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振濤
公募市場又有一隻“短命基金”出現了!
12月20日,華潤元大基金發布公告稱,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通過了華潤元大ESG主題混合基金終止運作的議案,12月20日為該基金最後一天運作日,12月21日開始,基金將進入清算期,終止運行。
據了解,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是華潤元大2022年以來清盤的第二隻基金,此前,11月30日,華潤元大基金曾公告稱,旗下的華潤元大景泰基金終止運行,並於12月1日進入清盤期。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現,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還是一隻“短命基金”。資料顯示,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成立於2022年6月23日,從成立日期來看,僅僅運作了6個月時間,也就是說僅僅半年時間,該基金就清盤了。
為什麼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僅運作半年時間就清盤了呢?這恐怕與基金的持有人結構和基金份額被大量贖回有關。
數據顯示,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在6月23日成立時,募集資金為2.008億元。由於該基金成立僅半年時間,沒有看到太明細的基金持有人結構。
但是,我們從基金三季報中發現了一些細節。基金三季報顯示,三季度,華潤元大ESG主題C份額被贖回了2億份,導致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的總份額減少至70.53萬份,基金資產減少至63.1萬元,基金凈資產減少1.9億多。
通常,基金C份額與基金A份額的收費方式是不同的,C份額通常不會收取基金申購或者贖回費用,會按年收取服務費,比較適合短期投資者,也是機構投資者持有的選擇。
基金三季報顯示,有2家機構持有大量的華潤元大ESG主題份額,1家機構持有1200萬份,另一個機構持有6004.5萬份,合計持有7200萬份。兩家機構都在三季度大量贖回了基金份額,其中1家機構選擇了清倉,另1家機構減持了1180萬份,剩餘20萬份。
此外,還有一個個人投資者在三季度末持有49.42萬份,占基金總份額比大達70.07%。
然而,11月14日當天,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髮生了大份額贖回,導致了該基金凈值大幅波動,當天凈值大漲12.4%。這次大漲沒有參考的價值,因為大量的份額又再次被贖回,顯然基金要走向清盤的節奏了。
11月14日當天,華潤元大也緊急發公告,限制了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的交易,購買或贖回最多只能10元。
隨着機構幫忙資金的大量贖回,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早已低於5000萬元,並且持有人也不足200人。從華潤元大發布的公告來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登記日當天,基金總份額僅剩餘20.56萬份,出席的持有人代表了20萬份,佔比97.26%,顯然出席的代表是剩餘的那個機構投資者,持有49萬份的個人投資者也早已賣出了。
機構投資者不想在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上浪費時間了,最終該基金走向了清盤。
成也機構,敗也機構。當基金髮行時,如果有機構投資者幫忙,基金可以很快募集到資金並順利成立;而當機構投資者大量贖回後,也容易導致基金份額大降,進而影響基金操作管理,容易導致基金觸及清盤條件。
這種現象通常容易發生在中小基金公司的產品上。中小基金公司與頭部大公司相比,無論是從基金經理還是渠道方面,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因此中小基金公司發行產品時募集相對比較困難,有時會需要機構投資的幫助。
比如,12月10日,上銀基金曾公告稱,上銀豐和一年持有混合基金髮行失敗了。而該基金此前曾4次調整募集期,三次延長募集期限,12月9日宣布募集提前結束。然而僅過了一天時間,上銀基金就宣布基金募集失敗了。
上銀基金這種前一天宣布結束募集,第二天就突然基金就發行失敗的情況,在基金市場上比較少見。通常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可能有機構資金談好了,但是最後又有變化,只能以發行失敗處理;二是基金在募集過程中有可能出現了一些合規上的問題,基金公司選擇主動放棄。
上銀基金髮生的情況很可能是機構資金沒談好,又或者是因為單家機構的比例問題等原因,導致資金沒有到位,最後募集失敗了。
由此可見,當前公募基金市場競爭比較激烈,對於一些中小基金而言,無論是在發行新基金,還是後期基金的運作上都不大具有優勢。
從華潤元大基金本身來看,2013年1月成立,距今成立9年時間,基金規模才160億元。旗下基金經理僅6人,基金產品僅37隻(多種份額單獨計算)。37隻基金中,資產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達27隻,佔總基金數量比例達72%。華潤元大基金髮展實在是太困難了!
對於華潤元大ESG主題基金成立6個月就清盤了,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