,海灣戰爭中,在開戰初期的48個小時內,美國海軍發射了185枚“戰斧”巡航導彈,主要攻擊伊拉克的重要戰略目標,包括總統府、空軍指揮中心、防空指揮中心等,支持聯軍後續軍事行動的開展。在接下來的多場局部戰爭中,巡航導彈仍然充當“開路先鋒”的角色,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共發射了955枚巡航導彈,摧毀了大量高價值目標。
在此次俄烏衝突中,巡航導彈也被大量使用,比如在開戰第一天,俄羅斯三軍就使用多種巡航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對烏軍防空陣地、指揮中心和機場等關鍵目標進行突襲,使用了海基的“口徑”系列、陸基的“伊斯坎德爾”-K以及空基的Kh-101/505等巡航導彈,在後續的作戰中,也頻繁使用巡航導彈打擊烏軍重要目標。
在遠程打擊方面,開戰之初,烏克蘭只有部分蘇聯遺留下來的“圓點”-U戰術彈道導彈,發揮的作用有限;進入下半年後,戰場上的消耗讓烏軍無法發動更多打擊。為了彌補遠程打擊的不足,烏克蘭一方面將現役的圖-141和UJ-22等無人機改為自殺式無人機;另一方面則是隔三差五要求西方國家提供“陸軍戰術彈道導彈”,美國、英國等國迫於俄羅斯的壓力,只提供了“海馬斯”火箭炮,直到“風暴陰影”導彈的到來,這也是西方國家目前向烏軍提供的射程最遠的武器。

在西方國家的幫助下,烏克蘭空軍的米格-29具備發射美製AMG-88反輻射導彈的能力。
“風暴陰影”導彈是英法在“阿帕奇”(Apache)反跑道導彈基礎上研製的一款空射巡航導彈,英國將該導彈命名為“風暴陰影”,法國則命名為SCALP(“斯卡普”),後期法國又在SCALP導彈基礎上研製了MdCN海基巡航導彈,可由軍艦和潛艇發射。“風暴陰影”導彈長5.1米,重1.3噸,採用渦噴發動機,標準型射程大於250千米,增程型超過400千米,可攜帶450千克重的鑽地高爆彈頭。
“風暴陰影”巡航導彈性能上有兩個地方值得關註:一是採用了隱身設計;二是採用了先進的複合制導方式,命中精度高。為了提高隱身能力,導彈採用了有助於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的尖點稜錐形和矩形彈體,摺疊彈翼、發動機進氣口和尾翼也考慮了隱身設計,此外,在紅外隱身方面,導彈也採用了多種措施。通過多種措施,“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的隱身能力強於未採用隱身設計的導彈。在制導方面,該導彈採用慣導+GPS+景像匹配+末端紅外成像的複合制導方式,不僅抗干擾能力強,而且還能提升導彈的命中精度。
“風暴陰影”巡航導彈裝備部隊後經歷了多次實戰的考驗。第一次實戰是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期間,英國空軍“狂風”攻擊機曾使用該型導彈攻擊伊拉克境內的重要目標。第二次實戰是在2011年的多國空襲利比亞期間,當時英軍、法國空軍和意大利空軍的戰機使用了“風暴陰影”/“斯卡普”巡航導彈攻擊利比亞卡扎菲政府軍的目標。第三次實戰是在2018年4月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軍事打擊行動中使用。目前,還沒有該型導彈被防空火力攔截的信息,側面證明該導彈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

“颱風”戰鬥機機翼下掛載的“風暴陰影”導彈。
“風暴陰影”會給戰局帶來多少影響
對於援助的數量和發射平台,英國和烏克蘭方面都沒有向外界披露。“風暴陰影”是一種空射巡航導彈,如果像英國援助烏克蘭的“硫磺石”近程空地導彈那樣改為陸射,由於採用噴氣式發動機,則需要增加火箭助推器,改動比較大,因此有可能在西方國家的幫助下集成在烏克蘭空軍的現役戰機——米格-29和蘇-24的可能性比較大,此前在西方國家的幫助下已經將AGM-88A反輻射導彈集成在米格-29戰鬥機上。在目標信息獲取方面,北約國家會提供,基本不需要烏軍操心,烏軍戰鬥機只要完成發射任務即可。
不管是射程超過250千米的標準型,還是射程超過400千米的增程型,“風暴陰影”導彈到來對於烏軍來說都是雪中送炭。此前,烏克蘭多次要求西方國家提供的美製地對地“陸軍戰術導彈”(ATACMS),但未能成功,“風暴陰影”導彈的標準型與“陸軍戰術導彈”的射程能力相差無幾,改進型則超過。該導彈的到來將賦予烏軍一定的遠程打擊能力,可用於打擊俄軍和烏東兩州武裝力量的縱深目標,比如油庫、指揮所和兵力集結地等關鍵目標,配合烏軍的反攻行動。
烏軍反攻行動是近一段時間以來俄烏衝突中最受關注的話題。5月13日,據瓦格納領導人普里戈金的說法,烏軍突然在阿特木斯克南北兩翼發起了一定規模的反擊,在其它戰線上也都發生了反擊。根據美媒的報道,烏軍為大反攻準備了9個旅,這些旅裝備了近半年來西方提供的各種坦克和裝甲車及火炮。如果大反攻開始,“風暴陰影”導彈將與“海馬斯”火箭炮和少量的“雷霆”-2戰術彈道導彈一道,用於打擊關鍵目標,配合反擊行動。

“風暴陰影”導彈多次參加實戰,圖為攜帶了4枚該型導彈的英國“狂風”攻擊機。
“海馬斯”火箭炮可以說是俄軍的心腹大患,“打了就跑”的戰術讓俄軍很難及時摧毀。今年1月,俄軍一處臨時部署點遭到烏方“海馬斯”多管火箭炮打擊,俄方稱俄軍在此次襲擊中有63人死亡。烏軍承認實施此次打擊,但公布的俄軍死亡人數多達約400人。近一段時間以來,有消息稱,“海馬斯”火箭炮的作戰效率在下降,可能是因為俄羅斯採用了新的干擾設備,非常依賴衛星導航的制導火箭彈命中精度下降,而“風暴陰影”導彈配備了末端成像制導設備,抗干擾能力較強,而且低空飛行並有隱身能力加持,很可能成為令俄軍更加頭疼的武器。
在筆者看來,英國同意援助烏克蘭“風暴陰影”導彈除了增強烏軍遠程打擊能力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第一個目的是通過與強敵作戰檢驗武器性能和新戰術。以往該導彈使用的場景均是與弱國作戰,在一邊倒的情況下,這些導彈基本沒有對手,而俄烏戰場不同,俄軍基本掌握了制空權,並且具備很強的防空能力,“風暴陰影”導彈作戰效能如何需要進一步檢驗。目前,在俄烏戰場已經發現了美國的ADM-160空射誘餌,很可能是配合該導彈作戰的一種戰術,掩護“風暴陰影”導彈突防作戰,提升作戰效能。據報道,距離前線90-100公里的盧甘斯克市12日遭到兩枚烏軍的彈道導彈或巡航導彈攻擊,一座工廠和一座儲油設施被擊中。
第二個目的是通過切香腸式的軍援方式試探俄羅斯的反應。俄烏衝突之前,北約國家只敢援助一些反坦克導彈、便攜式導彈等輕武器,後續慢慢擴展到遠程防空導彈、空地導彈、戰鬥機和主戰坦克等重型武器,至於遠程武器更是小心翼翼,在“風暴陰影”導彈之前,援助的射程最遠的陸戰武器是“海馬斯”火箭炮,最大射程接近80公里。“風暴陰影”導彈之後,北約國家可能就探討援助更多的巡航導彈,甚至戰術彈道導彈。
據報道,“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的射程可以深入到烏東的俄控地區。一名西方官員表示,英國已經得到烏克蘭政府的保證,這些導彈將只在烏克蘭主權領土內使用,而不是在俄羅斯境內。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對英國向烏克蘭提供“風暴陰影”巡航導彈持負面態度,俄羅斯方面會採取必要的回應措施。
對於“風暴陰影”巡航導彈對戰局的影響,筆者認為主要取決於數量,如果數量超過上百枚甚至幾百枚,那對俄軍的威脅還是比較大的,但俄羅斯也會想方設法降低該導彈帶來的影響,因此,雙方圍繞這種導彈如何攻防作戰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