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 唐亞 環球時報記者 崔凡荻 陳青青】“洪都拉斯外長雷納已於22日率特使團前往北京,與大陸商討建交事宜。”23日早間,這條由台灣“中時電子報”披露的獨家消息在島內廣泛流傳。當天下午,路透社引述洪都拉斯總統新聞秘書阿爾瓦拉多的話對此予以證實。台外事部門立即宣稱,將召回所謂台當局駐洪都拉斯代表,以表達“強烈不滿”。不少台網民留言諷刺道,“民進黨當局惱羞成怒了”“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再執政下去遲早把一切敗光光”。自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14日宣布尋求與中國建交後,民進黨當局先是緊急約見洪都拉斯代表,此後寄望美國“出手”。眼見無法令對方“回心轉意”,台當局又聲稱洪都拉斯曾向其索取25億美元的金援。但這些舉動均遭洪都拉斯“打臉”。有島內知情人士22日直言,台當局與洪都拉斯的關係“已到最後階段”。

台當局氣急敗壞
23日一大早,台灣“中時電子報”就獨家披露稱,洪都拉斯外交部長雷納已率特使團從洪都拉斯出發前往大陸,準備建交的可能性很大。報道提到,特使團的成員包括洪都拉斯國會議員霍滕西亞·塞拉亞和卡洛斯·塞拉亞,並稱這兩人都是卡斯特羅家族最親近的人員。據洪外交部有關人士透露,前者是總統卡斯特羅的女兒,後者是總統丈夫賽拉亞的弟弟。
當天下午,路透社引述洪都拉斯總統新聞秘書阿爾瓦拉多的話稱,外交部長雷納按照總統卡斯特羅的指示,於周三前往中國,以推動建立外交關係相關工作。洪總統府事務部長魯道夫·帕斯托爾在接受洪都拉斯《先驅報》採訪時表示:“外長為管理外交關係去了那裡(中國),(他的行程)在卡斯特羅總統的指示下完全公開。”
據洪都拉斯國家廣播電台報道,特使團此行從首都帕爾梅羅拉國際機場出發。總統也有前往中國的計劃,但日期尚未確定。一名駐台北的高級外交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雷納前往中國意味着,該國可能即將宣布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命運已定”。
對於洪外長的訪華行程,台“外交部”23日下午氣急敗壞地聲稱,洪都拉斯政府罔顧雙方“超過80年的傳統邦誼,漠視台灣長年援助洪國的合作成果,堅持派遣外長到中國大陸洽商建交”,嚴重傷害台灣的感情,因此決定立即召回台北駐洪都拉斯“大使”,以表達強烈不滿。民進黨“立委”林宜瑾還酸溜溜地稱,台灣拒絕“凱子外交”,“洪都拉斯政府接受大陸的利誘,他們就要承擔風險,金錢買不到快樂,也交不到朋友”。
看到台當局召回所謂駐洪都拉斯代表,有島內網友在相關新聞評論區留言諷刺道:“哈哈哈,還賴着不走,等人家趕哦。”“人家洪都拉斯也是順應大勢,責怪別人不如反思自己。”“民進黨一味追隨美日,卻在禍害台灣。”
就洪外長訪華有關事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大義、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中方歡迎洪都拉斯政府關於發展對華關係的積極表態,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同洪都拉斯建立和發展雙邊關係。
洪都拉斯對台“已讀不回”
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宣布尋求與中國建交後,民進黨當局動作頻頻,試圖“垂死掙扎”。台“外交部”政務官員田中光曾稱,“不到最後關頭,不輕言放棄。”台“外交部”21日稱,洪方至今未向台遞交任何有關中止“外交關係”的正式官方文書,目前台灣“還在努力階段”。
不過,島內知情人士22日透露,民進黨當局數度向洪方表示,願在能力範圍內協助洪都拉斯推動建設發展,並一再提醒對方“注意大陸的不實承諾”,但洪都拉斯似乎“已讀不回”。台“外交部長”吳釗燮23日承認,與洪都拉斯關係現在狀況不是很好,進入辛苦階段,將努力到最後一刻。有媒體報道稱,當時現場有記者追問“即便美國介入也沒辦法?”結果吳釗燮不管不顧離開了現場,並未回應這一問題。
對此,有分析認為,吳釗燮有關表態很倉促,說明台當局根本沒有辦法挽留與洪都拉斯的“邦交”狀態。至於他為什麼不回答“美國介入”的問題,很可能是因為他清楚,就算美國介入也沒有辦法,所以乾脆不回答以保持最後的顏面。
一些台媒則大肆炒作洪都拉斯曾向台當局索取25億美元的金援,指責洪都拉斯見利忘義,利用台灣當籌碼,非常沒有誠意。
事實上,洪都拉斯外長雷納已於22日對這一說法予以否認,稱這個25億美元數字不是金援,而是協商的再融資機制。他還透露,在卡斯特羅宣布尋求與中國大陸建交前,他已提早約一周通知台灣當局。
“有關說法十分荒謬,純屬無中生有。”在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洪方私下要求台灣提供25億美元援助,台當局懷疑中方在幕後引導洪方要求這筆援助”時,汪文斌作出上述回應。他強調,近日,洪都拉斯外長雷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卡斯特羅總統發展對華關係的決定順應世界大勢,也是從洪都拉斯自身實際情況出發作出的決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崔守軍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洪都拉斯外長在來華路上,說明洪官方在建交問題上已經下定決心。台灣和美國可能會施加一些干擾行為,但不會動搖洪都拉斯政府與大陸建交決心。
島內學者李正修22日撰文稱,民進黨當局把洪都拉斯擬外交轉向的事件導向“對方需索過度”,卻不檢討自己一邊倒向美國的政策是否偏頗。他說,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近日提醒,“美中關係惡化,台灣絕不會受益”。若說大陸此時對洪都拉斯出手是針對台美互動提出警告,實不為過。如果民進黨持續將兩岸關係與台國際空間分開處理,自甘矮化成美國“抗中”的馬前卒,到最後恐怕連過境美國的出訪目的國都找不到了。
難堪的爛攤子
在“斷交”幾成定局的情況下,台灣輿論已把關注重點放在洪都拉斯會選在什麼時間點正式“官宣”上。目前,島內普遍猜測是在蔡英文竄訪中南美洲期間。蔡英文日前宣布,將於3月29日出發開啟所謂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先過境美國,再依次前往危地馬拉及伯利茲兩個“邦交國”,返程時在美國洛杉磯過境。國民黨“立委”吳斯懷透露,他在洪都拉斯有一個朋友,是前任部長級官員。對方表示這次“斷交斷定了”,而且很可能在蔡英文竄訪時“會有臨時斷交狀況發生”。
民進黨“立委”張其祿稱,民進黨長期依靠美國,祭出“抗中保台”的策略,洪都拉斯看起來猶如“變了心的女友,一去不回”,說不定正式“斷交”就在蔡英文竄訪在飛機上的時候發生。
2016年蔡英文上任時,台當局有22個“邦交國”,目前僅剩14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23日分析稱,台當局能長期維持在中美洲的“邦交國”,依賴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美國對中美洲國家龐大的影響力;二是中美洲國家間的團結,對外傾向於採取一致行動。但這兩個因素已經快速消退。首先,中美洲是美國的後院,而美前總統特朗普任內常因移民問題對中美洲威脅削減援助,雙方關係屢陷危機。其次,過去7年台當局在中美洲(不含加勒比海)的“邦交國”少了3個,如果洪都拉斯也“斷交”,剩下的兩個國家將成為少數,所謂的中美洲團結反而會讓伯利茲和危地馬拉麵臨很大的壓力。
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時學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上述情況說明台當局此前在世界舞台上進行他們所謂的“外交拓展”都是失敗的。
在洪都拉斯之後,下一個會是誰?島內普遍認為巴拉圭最有可能。雖然台“外交部”一再聲稱台巴關係穩定,但國民黨“立委”江啟臣22日警告稱,一年前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擔任特使去洪都拉斯時,他們也說台洪關係穩固。他說,美國同意介入、願意介入不是第一次了,按照民進黨當局目前的態勢,若繼續失去“邦交國”,到後來變成下任領導人連要去過境美國的理由都沒有。
台灣《聯合報》日前發表社論稱,蔡英文上台7年,已丟失8個“邦交國”,若再加上洪都拉斯,將只剩下13個“友邦”。蔡英文熱衷於國際參與,在“外交”上卻無法保住既有成果;她卸任後,將留給繼任者一個難堪的爛攤子。