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溫天氣持續困擾着緬甸民眾。根據專業網站El Dorado Weather的數據顯示,5月10日,全球最熱城市排行榜中,緬甸中部城市稍埠(Chauk),再次以46.2℃的高溫,成為全球最熱的城市。
而5月9日的排行榜中,緬甸6個城市上榜,其中,稍埠(Chauk)45.6℃排名第一,馬圭(Magway)以44.3℃排名第五,敏巫(Minbu)43.6℃排名第八,良烏(Nyaung-U)和東吁(Toungoo)43.5℃位列第九,卑謬(Prome)以43.3℃排名第十四。
此外,今年4月20日,全球氣溫最高的城市排行榜中,馬圭稍埠、曼德勒蒲甘良烏分別以45℃的高溫並列榜首,實皆省蒙育瓦以44.1℃的溫度,排名第十五位。
4月21日的榜單中,尼泊爾以45.8℃成為最熱的城市,而緬甸馬圭省稍埠(Chauk)以45.5℃排名第三;良烏以44℃排名第十一位;4月22日公布的榜單中,馬圭省的稍埠(Chauk)以42.9℃排名第十一位。
在緬甸,一年最熱的時期通常從4月份開始,持續到5月份。因為季風帶來降雨之前,氣溫會有所上升。但今年3月下旬以來,緬甸的氣溫就有所上升。
進入4月後,至少4個城市創下近60年來的最高氣溫紀錄。至少10個城市的氣溫超過40℃,中部、西部的部分地區氣溫甚至高達44℃,頻頻打破緬甸自有氣溫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氣象專家評價2023年是緬甸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持續的高溫天氣,再加上緬甸國內電力供應不足,今年已有至少10人因中暑身亡。同時,天氣太熱,接連有民眾為了納涼不當使用風扇、空調等不幸去世。
氣象專家警告稱,隨着氣候變化的加劇,前所未有的高溫情況將會越來越頻繁地發生。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氣候學家4月20日表示,受氣候變化和預期厄爾尼諾天氣現象回歸的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在2023年或2024年創新高。
極端高溫會帶來哪些危害?
頻發的高溫天氣,會對我們的健康帶來想象不到的威脅。
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濕球溫度”超過95華氏度(約35℃)時,人體就無法有效地進行自我冷卻。健康專家表示,很多人習慣在“濕球溫度”很高的日子裡進行體育鍛煉,面臨極大的中暑風險。
在超過40℃的極端高溫下,隨着身體變熱,心臟會更加努力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從而可能導致低血壓。過度出汗也會導致一定的健康風險,如當人體的體液和鹽分流失,再加上血壓降低,就容易引起熱衰竭等疾病。
另據央視新聞消息,美國氣象專家馬修·卡普奇表示,東南亞國家近來強日照、高氣溫、少雲量、弱風力、少降雨等不利氣象條件還有可能將加速光化學反應,造成臭氧濃度超標,相關國家應提高警惕。
據了解,臭氧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對呼吸系統的刺激和損傷上;其中,65歲以上老人、學齡前兒童、運動人群及女性所受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