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騙敗光家產,一夜間從地主變僱農,晚年和一條老牛相依為命

2023年07月06日20:03:37 熱門 1583

文/狐

他被騙敗光家產,一夜間從地主變僱農,晚年和一條老牛相依為命 - 天天要聞

狐狸:歡迎關注

序言

1993年,作家余華出版了長篇小說《活着》,刻畫了一個底層農民掙扎的一生,引起了轟動。時隔一年後,張藝謀將這個故事改編,搬上了大熒幕。余華本人也因這篇小說,被授予了法蘭西文學和藝術勳章,受到國際上的廣泛關注。《活着》先後被翻譯成韓文、日文、英文等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余華在小說麥田新版的序言中,談及了他創作"福貴"這個人物想要表達的意義:"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余華在描寫這個故事時,將所有底層民眾的苦難,都加在了"福貴"這個人物身上。一個敗光家產的富家少爺,在父親去世後,不得不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然而,悲慘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先後離世,留下了福貴獨自面對生活。

在這一系列的打擊下,福貴表現出一個小人物頑強的"求生欲"。他會因為妻子的離世而痛苦,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生的希望。他同情曾經在家裡做過長工的長根,他同情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友春生。他對生活充滿希望,他對生命無限尊重,他會用自己積攢的所有錢,在屠戶刀下救下一條待宰的老牛,陪他走過生命的最後時光。他的遭遇令讀者同情,也不禁讓我們反思: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

他被騙敗光家產,一夜間從地主變僱農,晚年和一條老牛相依為命 - 天天要聞

《活着》:余華

福貴:舊時代尾巴上泡在蜜糖罐里的蛆蟲

故事的開頭,福貴的家境還沒有敗落。他爹(徐老爺)和他,是遠近聞名的闊老爺和闊少爺,走起路來很響,那是錢幣撞擊發出來的聲音。徐老爺最喜歡做的事,是每天去自家的地里轉轉。每當這時,幹活的僱農會抬起頭來,放下手裡的農活,尊敬地喊一聲,"老爺"。福貴最喜歡的,是去城裡嫖妓和賭博。於他而言,這是重要的事情,會讓他的生活變得有意義,否則會整天有氣無力。

福貴是他爹的孽子,他從來沒有想過光宗耀祖。只想守着自家的田產,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徐老爺為此唉聲嘆氣時,他會不屑一顧,"憑什麼讓我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過,去想光宗耀祖這些累人的事。"此時,他也會調侃地勸慰父親一聲,"你別犯愁啦,我兒子會光宗耀祖的。"

他被騙敗光家產,一夜間從地主變僱農,晚年和一條老牛相依為命 - 天天要聞

《活着》改編電視劇《福貴》;劇照

日子如果這樣過下去也沒錯,至少在福貴看來,他是不用受苦的,他有花不完的錢。他的妻子是城裡米商的女兒,家境不錯。有錢人嫁給有錢人,錢堆成堆,錢就在上面嘩嘩地流,越堆越多。這樣的生活沒準會持續下去,如果他沒有沾染上賭博的話。

"錢是最危險也是最甜美的魔性之物。"(《賭博默示錄》)

賭桌上的事,十賭九輸,福貴想要的就是這種刺激感。直到他被龍二設計輸光了家產,一夜之間從徐家少爺變成了泥腿子。福貴像只瘟雞似的走出了青樓,站在無人的大街上,第一次感到了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在富貴敗光家產之前,他的人生是幸福的,他的生活卻是沒有意義的。他找不到生活的樂趣,只能通過嫖妓和賭博來刺激自己已經麻木的神經。打個比方的話,他就像舊時代尾巴上泡在蜜糖罐里的蛆蟲,渾渾噩噩,了無生氣。余華筆下,福貴在破產之前,從來沒有真正的活過。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米開朗琪羅羅曼·羅蘭

他被騙敗光家產,一夜間從地主變僱農,晚年和一條老牛相依為命 - 天天要聞

《活着》同名電影片段;葛優飾演福貴

磨礪:《老黑奴》與《約伯記》的生活啟示

余華在中文版的序言里寫到,作家要表達與之朝夕相處的現實,他常常會感到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都在訴說著醜惡和陰險。余華自己也一直在解決自我和現實的緊張關係。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他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有感於歌詞里充斥的對於生活的希望,他創作了《活着》。

《老黑奴》(《old black Joe》)是史蒂芬·柯林斯·福斯特於1860年離開家鄉彼得斯伯格時創作的最後一首歌,講述了一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他依然友好對待這個世界的故事。在創作這首歌時,作者福斯特本人也是孑然一身,背井離鄉。

我在音樂平台上,搜到了這首歌的兩個版本。老版像是教堂里的吟唱,曲調緩慢悠揚,平和敘述,像是對老朋友的低聲喃語。新版節奏歡快,三人合唱,偏向於節日舞曲,充滿着迎接老朋友歸來的喜悅。不斷疊唱的"I'm coming",像極了對待生活的樂觀歡唱!

他被騙敗光家產,一夜間從地主變僱農,晚年和一條老牛相依為命 - 天天要聞

《老黑奴》創作背景簡介

生活中的苦難,都是磨礪和考驗。背棄了生活選擇墮落的人,終究也會被生活拋棄。聖經》舊約中的《約伯記》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義人(約伯)信奉上帝,樂善好施,卻無端遭受災禍。義人覺得毫無道理,便與友人和上帝一起辯論。上帝最後並沒有回答義人的問題。耶穌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可能。"

上帝沒有拋棄約伯,但給了他考驗。約伯同樣沒有失去期盼,也沒有因此詛咒上帝。猶太人和早期的基督教學者,均認為《約伯記》的執筆者是猶太人的領導者摩西。在猶太人深受魔鬼污染不得不踏上漂泊之路時,是摩西帶領着猶太人,為他們指引方向,擺脫被奴役的悲慘命運。

生活需要在不斷被打擊下,依然保持樂觀。沒有敗光家產前的福貴,是不懂得這個道理的。而在敗光家產後,他親自挑着兩筐滿滿的銅錢還債,肩膀都被磨破時,他明白了。失去財富的福貴,租了五畝地討生活,吃着母親挖來的野菜,在戰場上苟活,戰後迫不及待地回家與親人團聚,這時的他,才是真正的活着。

他被騙敗光家產,一夜間從地主變僱農,晚年和一條老牛相依為命 - 天天要聞

《約伯記》三十二章;以利戶加入辯論

破境:命運與苦難糾纏,學會接受是活人的希望

福貴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但這一切只是磨難的開始。妻子被老丈人接回娘家了,走的時候風風光光,花轎鑼鼓好不熱鬧,讓福貴心裡痛苦難當。老丈人大罵他是"畜生",從前放蕩的報應呢?現在生活一股腦全還給了他。

福貴的後半生過得極其辛苦,厄運總是纏着他不放。兒子有慶,在給校長獻血時失血過多死了;女兒鳳霞好不容易嫁了人,沒過幾天好日子,生孩子時難產死了;妻子得了軟骨病,病卧床頭幾年後死了;女婿二喜一人帶着孩子,在幹活時被兩排水泥板夾死了;外孫苦根吃多了豆子,噎死了。

他被騙敗光家產,一夜間從地主變僱農,晚年和一條老牛相依為命 - 天天要聞

《活着》改編電視劇《福貴》;劇照

越往後,余華在描寫角色死亡時越簡單。有時候,還沒反應過來,就看到一句,他死了。美國《西雅圖時報》書評,"余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閱讀。"

死亡接踵而至,作為讀者,我們不禁疑惑:到底是什麼,支撐着福貴繼續活下去?余華自己在韓文版的序言里寫到,"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

無他,只是承受。活着是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其他什麼外物。馬可·奧勒留是古羅馬黃金時代的五賢帝之一,被譽為"哲學家皇帝"。他在著作《沉思錄》中對於"生命和苦難"的關係有這樣一段解釋:在你身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早已為你準備好的,生命中的因果在永恆中將你和所發生的事交織在一起。

他被騙敗光家產,一夜間從地主變僱農,晚年和一條老牛相依為命 - 天天要聞

《沉思錄》

福貴坦然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接受他生命中遇到的一切,他和生活和解了。所以最後,他從屠戶的刀下買下了一條待宰的老牛,在對生命的敬畏中,一起走向生命的終點。命運中苦難還存在,但余華相信,福貴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這就是支撐他活下去的動力。

狐沐說

《活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現實主義小說。余華以主人公福貴的視角,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活着的意義是什麼?余華多次強調,活着就是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其他事物。從渾渾噩噩生活的紙醉金迷,到面對生活困境的豁然通達,福貴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我們需要學習的,是福貴對於生命的敬畏和面對苦難時內心的平和。這種對生命哲學意義上的思辨,是本書最寶貴的,也是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


參考資料:《活着》.余華 《約伯記》《老黑奴》《沉思錄》

聲明:本文系"狐沐說史"原創內容,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是原創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作者,更多優質內容等你來看,讓你的空閑時間更有趣。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