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間,被稱為“青年軍”的南京同曦戰勝廣東東莞大益,結束了球隊對陣廣東尷尬的18連敗歷史。一支上賽季排在倒數的球隊本賽季在球員兼教練西熱力江帶領之下異軍突起,這種以下克上的精彩橋段顯然讓人熱血上涌。比起如火如荼的中職籃,中國足球到底差在哪裡,中職籃到底有多少東西是我們沒有的?
首先是信息公開。中職籃的信息公開實際上在過去幾年屢遭詬病,甚至被“遼粵球迷聯手圍攻”。在2018賽季因為進階數據不全“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之後,中職籃痛定思痛。不僅簽下貝泰科技進行專業進階數據分析,更是直接開設CBA聯賽官方網站,進行官方數據公開。同樣作為國家級最上級賽事,中超聯賽官網在百度第一頁找不到。新浪體育曾在2015年受權建設中超聯賽官網,但是那個所謂的官網所有信息也只停留在2016年。至於中超聯賽簽約世界數據巨頭OPTA的新聞,可能更是早已湮沒在了浩如煙海的信息之中。
除此之外,中職籃的吸金能力遠強於中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畢竟沙特阿美集團超大額贊助珠玉在前。而中超縱使陳戌源和其他官員使出萬般解數,最終找到的新贊助商仍然只有雪佛龍一位。當CBA已經開始評選卡特彼勒月度最佳防守人和戰馬最佳新秀的時候,我們仍然只能看着中超英雄抱殘守缺。當中職籃球迷拎着一張圖怒斥對手球迷“我們家後衛是最佳防守人”的時候,我們甚至看個中超衍生漫畫都得四處尋找。在商業開發上中國足球和中職籃的差距在姚明上台之後正在被拉的越來越大。
對於數據不全,我想展開來說。對於很多樂於分析球員的硬核球迷,比賽進階數據和比賽報告是必須的。我有一位朋友目前在巴西從事中國足球賽事的自發推廣工作(類似我,大洋洲足球專欄,他開了個中國足球新聞),他就經常和我抱怨中國足球聯賽沒有比賽報告,各個APP的文字直播又不夠詳盡。再加上版權壁壘,導致他想看到中國聯賽的詳細數據都需要自己統計。
而在CBA的比賽報告中,在比賽事件這個欄位記載了比賽中每一回合攻防的情況,甚至會出現六秒之內三條文字敘述的情況。籃球迷仍然認為可以做得更好(此前就有球迷要求CBA在敘述攻防的時候寫上防守人選位,而且獲得了高贊),但是在足球迷看來這簡直令人震驚。因為CBA的文字報告真的是持球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寫到。而在歷史數據方面,中職籃自發考證了過去十幾年的歷史數據。雖然存在數據不全,但是大家得知道,中國足球哪怕十年之前的數據都是球迷自發統計的,和官方沒什麼太大關係。如果說中國足球研究院是足協“逼出來的”,那麼中職籃就讓球迷“無需成為研究員”
另外一點則是裁判工作。CBA因為不再常態化公開裁判報告(過去一年都沒有公開過一份裁判報告)而飽受質疑,但是CSL的球迷就從來沒見過裁判報告和第四官員報告。在中職籃官網的執裁頁面,中職籃用視頻的方式列舉了籃球場上絕大多數的犯規,並且給出了建議的判罰。這種“模範判罰公開”在中超聯賽這兒也是沒有的。似乎足協裁委會從來沒想過這些東西要公開,總是讓球迷自己去翻IFAB的足球規則。這樣既不利於輿論,也不利於球迷對運動的理解。例如在昨天南京同曦的比賽中,南京外援被廣東隊球員攻擊襠部,主裁判做出了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的處理,馬上就有球迷指出根據CBA模範判罰應當判罰奪取比賽權力(可理解為罰出場)。雖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對於一個健康的聯賽而言,判罰尺度公開透明是第一要務。
除此之外再聊聊體校合作。還記得成都體育學院沒能成功參加的2022年中冠聯賽嗎?對於足球領域而言,體校合作才剛剛開始。但是在籃球場上,體校合作早已通過選秀的方式徹底打通。清華才子王嵐嶔、礦大投手趙柏清、北大國關狀元秀王少傑都早已成為籃球圈的佳話,但是這種奇蹟想要發生在足球場目前來看還遙遙無期。時至今日,很多硬核籃球迷早已開始統計“耐高”高中生聯賽的五星高中生和CUBA湧現的職業潛力股,但是我們的大足聯賽甚至沒法和中冠的強度接軌,中青賽接軌職業看起來更像是美好的嘗試。
中職籃改革選秀制度之初,姚明也遭到了漫天炮轟,甚至有不少球迷喊出了姚明下課的口號。但是最終選秀為CBA提供了不少的強手乃至國手,締造了一段段屬於中國籃球的新的歷史。我們足球界是不是也可以步子邁的稍微大一點,不要因為害怕扯到自己就固步自封。大規模推進青年聯賽的舉辦和轉播,把規模擴大再擴大,強度提升再提升。組織球迷觀看青訓賽事,締造一些從青訓直接躍升到職業一隊的佳話。
(這種賽事包裝你以為是CBA?這是中國高中生籃球聯賽)
比起中職籃,我們還有很多差距,例如官方合同。姚明上任之初就出台了官方合同制度,逐步廢除各個俱樂部自行給球員簽署的合同,用官方撰寫的多套合同來替代。標準合同的好處就是最大限度取締了陰陽合同,合同均為CBA撰寫,每一個檔次的合同薪資、獎金固定,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工資公開。事實上,CBA所有球員的工資全部通過註冊詳情在官網公開,只需要把球員的合同檔次和各個檔次標準合同的金額一一對應,就能得出CBA球員拿到的錢。這種公開中國足球職業化三十餘年,見所未見。
當然了,對於普通球迷而言,最大的差距可能還是傳播力。中職籃層面,無論是一帥解千愁的遼籃主帥楊鳴或是“果籃大隊”“青年近衛軍”南京同曦,都早已完成破圈傳播。“西熱力江給西指導送果籃”這種爆梗伴隨着南京同曦戰績逐步上升更是成為了籃球迷乃至體育迷口耳相傳的故事。但是在足球的傳播層面,我們能看到的只有事故。球隊之間互相攻訐的破圈力度遠超於正面事件,許多媒體工作者多次抱怨“講故事都沒法講了”。至於南京同曦這種黑馬的故事,或許我們能舉出成都蓉城、浙江隊的例子,但是也只能在足球圈內圈地自萌。迎來新媒體時代,就要積極擁抱新媒體時代。整個中國足球姐給人呈現一種萎靡、向下的態勢,那麼一切就更加難以扭轉。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陰暗面,但是為了“聯賽力”,我們或許也可以塑造一個正面、向上的形象。
(帶頭那個那麼不正經,下一場絕對不能打首發)
我從不否認,中職籃的真正職業化是從姚明時代開始的。這位曾經浸淫美國籃球聯賽的東方高塔,知識水平也非常的高。中國足球的歷史長河一次又一次雄辯地告訴我們,老辦法管理新聯賽早就已經行不通了。銅梁龍浴火重生、成都足球金牌球市、武漢三鎮連冠奇蹟,一次又一次的輿論風口都被無情錯過。至於什麼傷病報告、模範判例、進階數據更是完全看不到存在的曙光。我們現階段不需要和歐洲聯賽比,我們和自己人比。籃球能做到的,足球一定能做到。
聯賽12機位、更多獎項設置、聯賽管網建設、明確的經紀人規則、成年與青年結合、大幅度推廣基層籃球,這都是CBA已經做了的。在籃球論壇,大把球迷希望姚明立即下課。在這兒,我希望能有一個人帶着這些政策上課。
路隨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過去的四年,我看到了中國足球着力求變。但是作為球迷,總希望快一點,再快一點。再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