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2023年06月26日22:48:17 熱門 1212

事由是這樣的。

前段時間在愛奇藝的發布會上,有小道消息傳出今年《樂夏3》的陣容里會涵蓋一些「近兩年較火的浪漫樂隊」。

也不知道是不是捕風捉影,但這幾個字眼冒出後確實立竿見影地引起了樂迷們的熱烈暢談與頭腦風暴。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提到浪漫,腦海里是不由自主地浮現近年來幾個頗受大眾歡迎、場場秒速售罄的網紅樂隊。

首當其中被第一批提名的,是剛把演唱會開進台北小巨蛋的告五人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毋庸置疑,告五人是現如今絕少的能走進大眾視野並成功出圈的獨立樂隊。

但自他們爆火後,每每有新歌發布或是官宣演出時總少不了網絡上的一些冷嘲熱諷。

去年380的巡演票價爆出後,大批樂迷以及livehouse常客都直呼高攀不起,並抨擊告五人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來內地搞雙標(在台灣巡演票價為999台幣,約等於230人民幣)

而種種口誅筆伐絲毫不影響告五人一票難求,多次加場都供不應求。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我身邊一些平日里聽歌不會特意聽樂隊的朋友都直言,提及樂隊,他們聽得最多的不是新褲子,而是告五人。

他們很喜歡告五人的歌,簡單、悅耳又有趣,情緒很能被戳中。

而當網絡上種種“難聽”“割韭菜”的批評聲席捲而來時,他們相當費解自己的心頭好為何被滾圈人士格外鄙夷,包括之前告五人當五月天演唱會嘉賓也是被不少五迷老師嫌棄,搞得像他們喜歡這支樂隊就變得膚淺流俗了。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難道愛聽告五人就意味着音樂口味低下嗎?

喜歡被短視頻平台炒火的歌就該被嘲審美不行嗎?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說到音樂品味,就很難不回到那個看似是老生常談但常看常新的話題。

都聽過這麼一句話: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民謠的,玩民謠瞧不起玩流行的,然後這幫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

可不僅是圈層間的互相對立,在同一個類型里做獨立音樂的也會對那些更偏向於主流大眾的嗤之以鼻認為他們曲意逢迎。

鹿先森樂隊之前上《樂夏》唱享有網易雲30w+評論的網紅歌曲《春風十里》變成眾矢之的,被同行連番嘲諷“不夠格”。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那英之前聲稱刀郎雖然賣的好、但“不具有審美觀點”的觀點也是遭到無數網友炮轟。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每當此時,就會有朋友痛斥聽歌還能聽出優越感嗎,然後正反兩方據理力爭。

諸如此類的爭論不止不休,我們倒不想沉溺於音樂品味究竟有無高低的無止境探討中,畢竟整個藝術領域都逃不過所謂的鄙視鏈。

看港台片的看不起看內地片的,看日韓片的看不起看華語片的,看好萊塢的看不起看日韓片的,看歐洲片的看不起看好萊塢的。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很正常,無論是音樂、電影、文學乃至動漫遊戲,在這些眾口難調的話題上,得出的永遠不會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Peace&Love的溫和結論,而是會愈演愈烈分分鐘巴不得對線。

那麼,大家是否想過為何會存在這個註定沒有標準答案的辯題呢。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被批媚俗的網紅樂隊就沒有深刻的一面嗎。

諸如《烏梅子醬》這樣的小甜歌為何會如此爆火而後引起互聯網上的槍林彈雨呢。

向來標榜獨特風格的音樂人創作了迎合大眾視野的口水歌就是有意為之嗎。

而經短視頻傳播走紅的歌曲就一定音樂性低嗎。

我們想綜合今年來華語樂壇具有高話題度的爭議現象,來引申出一些大眾文化研究。

不必糾纏是非對錯孰高孰低,而是儘可能地拓寬視野辯證思考。

01

有人曾總結過一些網紅樂隊成名曲的流量密碼。

節奏要抓耳好蹦,旋律上熱衷於使用千篇一律的迷幻大混響,常用女孩名作歌名,而主唱的唱腔總有些頹喪,歌詞則一直在重複着不知所云的文藝,往往充斥夏天、海邊或是日落晚霞。

而現在的年輕人偏偏都很吃這一套販賣浪漫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想必吃這套的聽眾必然期待在綜藝里再聽到那幾首耳熟能詳的歌,而對網紅樂隊不以為然的樂迷們也必定在猜想他們的參賽歌曲是否就是毫無疑問沒有驚喜。

不知道大夥是否想過,這些看起來不大入流的網紅樂隊上節目也許會展現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另一面,更多元更獨特更豐富的一面。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不要排斥網紅的稱謂,誰都有剛起步新手村的青澀時刻。

很多的創作空白,滲透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的那一面都不一定被我們了解到和看到。

這未嘗不是一種審美怪圈的偏見。

就像公眾印象里看起來弔兒郎當總是唱着喜唰唰的大張偉,他是有意躲避深刻扮演膚淺。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不按常理出牌、天生自帶喜劇感的五條人有着無可複製的粗糲真實與隨性洒脫,音樂雖簡單通俗但能做到接地氣的俗也是難得一見。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其實除了《阿珍愛上阿強》以外也有很多富有生命力和飽含詩意的作品,可大數據並未能將此傳遞開來

就像竇唯也並沒有傳說中那樣真的神隱,這些年他一直在突破自我、不斷進行先鋒創作。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刀郎亦是如此,在眾說紛紜之後轉身消失於人海,選擇埋頭耕耘於小眾音樂。

只是後來的聽眾寥寥無幾,連人工智能都認為沒有宣傳推廣的必要。

讓很多滾圈樂迷憤憤不平的在於,那些投機取巧濫用合成器的網紅樂隊一舉成名,而有些用心做好歌的寶藏樂隊卻無人問津,長期下來劣幣驅逐良幣

而這也是大數據的bug。

一些更值得被發現也具有流行潛質的歌曲難以獲得平台的推流,發行不久後便石沉大海。

包括有的歌手和樂隊並沒有固步自封停滯不前,一味地賣情懷啃老本。

之前水木年華上《我們民謠2022》再次唱起《一生有你》,被網友陰陽不管上什麼綜藝都是唱同一首歌沒完沒了了。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實際上,作為音樂人的他們自個也並不情願總是舊歌重唱,也有逆反心理。

柳爽就感慨節目組不逼他再唱《漠河舞廳》他才願意參加。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這些年也有推出新的專輯新的歌曲,但奈何這還是大多數觀眾最想聽他們在舞台上親自歌唱且可以引起高曝光度的金曲。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好比時下流行的音樂節,很多消費者的心態就是花了好幾百在現場身臨其境聽到耳機里熟悉的旋律,那就值回票價了。

從拍照錄像的頻率就能看出,絕少有人關心出什麼新歌。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但這不代表歌手和樂隊就不思進取了。

告五人今年情人節推出的新專有在告誡外界他們並沒有安於現狀,儘管被很多本持有高期待的樂迷評價為“不如不出”。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這不盡人意的十首歌不算差、只是作為三專有些平庸,歌詞和編曲較之從前沒有長進。

但坦白講,比起去年配合抖音出品、多少摻着工業糖精的《給你一瓶魔法藥水》要好得多,有意在規避易被短視頻平台拿去remix的程式,只是歌詞水準直白到讓人有點抱憾江郎才盡。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但告五人一向如此,簡單直白又詼諧有趣。

近年來的台灣樂團要麼是偏向於草東沒有派對、老王樂隊那樣的頹靡風,要麼是落日飛車椅子樂團那樣的迷幻風,告五人的出現填補了台團所空缺的另一種風格:雲淡風輕

他們貢獻了一種消解嚴肅不再苦大仇深的方式,只不過這條路偏向大眾化主流化發展罷了。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但是能打入下沉市場佔據短視頻平台也是一種本事,何況此前就獲得過金曲獎入圍這樣專業級別的肯定。

那張被提名的專輯同名曲已經無意間回應了一夜成名後的爭議。

運氣,來得若有似無。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同樣的包裝同樣的人設,未必能複製同樣的流量同樣的成功。

對任何一個歌手與樂隊都需要全方位多層次的了解。

不要肆意評判,而是用同理心去共情去理解。

以及儘可能地感同身受大眾為何對一些“口水歌”獨有情鍾。

02

用“品味”去貶低別人,真的很沒品。

每個人的藝術偏好都很私人。

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鄉里巴人,某一類型藝術作品對他們的受眾而言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

或是撫慰心靈,或是批判現實,亦或是單純的娛樂消遣

在高速運轉的當下,很多人一天到晚只剩下躺在床上刷短視頻的碎片化時間。

這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極為難得的屬於自己的時間。

於是打開短視頻平台,聽到首旋律朗朗上口、歌詞通俗易懂的《烏梅子醬》或是《給你一瓶魔法藥水》就想添上紅心,這很正常。

因為“吃點烏梅子醬”或是“喝點魔法藥水”,不需要絞盡腦汁就很爽口。

配着這樣輕鬆俏皮的音樂刷點甜妹出境的短視頻,這一天的壓力似乎都釋放掉了。

負面情緒都給宣洩了,那就夠了啊。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可以換位思考,有人擁有出高價收集黑膠唱片的閒情逸緻,也有人覺得花幾塊錢沖音樂軟件的vip會員支持正版沒必要。

每個人對音樂的需求不同,對音樂價值的認知也不同。

切勿從否定他人的武斷言辭中獲得什麼自我價值肯定。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正如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的推波助瀾下,去音樂節去livehouse已不再是樂迷們的獨家狂歡,而是在廣大年輕人中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新興休閑方式。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在這裡,大家可以盡情地實現穿衣自由,將生活的煩惱拋之腦後。

並非出於享受現場音樂的目的,而是主打一個限定氛圍

圖個拍點好看的照片、和朋友們在一起嗨,有沒有聽過某首歌、熟悉與否不重要。

因此,就必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會對那些受到樂迷圈高度認可的音樂人頂禮膜拜。

有人聽到萬青的小號會熱淚盈眶,也有人會質疑萬青在現場只彈伴奏不唱歌純純器樂大亂燉。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不足為奇,個人偏好而已,不必上綱上線。

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要承認音樂口味無高低,但歌曲品質是有着明顯差別的

第一次聽《烏梅子醬》可能會覺得還可以,但當你刷十個視頻九個都是《烏梅子醬》bgm,就很難不產生抵觸心理

這是在於人的審美是主觀的,可音樂質量是客觀的。

每個類型的音樂中都既有精品,也有糟粕。

這並非要縱容“優越感”或是“鄙視鏈”,而是在於聽歌需求的多樣化與多層次。

我們可以反覆單曲循環某首我們認為好聽的歌,但這並不影響專業人士用成熟的樂理知識去分辨它是不是優質音樂,以及判斷它的歌詞和旋律是否存在更好的表達方式。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聽歌這回事,也是有過程的。

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看山又是山。

人的音樂偏好也是會伴隨着個體的年齡、閱歷、見識的增長而變化。

它是動態的,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

不要滿足於簡單粗暴的低級趣味,也請警惕局限於單一的審美體系。

對於尚未深入接觸的音樂,要始終保持着清醒的敬畏和尊重。

所以聽眾大可以堅持自己的主觀喜好,但久了後還是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上那些做工精緻耐得住細嚼慢咽的電子食糧。

而音樂人就多多少少有責任給大家帶來更高質量的作品滋補需求。

當然,這也不是他們的義務。

03

初聽《烏梅子醬》時,只覺得是短視頻平台常見的小甜歌,不是個人喜歡的調調,但周圍的朋友發日常時都不約而同地將其作為背景音樂。

而後丁太升的樂評視頻出來引起軒然大波,才知道這首歌出於李榮浩本人。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在我們的印象里,年少有為的李榮浩是第一位獲得金曲獎認證的內地男歌手,首張專輯就被王菲青睞有加,無可非議的音樂才子。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因此當這位華語樂壇被給予很多厚望的後生,不但沒有突破反倒寫出一首迎合市場的口水歌,就難免會讓很多他的歌迷、路人粉及圈內人士感到些許心寒。

也許這對他而言也是轉型的試水吧,此前也被質疑過一直以小鎮青年的姿態寫人生寫青春,和弦曲調同質性的太多,也是唱作類歌手的職業病了。

而從市場反饋的角度,《烏梅子醬》絕對是成功的。

在資本趁勝追擊的運作下,同款產品的銷量也蹭蹭地往上漲了。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李榮浩團隊在這首歌爆火期間,立刻抓住勢頭官宣演唱會開賣,是一次成功的商業營銷現象。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而李榮浩寫《烏梅子醬》時是否帶着目的性想奪得下沉市場的關注,有沒有受到資本的裹挾,我們不得而知。

但他前幾年也曾公開嫌棄過自己最火的《李白》和《不將就》土,不知道如今作何看法。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現如今華語樂壇里什麼類型的音樂,能有首出圈的歌都舉步維艱。

像老樂隊臟手指之前翻唱《舞女淚》先在短視頻平台被廣泛傳播而後又登上微博熱搜,就被調侃為“十年朋克無人問,一朝舞女天下知”。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所以樂隊飯圈化也能理解,還是要吃飯的問題。

小眾文化要走向大眾,必定要有所付出與妥協。

都是對流量既惶恐不安,又唯恐流量如曇花一現,早晚淪為明日黃花。

被流量衝擊,還能寵辱不驚保持創作初衷的人太少了。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今年過年時最火的兩首歌除了《烏梅子醬》,還有趙雷的《我記得》。

兩首歌都是去年年底發布,也都經短視頻平台推廣同期走紅。

《我記得》被使用為bgm的頻率絲毫不亞於《烏梅子醬》,但近乎從未出現過後者那樣的輿論漩渦,在大眾樂迷與專業樂迷中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我記得音樂:趙雷 - 署前街少年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趙雷的這首並非針對短視頻用戶創作,也不是刻意追求再寫出第二首傳遍大街小巷的《成都》,但卻實實在在地滿足了短視頻用戶的需求

旋律動人,立意感人,治癒溫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創作者的赤子之心。

而歌詞使用了隱喻和倒敘,整體的音樂性和文學性也遠高於《成都》。

與只懂重複和迎合以及單純回饋歌迷的音樂人相比,立馬就高下立判了。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保持低調的他向來注重音樂本身,而非曝光度。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努力沉澱自己的趙雷憑藉六年磨一劍的《署前街少年》專輯入圍金曲獎最佳男歌手,也證明了好的音樂是經得起推敲,值得被更多人熟知和傳唱的。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用心踏實創作,觀眾是能看見的哦。

一年以後,《烏梅子醬》會成為過眼雲煙,但《我記得》還會被反覆哼唱。

有誠意的作品,它的藝術生命力會更長久。

不過,這一年還會有100首《烏梅子醬》來給短視頻配樂,卻再難有第二首《我記得》。

因為真誠,在華語樂壇已是稀缺事物。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所以希望大夥點開趙雷的《署前街少年》別只聽《我記得》,包括點開李榮浩的《縱橫四海》也別只聽《烏梅子醬》。

還有很多品質不錯暫且被埋沒的音樂,目前還沒被大眾挖掘到。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這樣熱火朝天的探討總會顯得我們聽眾有點一廂情願。

總之,有喜歡的演出能看就看吧,願意花錢就花吧。

我愛聽告五人,就該被嘲品味低嗎? - 天天要聞

只要在公眾場合別外放你愛聽的歌。

-END-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