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藍色字關注我們
大亞灣在線,讓世界了解大亞灣


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
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
在國家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
寺廟及相關設施約佔一半,
謂之“歷史文物的保險庫”, 乃當之無愧。

寺廟建築與傳統宮殿建築形式相結合,
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
那麼,你知道惠州有哪些著名的寺廟嗎?
01
清泉古寺

清泉古寺始創於清朝順治年間,距今已有370年歷史,是遠近聞名的觀音菩薩道場。

因寺廟兩側有兩股不同源流的清泉夾牆而下,雨季不漲,旱季不涸,終年不斷,泉水清甜可口,故名清泉古寺。寺廟裡面供奉着南海觀音菩薩,是大亞灣主要的宗教聖地之一。

清泉古寺內除了有清代的台階、牆角、石道、八角亭拜神台等歷史悠久的建築物外,最為讓人稱奇的是寺中有“三奇”:泉水終年不斷,這是“一奇”;“二奇”是桃花一年開兩次;“三奇”是寺門前的兩棵龍眼樹,一棵一年開兩次花,但只開花不結果,而另外一棵一年開3次花結3次果。 自建寺起,古寺五年一度的觀音廟會在當地是一項重要活動,廟會連續進行3天,期間有集會祈福,還有舞龍,舞獅,唱粵劇、黃梅戲、客家山歌,下棋、書畫展等一系列慶祝活動。清泉寺佛禮是當地重要的大型民俗活動,被作為大亞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線索。

地理位置:惠州市大亞灣區霞涌鎮觀音山
02
羅浮山南樓寺

南樓寺原名叫延祥寺,是梁武帝大同年間,由著名的景泰禪師興建的。一千多年來,南樓寺名人輩出,遊歷過南樓的名人,更是不可勝數。

圖片來自:影子
南宋詩人陸遊曾經兩次遊歷羅浮,還揮毫寫下了“石樓自向雲中見,仙島誰知海上來”,這石樓指的就是石樓峰上的南樓寺。
地理位置:博羅縣長寧鎮羅浮山
03
羅浮山華首古寺

華首寺又名華首台,唐朝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奉旨興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其背倚孤青峰,踞高臨下,兩翼有山環抱,稱左青龍,右白虎,是著名的佛教勝地。

據說當年有500花首真人聚集此地面得名華首寺。明萬曆年間,羅浮山佛教興盛,有十八寺,華首寺被稱為“第一禪林”。
地理位置:博羅縣長寧鎮羅浮山西南麓
04
觀音古寺


浮山觀音古寺原名“觀音古廟”,始建於宋朝,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歷代祖師,弘法安僧,度眾無數。
地理位置:博羅縣長寧鎮羅浮山
05
禮佛禪寺

佛禪寺始建於盛唐時期,尤其在明代頗具盛名。據有關史料記載,古寺曾幾遭興衰。院內古木參天、寺院氣勢恢弘。

地理位置:博羅縣城北門外荔枝園村的觀音山
06
元音古寺

元音古寺始建於唐宋年間歷史悠久;明清年間,佛教道場鼎盛,僧人不計其數,香雲裊裊、晨鐘暮鼓、梵音嘹繞。這裡曾有“萬家田”之美譽,遠至百里外,來寺朝拜者絡繹不絕。

元音古寺寺坐落在山勢宏偉的風水寶地之中,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玉帶環腰。瞻仰古寺靠背的天堂山,重巒疊嶂的諸峰,宛若朵朵蓮花綻放在東天半壁。
地理位置:博羅縣柏塘鎮平安山景區
07
萬壽古寺

龍門縣萬壽寺建於明朝,明清兩朝香火鼎盛,曾住僧眾一百多人,文革被毀。歷經多年,在龍門、廣州、東莞、江門、香港等眾護法居士、信眾共同努力下,使原建築面積只有四百多平方米三間小殿堂的小廟建設成現擁有較大規模的寺院。

地理位置:龍門縣城高街一號
08
龍岩寺

龍門縣的龍岩寺原名龍岩庵。1996年,在幾任住持及全體寺僧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各地善男信女的贊助支持,龍岩庵逐漸恢復殿堂、神座等基本設施,並改名為龍岩寺。

龍岩寺內大理石景千姿百態,景色十分奇特壯觀。其地周圍石山有一石洞中有一神座,天然不須桁桷瓦宇,高二丈六尺、深五丈八尺闊、二丈四尺。洞中有一石靈芝十分逼真,左有井水清潔可飲,據傳每遇旱年鄉人到此求雨,一求即應。

地理位置:龍門縣平陵鎮
09
准提寺

准提寺是明末清初成為東江最負盛名的禪林之一。在惠州西湖西岸綠樹叢中的准提禪院,創建於明代。明未清初時為瑞開閣,因閣中供奉准提菩薩,後稱准提閣。閣中有玉佛,高瞰全湖,是嶺南佛教著名禪院,很多高僧大德曾駐錫於此。

其中空隱和尚道獨、澹歸和尚今釋、雪樵和尚真璞、准提和尚元桴這四大高僧相繼在此佈道傳法,佛教文化非常豐富,是明末清初成為東江最負盛名的禪林之一。
地理位置:惠州西湖
10
永福寺

永福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載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是惠州第一座寺廟,也是一座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古寺。2000年12月經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批准,惠州永福寺易地重建。

重建的永福寺佔地面積5.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300平方米,為正統的仿唐精品建築,該寺設計方案構思源於敦煌石窟中的第十七窟《無量壽經變》圖,總體表現了佛國極樂世界的場景。
地理位置:紅花湖景區
佛教文化源遠流長
如果您有興趣,不妨到惠州這些古寺走走
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