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發展總是與水路息息相關,正如幾乎所有沿 海城 市的發展都起源於碼頭,而對於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來說,它的起源往往是在匯入大海的 淡水 河沿岸,—— 台北 也正是如此。
台北 最早的聚落就是從艋舺發展起來的,但因艋舺一向民風彪悍,對移民不那麼友善,所以19世紀中期,從 福建 渡海而來的移民便漸漸北移,聚集在了 淡水 河邊的大稻埕地區。1860年, 淡水 正式開港, 英國 人杜德自 台灣 引進了味道甘美的 泉州 安溪 烏龍茶,英女王 維多利亞 品嘗之後大讚Oriental Beauty,從此“東方美人茶”的聲名遠播 歐洲 ,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外商來此設立公司,做起了茶葉和布料的買賣,不僅為大稻埕地區帶來了空前的繁榮,也帶來了異國風情的建築風格和宗教文化。直到20世紀20年代的日據時期,大稻埕一直都是 台北 的經濟貿易中心,不僅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活動上有着傲視全島的驚人發展,同時也是新思潮湧動、新文化發展的基地,是人文薈萃之處。
雖然大稻埕已退下了歷史舞台,卻仍留下了許多昔日無限風光的見證,在這裡可以感受曾經老 台北 的風貌,也可以品嘗最地道的 台灣 美食。如今在 台北 市政府提倡的“老屋重生”計划下,這片區域被重新改造,將歷史街區與文創相結合,讓那些遺留下來的老建築再次煥發了新生。
今日的大稻埕,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見證了昔日風華的迪化老街。早在清朝,這條街就以洋行、茶葉、樟腦、中藥,甚至鴉1片等買賣而聞名,現在仍是 台灣 的南北貨、中藥和布匹批發商集中地,許多百年歷史的老字號商店仍保有歷史痕迹猶在的門面,貨物從這裡裝船直達大陸,或者由 淡水 港裝船運至國外。在迪化街及附近的幾條小巷,有很多保存完好雕工精美的華麗老洋樓,家家都是幾代相傳的巨賈富商,戶戶都與 台灣 歷史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許多當地的傳統財團都是從迪化街起家的。在這條 台北 保存最完整的老街上,只有“抬頭看”才能領略它的獨特魅力,每棟老房子都有着自己的風格和造型,花窗、牌樓、柱子,有華麗的巴 洛克 石雕,有浪漫的古典主義立面,也有混搭的現代主義風格,那是以前大戶人家在互相比排面,爭奇鬥豔,各顯神通。
在 台灣 最大的布料批發市場永樂市場里,數不盡花色的布匹和配件讓人目不暇接;門口還有許多古早味十足的本地小吃店鋪,如旗魚米粉湯、永樂米苔等等;在 台南 魠魚羹點上一碗,厚實無刺的緊實魚肉,吸足了湯汁的面衣酥皮,滑稠鮮甜的白菜湯羹,滿口的菜甜魚鮮!
永樂市場對面,是前身為中泰布行的大稻埕故事工坊,如今發揮着遊客中心和活動中心的作用,翔實地展出和記錄了大稻埕今昔的點點滴滴。而宅邸食旅、127設計公店、民藝埕等 新興 的咖啡館和創意工坊,已逐漸成為大稻埕的新標籤。來這裡逛逛創意小店,把玩瓷器,喝杯咖啡,體味 台北 的歷史變遷,感受新舊交融氛圍下獨特的人文藝術氣息。
Tips
地址: 台北 大同 區(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 重慶 北路以西、 淡水 河以東)
交通:搭乘捷運至雙連站,2號口出站,可轉乘公交811路、518路和紅33路,前往迪化街或永樂市場
M_夢初
旅行媒體人,自由撰稿人,各大旅遊機構簽約達人。
自稱M姑娘,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享受在路上的感覺。
文字原創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不得商用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