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消息網6月22日報道台灣《聯合報》6月21日發表社論稱,新北幼兒園喂葯風波沸騰三周,從最後檢驗結果看,明顯是一起烏龍事件:所有學童檢測都是陰性,數值卻遭誤讀及誇大。反倒是高雄市查出4家診所有濫用苯巴比妥的情況,已知上百名幼童受害。民進黨近期不斷攻擊新北市府和侯友宜,漫天炒作弄得人心惶惶;幼教業者因不滿被污名化,宣布拒絕再代為喂葯。面對高雄幼兒受害事件,綠營能以同一標準監督嗎?
社論稱,用政治手段破壞社會信任,一向是民進黨專長,這次更運用得淋漓盡致。第一招,用誇大手法,把背景值或偽陽性的數值渲染成幼兒園“喂毒”,聲稱有8名幼兒遭到恐怖危害;第二招,製造錯誤信息,指控新北市府“延誤”處理,把責任轉嫁為侯友宜處理市政失當;第三招,移花接木,聲稱汐止某幼兒園也遭喂毒,讓風暴擴大;第四招,當局加入圍剿新北,台當局衛生福利部門一度宣稱要提供“全台幼兒園”免費檢驗,但隨即副負責人王必勝改口,稱僅限新北幼兒園。莫非,王必勝已得知高雄有問題。
社論指出,這些操作的動機不難理解。民進黨正陷於一連串性騷擾風暴,把輿論導向幼兒園“喂毒”,不僅轉移性騷擾焦點,還兼可“打侯”,一舉兩得。但此事除關係幼兒健康,更涉及社會對幼兒園的信任,也包括醫藥界用藥是否泛濫的問題。任何指控必須有科學根據,而民進黨卻唯恐事件不夠聳動,便胡亂添油加醋,以打擊侯友宜為目的。
社論認為,從結果看,侯友宜形象固然受到重創,民調跌至第三,但幼兒園的社會信賴也遭嚴重破壞,整個社會都付出代價。這就是民進黨的不仁:任何行為,只為追求自己政黨的最佳利益,至於付出多少社會代價,全不在其考慮之列。試想,經過這波“喂葯”事件,家長對幼兒園教保員必然保持戒懼和疑慮;而教保員為求自清自保,只能拒絕家長代為喂葯的要求,以免無故蒙上不白之冤。如此一來,幼童一旦生病,家長只能請假在家照顧,或者自己親赴幼兒園喂葯。一場風波演變成這樣,民進黨大賺政治收益,幼兒園及家長們卻倒了大霉,這公平嗎?
社論指出,如何解讀幼兒身上驗出的各種藥物數值,原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科學觀點。按理說,政府應該儘快釐清事實,把真相告訴大眾,以減少訛傳。但人們看到的卻是民進黨民代不負責任地誇大渲染,包括蔡當局官員也刻意進行程序干擾。最後,驗尿、驗血、驗頭髮的程序都走完,連質譜儀檢驗“皆為陰性”的報告都出來了,王必勝還以“家長不同意”為由拒絕公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