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就是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日子,但是悶熱程度也不能小覷,小暑過後天氣便會越來越熱。
小暑也是夏季高溫真正開始,炎熱的氣溫讓人不適,但是對於農作物而言,正是生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溫度和濕度對莊稼的收穫非常有影響。
在一些地區,還會舉行豐收祭祀、祈福儀式等等慶典活動,小暑的飲食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天氣炎熱,人們應該調整飲食習慣,偏向清淡、清涼的食物。
小暑將至,記住“不做4事,不吃2物”,家人少生病,平安過伏天。
▲不做4事
一、不要劇烈運動
小暑氣溫本來就高,身體消耗大量熱量,再加上劇烈運動會加重身體產生熱量,血液加速流通,隨之,體溫也會偏高,人就會容易脫水,電解質失去平衡等身體不適的癥狀。
所以氣溫逐漸升高,不要劇烈運動,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從而影響睡眠。
二、不要去潮濕陰暗的地方
小暑前後正是梅雨季節,最近降水量比較多,空氣的濕度也比較大,很多蚊蟲出沒,像小河邊、小樹林等一些地方,比較陰暗潮濕,蚊蟲也比較多,要減少這些蚊蟲的叮咬,可能有細菌病毒。
三、不要過度貪涼
天氣炎熱,很多人都是一天24小時開着空調,涼快的很,但是這樣會對身體健康有影響。
長時間處於過度涼快的環境,毛細血管就會收縮,手腳就會冰涼,血液流通不暢,寒氣就會入體,引起關節疼痛的癥狀。
同時也不要多吃冰淇淋,會增加腸胃的負擔,關節疼痛,引起消化不良。
四、不要暴飲暴食
夏季,體內熱量堆積比較多,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是要“減負”,不可以暴飲暴食,而且在夏季腸胃病爆發率比較高,過度的飲食會增加胃酸的分泌,會刺激腸胃。
▲不吃2物
一、不吃辛辣食物
辣味雖然可以暴汗,除濕氣,但是辛辣的食物也會增加腸胃負擔,刺激腸胃和口腔,夏季吃辣的,還會引起上火等癥狀。
二、不吃生冷海鮮
很多人喜歡吃生腌的海鮮等等,雖然美味,但是生的東西沒有經過高溫殺菌消毒,始終是不安全的,特別是夏季,蟲蠅比較多,不小心被叮了之後,就會變質,吃下去就會拉肚子,引起腸胃不適。
夏季,要想養生,記得多喝2款湯:
一、鯽魚蝦湯
準備食材:鯽魚、秀珍菇、白玉菇、羅氏蝦、蔥、姜、
製作方式:
1、將魚清洗乾淨,把內臟都處理掉,肚子里的黑膜也要搓掉,在魚肚子上面划上幾刀;
2、海鮮菇清洗,瀝干水分;蝦直接洗乾淨,剪掉蝦須備用;
3、鍋中倒入適量油,燒熱將魚放入進去,煎至金黃,倒入足量的熱水,蓋上蓋子大火煮開;
4、水開之後,將海香菇放入進去,將湯汁煮到弄白;
5、接着放入蝦,也煮到變色;
6、最後撒上一些鹽和白鬍椒即可。
二、海鮮湯羹
準備食材:鮮貝、蟹棒、萵筍、澱粉、鹽
製作方式:
1、蟹棒去皮,撕成細細的絲;萵筍去皮,也切成細絲;
2、鮮貝也用水清洗乾淨,切成細絲,也可以整顆一起煮;
3、往鍋裡頭倒水,切好的萵筍絲倒進去煮軟,接着放入所有的細絲,加入一些鹽,一起煮;
4、用勺子攪拌均勻後,淋入一些水澱粉溶液,即可。
(榴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